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有條件的做什麼超低溫理療,團隊裡配備營養師、理療師,秦蓁沒那些條件,自己一人分飾多個角色。
既是營養師,也負責給自己做賽後恢複理療,還兼職心理谘詢師,給隊裡其他人做心理工作。
可謂能者多勞,就是工資隻能拿一份。
臨時舍友看到秦蓁在那裡揉揉捏捏十分好奇,“你這有用嗎?”
“有用啊,你試試看,這有些參考中醫治療的意思,你用手捶一下這裡,看是不是一陣酸麻。”
“真的耶,那然後呢?”
“多來幾下,喚醒這裡。”秦蓁就沒考過教師資格證,如今大尾巴狼冒充來當老中醫,折騰到十二點,被鄧平敲了門,秦蓁這才起來。
“來了來了。”
鄧平十分擔心,還以為秦蓁壓力過大忘了訓練。
看到她沒事人似的,多少鬆了口氣,“你怎麼睡到了現在?”
“哪有,我一個小時前就行了,跟馬姐在屋裡頭玩呢。”
反正賽前也不能吃太多,吃多了容易讓神經疲倦,適當的餓一餓肚子很有必要。
不能吃的人生是渾然無趣的。
“再說了他們這裡時間很奇怪,我六點鐘醒的時候天黑的很,這不一個回籠覺就睡過了。”
鄧平也是深受其害,“休息的還好嗎?”
“挺好的,現在就等著比賽來喚醒運動細胞了。”
秦蓁倒不是在說大話,她需要比賽的刺激,把自己的狀態給激發出來。
賽前的訓練力度有時候也不小,但在引導她進入比賽狀態這件事上始終差了點。
作為主管教練,除了秦蓁沒人比鄧平更清楚秦蓁的狀況,所以當秦蓁報名比賽兼項三項時,他倒是沒有反對。
而且四百米又是放在後麵,也不影響大局。
帶著秦蓁稍微去吃了點東西,鄧平陪著她去做簡短的訓練。
下午六點鐘,西班牙的半下午,光照正盛。
蒙錐克體育場裡人山人海,甚至還有人帶了一麵鼓來,時不時響起砰砰的聲音。
一下子來到了千年前,回到奧林匹克剛開始的時候。
隻不過那時候,賽前上可沒有女人。
甚至在現代奧運會開始之初,也沒有女性運動員。
在人類所能參與的體育項目中,性彆優勢極為明顯,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今年奧運會上的雙向飛碟比賽。
在決賽中中國姑娘力壓群雄,成為男女混合項目中笑到最後的人。
這也是現代奧運會曆史上的唯一,唯一的女運動員戰勝同場競技的男運動員獲得冠軍。
曆史總是在進步,隻不過並非所有人期待的直線上升,而是呈螺旋狀。
正如同今天被白人和黑人包圍,秦蓁是小組裡唯一一個黃皮膚一樣。
這一天已經到來,等到越來越多的黃種人站在這個跑道上,還會遠嗎?
秦蓁在第二小組第七跑道。
因為跑道半徑的不同,每個選手的起跑線之間有著不同的距離。除了百米外,短中距離跑以及接力賽中都有著前伸數。
以第二跑道的選手為例,其前伸數為0,位於第六跑道的秦蓁前伸數為18.85米。
而最外側第九跑道的選手其前伸數則是26.52米。
精確的計算結果體現了田徑賽事的曼妙。
這可不單單需要發達的運動神經,更需要極為縝密的計算。
當然,這些都是背後團隊需要做的事情,對運動員來說。
跑道上隻剩下最原始的指令——
各就位。
預備。
跑。
僅此而已。
位於第九跑道的是一個來自非洲小國的黑人姑娘,小腿纖細的仿佛竹竿。
長得瘦瘦高高,腿特彆的長。
看的秦蓁是一陣羨慕。
這小腿線條真是流暢,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
她就做不到。
不過這姑娘大概是第一次來參加大賽,有點過度緊張。
搶跑了。
這也不是本屆奧運會上徑賽頭一份。
但多少影響了其他人的發揮,她們這組出現了二度搶跑事件。
看著第五跑道的年輕女孩抹著眼淚離開賽場,秦蓁看到第九跑道那個黑人姑娘有些手足無措的局促。
她真的不是故意的。
但沒人相信。
出現兩次搶跑事件,這讓這一小組的整體成績都不是很好。
秦蓁發揮十分穩定,小組第二成功晉級,而小組第三的可不就是第九跑道的那個黑人女孩?
她有一個很可愛的名字,瓦娜。
瓦娜從小就說法語,隻不過這會兒卻不知道該說什麼才是。
秦蓁歎了口氣,幫著她做翻譯,忙活完這才離開這邊。
“謝謝你。”
年輕的黑人姑娘眉眼生動,像是一顆黑珍珠閃閃發光。
“不客氣。”
都是被壓迫過的民族,她更能感同身受罷了。
倒是鄧平帶著秦蓁去休息,“你能聽得懂?”
“那是,我可是田徑場上的語言專家,將來退役後去當個翻譯綽綽有餘。”
鄧平對徒弟吹牛皮這件事早已經習慣,“先去休息,準備接下來的比賽。”
一場重中之重的比賽。
晚上十一點,正是西班牙人夜生活正熱鬨的時候。
一臉花裡胡哨的觀眾們仿佛看的不是奧運會,而是世界杯決賽。
各國國旗在觀眾席上舞動著,而以半決賽第一成績晉級到決賽中的秦蓁,則是被分配在第四跑道,壓軸出場。
鄧平覺得自己的嗓子都要喊破了。
這真的不一樣啊。
儘管和四年前相比,這個奧運會女子百米當前最佳戰績連當時的前三都進不了。
但隻要戰勝其他人,就足夠了。
何況秦蓁向來都是越跑成績越好,說不定還能在決賽中跑出更好的成績呢。
運動員先後出場後,在起跑線處再次被隆重介紹。
觀眾席上的亞洲麵孔並不算太多,但還是組織起了紅旗的海洋,遠在歐洲打拚的國人們組成拉拉隊給秦蓁加油助威。
熟悉的聲音是那麼的響亮,在秦蓁看來,幾乎響徹了蒙錐克體育場。
當時間來到十一點五分時,百米決賽進入倒計時階段。
發令槍響後,觀眾們肉眼並不能分辨出那些女飛人們到底用了多長時間來反應,但肉眼可見的,處於第四跑道的那個小個子跑得最快。
當然,緊挨著她的獨聯體運動員和德國選手也都邁著大長腿,大步流星的追趕。
不要被帶了節奏。
用自己的比賽節奏來跑。
賽前教練一再如此吩咐,那個中國人起跑非常出色,但也隻是起跑出色。
半程後她的衝刺能力沒那麼強,隻要能維持住前麵的節奏,衝刺跑反超並不難。
同樣被這麼交代的還有馬妮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尤其是之前還跟秦蓁同場競技,馬妮娜更是深有體會。
然而當來到最後四十米階段,德國人衝刺竭力縮小差距時,她發現這差距並沒有縮小太多。
視線前的人依舊在前麵,並沒有被她甩到身後。
差距不斷被縮小,再縮小。
再來十米,她肯定能追上四號跑道的人。
隻需要十……
沒了。
終點線被踩在腳下,沒有十米。
連一米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