【2348】真的在算了(1 / 2)

隻是,目前這個案例太複雜,他們放射科的腦子算不過來。

杯口狀病例是最容易這樣做成功的。遇到難點的病例,由於腦子算不過來,臨床上大多數醫生會采用手法按摩等加注試來試去,是有點靠經驗摸索的瞎貓撞死耗子。

現在這兩位年輕醫生回到空氣灌腸的精髓原點,意圖不用試來算出什麼精確的步驟結果嗎?這個可能性有嗎?

摸索試的時間太長怕來不及會失敗,醫生預先算清楚調整好最佳最短步驟路徑再下手。這是個非常美妙近乎完美的理想方案。若是能成,其他人想著:會是奇跡了。

為此放射科醫生明知這方法可行,卻對兩位年輕醫生能否算出來沒信心在。

緊接下來,謝同學和段同學間的對話是這樣子的:

“從之前的數據來看,8kpa注氣推動脾曲往四十五度角外側縱深z軸上寸移動了0.5厘米左右,拉動肝曲往縱深z軸平伸。”

“謝醫生,你認為8kpa的力度不夠是嗎?”

顯而易見肯定不夠的,嵌死了的,但是。

“沒做過放氣。我預估放氣的話,頭部會再向前移動,固然距離不大……”

“我明白了,從這孩子目前的狀況來看,放氣的步驟對他來說更重要,我們把放氣作為中心來策劃治療方案你覺得怎樣?”

“我個人認為,可以短時間內幾次注氣放氣,氣壓不要超過10kpa比較穩妥。”

“頭次注氣時間可以很短,第三次注氣時間加長。放氣時間前麵兩次不變,第三次放氣要縮短,第四次放氣要放足五分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