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大唐第一廚 浮雲素 12935 字 9個月前

酷暑已過, 天氣轉涼, 離秋風簌簌刮過尚有些距離, 微涼的小風吹在人身上也是極愜意的。此時節此溫度, 正適合製作粉絲。偌大的房間內人來來往往, 略顯擁擠, 灶台上的大鼎中,沸水無時無刻都在翻騰,夥計上半身穿粗布短衣, 汗水遍布額頭, 遍布軀乾, 遍布在身上的每一個角落。

綠豆漿淌過漏勺,從半空中稀稀落落流入鍋中,鼎下有夥計手持竹筷, 專門接著,見粉絲成型就立馬撈出來。

莫文遠也沒有空著閒著, 他幾乎是跟夥計們一同呆在院落裡忙碌,手工製造的綠豆對製造人的手藝有很高要求, 漿汁淡了會造成粉絲不成形,沒有嚼勁,水的溫度不夠了, 下去的粉絲又會結團, 拉出來的絲不夠均勻……總而言之, 問題多多,需要人一直盯著。

對粉絲, 他投入良多,莫文遠看待它並不像是看待一道菜,一道美食,而是將其視為某種副食品,能夠長期保存,隨身攜帶的副食品來看的。

現代喜歡吃粉絲的人不少,他們或者把其下在湯水中,或者炒粉絲吃,一吃就能吃一大碗。絕大多數人都知道粉絲不能多吃,因為吃多了粉絲會變笨,會得老年癡呆。

會變笨的傳言並非虛假,許多的粉絲在製作過程中都會添加化學製劑明礬,明礬有利於粉絲結條,也能讓它的顏色變白,粉更加晶瑩剔透。但明礬中含有較多的氫氧化鋁膠體,是含鋁製劑,添加了明礬的粉絲自然就成了含鋁食物,當然不可以多吃了。

但莫文遠做的這種是絕對不含鋁的,明礬還不知在哪個犄角旮旯躺著,按照傳統步驟做出來的粉絲中隻有一種成分,那就是綠豆澱粉。綠豆澱粉的熱量很高,飽腹感也強,唯一的問題就是清熱解火過頭,長期吃天天吃可能會造成腹瀉,不過考慮到唐朝的絕大部分綠豆可能都在他們店了,天天吃長期吃根本不可能,太奢侈了。

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問題就是,製作不含明礬的純手工綠豆粉絲有技術要求,現階段熟練工還不夠多,莫文遠隻能天天盯著看。

他心道等再過幾旬員工都上手,就沒有問題了,不過在那之後,他還有件事要處理。

……

農曆十月,長安李三娘食肆再開新攤位,往來食客,絡繹不絕,即便是國子監的郎君都趁休沐日時集體來排隊,甚至還有些晚上翻牆溜進坊間,此逃課的仗勢隻有年輕學子集體出入平康坊時才有,哪想會發生在光德坊?

平康坊是長安城的紅燈區,名妓多聚集於此。

沈煜不說,時刻奮鬥在美食第一線,習可以不學,美食卻不可落下,即便是製度森嚴的國子監都給他找到漏洞,集結一幫友人偷偷溜出去。

“可沒問題?不會被發現?”

“上次有人無牌出入監外不就被逮了?”

“時來運轉風雷動,上次被逮著,此次定能順利。”

“謬論!謬論!”

“若覺是謬論,何必與我等同往?”

逃課,他們是不大專業的,悉悉索索,吵吵嚷嚷,很不安靜,好在幾人熟悉路線,從角門溜走,沒給發現。

走後沈煜率領眾人直奔李三娘食肆,發現新攤門口排隊。隊伍不長,沈煜心中疑慮,心道排隊之人竟如此之少?觀後才發現並非人少,是夥計手腳太快,漏勺撈起團粉絲倒扣器皿中,再添湯水,鴨肝之類額外的佐料放在一盤一盤的小陶瓷盤中,什麼要什麼不要說聲便是。

人來來往往,流動速度極快。

學子來得多,他們兵分幾路,一人先去酒樓排座點菜,其餘人則一窩蜂紮到新吃食隊伍中。

“鴨血粉絲湯?”張煥是沈煜的同學,兩人年紀相仿關係不錯,意氣更是相投,他目力很好,遠遠的就伸脖子看見了新吃食之名,鴨血粉絲湯的字最明顯,還排在頭位,後麵還有些老鴨粉絲湯、雞蛋粉絲湯、菘菜粉絲煲之類的,他心道鴨血雞蛋菘菜他是知道的,那粉絲又是何物,不會跟豆腐一樣是莫大郎做得新吃食吧?

