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了人後,他開始試著和信國人接觸。
事關重大,他得確定信王是否表裡如一,是他本人真英明,還是私下依靠心腹臣將。
若是後者,這心腹臣將是否可靠?
這些都不能急,但實際上韓伯齊卻不能不急,楊膺李翳布局步步緊逼,而他為了玉璽和血詔,為了黎庶社稷,為了掩飾他行動真正的目的,隻得一直佯裝不知。
他無法兼顧,一心二用,更有可能是兩樣都做不好。
大家小家,大仁小愛,在無法兩全的情況下,韓伯齊選擇了前者。
這幾年下來,申王及消息靈通的諸王侯已把牧伯拚死布下的障眼法破得差不多了,這懷疑的視線,已延伸到類似韓伯齊這種和天家牧伯稍微有些牽扯的當時在京者身上。
韓伯齊得加快速度。
但可惜的是,天有不測之風雲。
由於一重大間諜案,其時又逢天降蝗災,郇國國庫再度吃緊,兩相疊加,郇王決定提前動手。
殺死韓伯齊,蠶食韓氏計劃開始。
比韓伯齊預料之中,足足提早了一年。
事情來得很突然,韓伯齊獲悉已危在旦夕,他不得已,最後將玉璽血詔收進暗格中,讓穆寒率人提前運走。
他遇襲,終不幸重傷垂危,就在距離家門百裡地之外。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不予他。
韓伯齊垂危之際,憶起妻兒,悲慟難忍。
他不是不愛他的妻兒愛女,這幾年,原本他可以提前將妻兒送走的,可妻兒一動,郇王將立即察覺有異。
不得已,他隻能不動。
他今日一死,妻兒即身陷泥沼,他愧對妻兒,韓伯齊已屆垂死一刻,他竭儘全力為妻兒謀求生路。
他死死撐著最後一口氣,回到家中,叮囑才剛及笄的女兒,讓韓菀攜母弟北上郇都相投襄平侯府。
楊於淳真君子也,楊夫人是親姨母,他這是送上韓氏一切,隻求妻兒平安。
韓伯齊在璽詔尚隻屬大範圍懷疑對象,查無果,郇王得到韓氏後,不會在意孤兒寡母的,楊於淳是他的股肱能臣,他必會給麵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韓伯齊臨終也算殫精竭慮,但最後,還是很可惜。
楊夫人。
……
長久以來的所有疑惑得到解答。
原來如此。
難怪啊,韓菀想起上輩子被囚後的審問,許多她當時聽不懂的,如今恍然大悟。
原來,不僅僅是暗庫。
深夜,一燈如豆,韓菀靜靜坐在上首,一絲兒夜風不知從哪個縫隙灌進,臉上涼涼的,一抹,不知不覺,一臉淚痕。
父親不是不知,也不知不愛她們,而是天平另一邊是天子所托,天下黎庶,大愛戰勝了小愛。
東陽君府宗祠中懸一金漆匾額,上書:“後死須知無二道。”
這是第一代韓王的親筆,先祖忠心耿耿,拱護大梁,後人繼焉。
讓人驕傲的血脈,雖死無悔,就譬如太子宜之父,第二十三代韓王,就是因為適逢煬王之亂,他傾儘一切維護太子召正統,這才被篡的國。
韓氏人,代代如此。
韓菀能體會到父親這種情感,因她每次立在宗祠前,都有那種油然而生的激昂情感。
韓父身上的薑氏熱血,內存黎庶百姓的仁心,促使他按下自身一切,義無反顧奔走,哪怕明知自身凶險,亦在所不惜。
犧牲無悔。
韓菀體會到了他最後寫下那短信時的情感,短短數十字,匆忙又淩亂,她心裡又酸又澀。
可惜啊,他最後殫精竭慮,千算萬算,卻算不到姨母楊夫人的心。
郇王楊膺不在意女人孩子,可楊夫人卻不願意娶她為媳,最後她落入滾滾的郇河水中,母親淚儘嘔血而亡。
韓菀理解父親,也敬佩父親,為他的大義和犧牲心潮洶湧,疼惜又愛。
可她亦難受極了。
再多的理解,再明白父親的選擇,隻作為天平另一頭被舍下的娘仨,她支離破碎的家。
在知曉自己被摯愛父親舍棄那一刻,鈍痛難忍。
前世今生,一幕幕閃過。
她潸然淚下。
作者有話要說:如果不是楊夫人,上輩子未必不能平安誒
二更好了,發射完畢!!哈哈哈明天見啦寶寶們~麼麼啾!(づ ̄3 ̄)づ
匾額上書:二忠祠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