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升也跟著人群在看菊花。看著周圍人群圍著各種鮮豔的花朵指指點點,心中好笑:如果二十一世紀這麼多人一起說去賞菊的話,微博上肯定就是炸翻了天。各種調侃、各種段子層出不窮。想著想著,忍不住笑了起來。 李思文他們知道自己的水平,就在哪裡喝酒不過來湊熱鬨。沒有看到尉遲跟程處默都沒有來嘛。李德獎現在是李東升的小迷弟,上次玲瓏閣由於太小沒有帶他去,在國子監的時候李東升裝逼時他又上課,很是為沒有能參與這麼拉風的事情而懊悔。今天有機會跟著,當然是寸步不離。 看著李東升麵帶微笑,立刻道:“東升哥,你已經有了?” 正陷入美好回憶中的李東升差點沒被他這一句給氣死:有了?什麼叫有了,我又不是女的,十月懷胎嗎? 李崇義跟段瓘也在身邊,聽李德獎這麼一說,也圍了過來:“哦,東升又有大作,趕快寫出來讓我們欣賞下。” 周圍還有其餘的人看著李東升,也不認識,不過不妨礙他們起哄:“好,等下一定要拜讀。” 一群人把李東升圍著送到座位上,李東升哭笑不得:各位大哥,我還沒有說有詩作,你們就這麼群星捧月的給我送回來,還好哥肚子裡有貨,不過你們這麼架著我真的好嗎? 李德謇他今天的心思全在若雪這裡,菊花也沒有去看,小心翼翼的陪著若雪說話。看著被圍著的李東升,還吹噓了幾句:“我這個堂弟,可以說是今天最厲害的,若雪你等著,他的詩一寫好,我就拿過來讓你先看。”李思文跟屈突壽看著李德謇重色輕友的嘴臉,鄙視的搖搖頭:白瞎了這麼帥的一張臉。 蕭鍇是蕭瑀次子。蕭瑀可是唐朝初期宰相,南朝梁明帝蕭巋第七子,梁靖帝蕭琮異母弟,蕭皇後之弟。幼行孝道,聞名天下,愛好學習,工於書法,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六任宰相,六次罷相,削爵貶出京城。貞觀十七年二月,名列淩煙閣功臣第九位。是真正的大族子弟,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跟李崇義混在一起。他今天第一次見到李東升,名字聽過了好多次,也很好奇他今天的表現,也起身擠到人群裡去看。 在這麼多人的圍觀下,李東升也不慌不忙,慢慢地研墨,然後左手壓紙,右執一管筆,在一方白紙上筆走龍蛇,力透紙背,一氣嗬成的寫下了: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儘更無花。 放下筆,站在李東升身後的人都寂靜無聲,站他對麵的幾個人還沒有看清,都在朝裡擠想看清楚一點。還有在人群外麵的喊:“寫好了?寫的什麼讀給我們聽啊。” 被擠的喊:“不要擠了,衝撞了彆人不好。”亂糟糟的一陣子。 李德獎跟李崇義他們關係好的都站在他身後,看到這裡情況要失控。連忙喊李思文他們來維持次序。好不容易才把人群擋在外圍。李德獎親眼看到自己堂哥就看了兩眼菊花,然後麵帶微笑,轉過頭來就寫了這麼一首好詩,對李東升的崇拜簡直是發自肺腑,在哪裡激動的直跳。 蕭楷是後來擠進來的,他是被李東升的書法先吸引,他是大家出身,眼光很高,在他的心裡,李東升作為一個小縣城來的家夥,能有多少的底蘊。文采可能是有一點,但是你說真有那麼大的名聲也是有人吹起來的。直到他親眼看到李東升一氣嗬成把詩寫出來,才知道這個世上真有天才這種生物的存在。 李德謇跟若雪兩人在矮幾邊風輕雲淡的聊天,兩個人的顏值、氣質、風度在人群中都是出眾,微風吹過,衣袂飄飄,仿佛是神仙眾人。看到李東升哪裡人群湧動,聲音嘈雜,李德謇笑道:“東升估計詩作已經出來了,我們讓人拿過來看看。”若雪笑而不語,不過眼神裡還是有期待。 李思文被擠的滿頭是汗,實在受不了,腦子裡靈光閃現大喊道:“不要擠了,這麼多人也看不清啊,若雪姑娘在哪裡,我們把詩拿過去請若雪姑娘吟誦好不好。” 大家一聽也是,這麼多人搶也搶不到,萬一弄壞了也說不過去。於是往若雪方向的人群自動的分開了一個通道,周圍的人看這裡這麼大的動靜也都期待的看著,什麼樣的人物這麼快就有詩了。 一個胖子手捧著紙張走出人群,滿頭大汗,璞頭歪在頭上,頭發散亂,瀾衫也是皺巴巴的,像是被十八條大漢按在地上摩擦了十分鐘一樣,周圍看熱鬨的人期待的眼神立刻變冷:一點也不符合我們心中風流才子的形象嘛,說好的白衣如雪呢。 段瓘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這麼亮眼的時刻,周圍那麼多人盯著自己,從小到大也沒有過被這麼多人當做焦點的經曆,激動的手在抖,心跳加速,努力裝作平靜的樣子,但是眼神裡的光芒出賣了他的內心。他在前麵走,李崇義、李思文跟著後麵,再後麵就是一大群吃瓜群眾,李東升倒是沒有人理了。 李德謇站起來朝小胖子揮揮手:“這呢,你今天可是出風頭了啊,哈哈。” 大家也發出了善意的笑聲,段瓘頭昂的更高,辛虧手裡捧著紙,不然的話肯定走出一個順拐來。 這裡這麼大動靜,台子上麵早就看見了,李泰指著問:“哪裡上麵情況?”一個小仆役跑下台子去問了下,又跑回來彙報:“聽說是才子李東升詩作好了,大家搶著看,亂糟糟的,有人就提議讓若雪姑娘吟誦。” “哦,若雪姑娘?是玲瓏閣的那個嗎?今天她竟然也來了?”李泰竟然歪樓了,關注的焦點也轉移了。 小仆役低頭道:“好像是跟李德謇一起來的,上次玲瓏閣長孫衝輸了後他們的關係就比較好。” “哦,這麼大動靜,我估計詩作應該不錯啊,等下吧,肯定要呈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