在長安城經營多年,莫文遠之名早已深入人心,與他好手藝能夠相提並論的,是他在吃食上的發明創造能力,豆腐、烤麩、麵筋、酒,好像沒有甚是他做不出來的,據說有的庖廚小工將他成灶台娘娘供奉,日日送香火。

以上這些都是張煥從他人口中得知的,權作笑談,是真是假,他也說不清。

“定是莫大郎做的新吃食。”沈煜斬釘截鐵道,“趁早多吃,彆像是牡丹酒跟羊肉鍋一般,甚限量供應季節供應,以後想吃都吃不到。”

粉絲物美價廉,最便宜的雞蛋粉絲一碗才三文,貴些的鴨血粉絲湯一碗五文,便是上好的饅頭一枚都要兩文錢左右,粉絲抵飽,定價便是尋常人家都能接受。

此價格在沈煜等人眼中更不必說,幾乎說得上是“廉價”,放在彆家店,他們是不會買的,但在李三娘食肆,他們皆“紆尊降貴”,欣然買之。

碗用的是店裡的碗,郎君們毫不在意形象,擼袖子端碗,健步如飛,衝入酒肆,碗哐當一聲落在桌麵上,湯汁沒灑出來。沈煜很機智,拿到粉絲先喝大口湯,等水平麵低下去後,才邁步子。

未曾嘗試粉絲,沈煜就先被李三娘食肆的鴨湯狠狠刷了一波好感度,按理來說鴨血粉絲湯賣得便宜,在製作過程中自然不可能像是熬老鴨煲一樣,一隻鴨子熬一鍋湯,湯中定然是加很多水了,水多,湯的味道就淡了。但李三娘食肆的湯味道卻不淡,不僅不淡,還又香又濃。

莫文遠比較機智,現代全聚德北京烤鴨館之類的見多了,他也大略知曉美味的鴨湯是如何吊出來的,整隻的鴨子是要加的,若實在沒有,剃乾淨肉的鴨骨架也是熬湯的好材料。他們一口大鍋中有一隻鴨子,還有好幾副拆得乾乾淨淨的鴨架。

沈煜捧著一碗湯,如獲至寶。鴨架的威力是無窮的,奶白色的湯鮮美無比,肉已被熬製酥爛,用勺子攪拌便能撈出細細碎碎的鴨肉,翠綠色的蔥花漂浮在湯麵上,偶爾還能看見鴨血鴨肝沉沉浮浮。鴨血與鴨肝的顏色本不是很好看,但有了白湯香菜與蔥花,就有了彆致的味道,視覺效果來看相當驚豔,尤其是拿到湯時,蔥花碎香菜在湯正中心堆出了尖尖角,沈煜當時就被樸實的美感折服了。

粉絲粉絲粉絲,是時候吃粉絲了。

他挑起兩根粉絲,心道狀似餺飥,就是顏色不搭好看,不黑不白灰蒙蒙的,很不符合沈煜的審美。但既然是吃的,味道才排首位,顏色都要靠後站,於是他徑直將粉絲條條塞入口中,刺溜一聲,整條都吸進嘴巴裡了。

好勁道!

Q彈的口感從咬斷第一根粉絲的刹那就俘虜了他的心,鮮美的湯汁同本身無甚味道的粉絲融合在一起,很難形容綠豆澱粉與鴨湯產生了什麼化學反應,他隻覺得又香又鮮,鴨湯醇厚的香味在口腔中蕩漾,香蔥與香菜的味道進一步綻放,鴨血與鹵好的鴨肝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口感,前者的味道淺淡,而後者已經被獨門方法鹵成了深灰色,越嚼越香。

“刺溜——”“刺溜———”“刺溜——”

吸粉絲的速度來越越快,他的表情也越來越滿足。

鴨血粉絲湯真好吃!

……

莫文遠要處理的事是綠豆的推廣,想要粉絲量產就需要原料綠豆,他覺得找人種植綠豆再收成製作粉絲並非長久之計,所以莫文遠乾了一件很大膽的事。

他將粉絲的製作方法傳給了種植綠豆的老農。

老農信佛,對莫文遠有天然崇敬,他居住在長安城郊,自也聽說過李三娘食肆新吃食的傳聞,認為製作粉絲是很重要的技術,連連搖手道:“使不得使不得。”李三娘雇傭他種地,給的米糧不比其他人家少,他自認為能被李三娘雇傭已經是得到大恩,三娘高義,除她之外還有誰願意雇傭信任流民?

