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吃了?”房內傳出一道懶洋洋的聲音。
慧智立刻收起眼中的痛惜之意,臉上寫滿了莊嚴寶相,他道:“你不是說他什麼都不肯吃?”
不足半米高的小黑羊吃完四喜烤麩,又張開血盆大口,看著可怕,但在場人都知他不過是想要再吃一盤剛才的吃食。
那聲音糾結道:“現在好像肯吃了?”
慧智無語道:“是隻吃好吃的吧?”
小黑羊:“咩。”
……
從慧智那裡出來後,莫文遠的決心越發堅定,為了蔗糖提取法,先把大興善寺內的摩揭陀僧人都找一遍吧!
彆問他為什麼不用廚神係統兌換,蔗糖提取法就如同鹽精煉法一樣,是劃時代技術,一旦出世,能夠徹底改變廚師界的曆史。係統中雖能兌換,但積分點後的零,莫文遠到現在還沒有數清楚,他心知肚明,如此天文數字,基本上就是禁止兌換的。
係統中兌換不出來,卻能在現實生活中努力努力,地球另一邊的玉米土豆他弄不回來,摩揭陀的煉糖技術卻可以搞搞看。
乾脆找慧遠師傅打滾,要張摩揭陀的名單吧!
然大興善寺內僧人眾多,就算是慧遠師傅都不知有多少天竺僧人,故而他讓莫文遠先等幾日,待名單整理好之後再來。
莫文遠從善如流,回家準備寒食節。
……
寒食起源於遠古的改火舊習,即“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古代鑽燧改火,火種並不是持續燃燒,一年要改火四次,春夏秋冬四時變換時,將舊的火種撲滅,重新鑽木取火,取新火種。秦漢之後,變成隻在春日改火,寒食節意味著舊火撲滅,新火交替之時,這段空檔內,舉國上下,不可見火種。
莫文遠心說,好在天已回暖,如果寒食節被安排在寒冷的冬日,沒有火豈不是要冷死?
他正想著,李三娘的聲音從隔壁的廚房中傳來:“餳大麥粥熬好沒?”
莫文遠道:“快了快了,就要好了。”
寒食節前一日,莫文遠家都要忙瘋了,李三娘帶著幾名小娘子早起做子推蒸餅,也就是棗糕,莫文遠則忙著炒特色菜四喜烤麩。
待到店鋪開門後,四喜烤麩、涼拌豆腐皮、冷豆腐等涼菜被一搶而空,棗糕也被賣得七七八八。
手裡有幾個錢的小居民也不願意在寒食節當天過得太寒顫,不能吃熱菜,那就買點好吃的涼菜吧,他們早就打聽好了李三娘食肆要出能過夜的涼菜大餐,開門前排隊就排得老長。
等到坊門開了之後,更是有大流量客人湧入,到晚上打烊前,李三娘一家都在灶台前忙活,一刻都沒有閒下來的。
更可怕的是,即便等開始宵禁,他們還是有事要做,之前做的那都是賣出去的吃食,他們自家還要吃呢!李三娘是個生活挺有儀式感的人,不肯用殘羹冷炙把節日對付過去,她全身上下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忙碌了一日後還能帶領眾人為寒食節準備吃食。
說是眾人,其實也不過是李三娘莫小狗莫文遠還有嫁進來的趙二娘罷了,他們家人口簡單,不用做太多菜。
莫文遠被分配去熬餳大麥粥,它同寒具、子推蒸餅一樣,是寒食節不可不吃的經典菜,作法也不難。
但莫文遠是誰,他可是立誌成為廚神的男人,再簡單的小食也能給他玩出新花樣。
他在鍋邊呆了許久,脫殼大麥在鐵鍋內煮,水沸騰,濃濃的麥香透過窗子,飄揚進小院,深吸一口氣,滿胸膛都是黃金穀穗的香氣。
杏仁是早就用石磨磨成粉的,他將杏仁粉倒入鍋中攪拌,等一大鍋漿糊冷凝之後,切成塊食用,便是地道的餳大麥粥。
莫文遠不滿足於此,在等待結塊的過程中,他開始鼓搗蘸醬。
傳統的餳大麥粥蘸醬是麥芽糖,除了麥芽糖之外,他還把去年製作的桂花蜜拿了出來。
他家院子中有幾棵桂花樹,在丹桂飄香的季節,莫文遠乾脆在樹底下鋪了好幾塊大布頭,沒事乾就去晃晃樹,讓更多的花落下來。
等攢了滿滿一桶桂花後,他坐在小條凳上,無比耐心地把花中的雜質挑出來,小蟲、外殼、樹枝子一個都不放過。
花放在鐵鍋中,連續煮沸放入涼水中浸泡幾次後撈出來完全曬乾,再收入放有蜂蜜的罐子中。
其實桂花蜜使用白砂糖與乾桂花拌出來的,無奈於沒有白砂糖,他隻能一層蜂蜜一層桂花地在罐子裡壓實了,好好儲藏起來。
現在莫文遠打開密封的陶罐,用筷子進去攪攪,竹筷子上裹著一層金黃色的糖漿。
桂花蜜配餳大麥粥,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