李三娘食肆有好些人是流民出生。

莫文遠笑道:“此法並非什麼了不得之事,而且我還有事想要委托給您。”

老農具體名為何,莫文遠是不知道的,他自稱為陳四,莫文遠便喊他陳伯,聽他話後陳伯立刻道:“且彆說是委托不委托,直接吩咐我便是,莫大郎太客氣了。”

“我望陳伯同周邊各農戶說說,若誰家願意種半頃田地,便傳授其做粉絲之法,種出來的綠豆我等也會收購。”

“距離新一輪種豆季還有三月有餘,望陳伯可以多通知些人種豆。”

半頃就是五十畝,這數字單看不少,看若按家家戶戶算卻不是很多。唐代均田製規定,凡男子十五以上,每人授給種植穀物的露田四十畝,女子二十畝,若家中有奴隸或耕牛則會有更多土地,此外還有些其他零碎的分田,有五十畝地對大部分家庭來說都不是事。

而且莫文遠摸得很清楚,這年頭掌握一門手藝比種田還要重要,這就是為何掌握了釀酒、釀醋之家會比其他人家富庶不少,粉絲上市後已有風靡長安城的趨勢,外地行商也紛紛求購,還有些人家從三娘食肆買了乾粉絲回去熬湯,或者乾脆做小生意。

餺飥攤子上有種新吃食,就是把餺飥連同粉絲一同下鍋,很受歡迎。

由此可見,現在做粉絲賣一定很有市場。

陳伯聽後大驚,並非因為莫文遠給出的條件不優厚,而是太優厚了,有吃食的獨門製作方法,誰家不藏著掖著,竟然還要交給彆人。

莫大郎也太心胸寬廣了吧!

他忍不住勸說道:“使不得啊莫大郎,此法你還是自己藏好了,可傳後代。”

莫文遠笑道:“我可傳後代的吃食製作法並不少,但粉絲的做法卻不易在其中。做粉絲需要綠豆,綠豆是好東西,不僅能吃,還能入藥,它有明目清火的作用,滋味也很好,就我看來種植綠豆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但若不予人方便,就勸說不相乾的農戶種綠豆,顯然是不可行的,若種了後我食言沒有收購,那些豆怎麼辦,爛在地裡?”

陳四嘟嘟囔囔道:“莫大郎怎會食言?老兒我活大半輩子,就沒見過什麼人比大郎更有信譽。”

被人誇獎莫文遠也是很高興的,但他還是道:“我思忖著隻要學會了粉絲的做法,便是綠豆在地裡無人要,他們都能做成粉絲賣,這樣對農戶也很好。”

“當然在教農戶前,我們也要約定好,等綠豆種出來了,粉絲做出來了,優先賣給食肆。”

陳四感歎,心道莫大郎為了讓更多人認識綠豆種植綠豆也是煞費苦心,對方已經把話說到這份上,再拒絕反倒是他的不對了,他點點頭道:“成,包在小老兒身上。”

……

唐代的民風還是很樸實的,尤其現在正在貞觀年間,鄰裡關係比較和諧,陳四把莫文遠的話帶給附近的農戶後,就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不出幾旬,長安城附近村落中的人都傳遍了。

莫大郎在當地很有聲望,而陳四被李三娘雇傭打理田地,村民們也是知道的,但莫文遠開出的條件實在優厚,眾人還是將信將疑。

“可當真?莫大郎真會教我等製作粉絲之法?”

“自是真的。”

不僅陳四給莫文遠擔保,便是裡正也是願意說服眾人的,李三娘食肆的夥計也找到他們,言明莫文遠的想法,裡正聽後大驚,對村民而言,此乃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

“誰家有意上報給我便是,到時我列張單子給莫大郎送去,但你們可要想好,答應了便是答應了,彆中到一半反悔,這可乾係到村子的聲譽。”

“這還用您說,我們省的。”

村中就沒有蠢笨之人,最後家家戶戶都答應了,大量的綠豆被播入泥土中,經過上次耕種,陳四已經積攢了一定種植技巧,知道與小麥套種是最好的方法。

他與村人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努力提高綠豆的產量。

可以想象的是,有了村人們的加入,綠豆產量會進一步提高,而此種豆類也會從長安開始逐步逐步擴散開,成為本土的常見豆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