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榮他們幾個也爭先恐後的嘗了嘗,笑的跟花兒一樣:“多謝大人傳授秘訣,以後一定唯大人馬首是瞻。”
“你們現在知道為什麼要把嗮鹽的技術傳出去了吧。”李東升笑著道:“這個就叫產業升級,他們生產的鹽越多我們越高興,他們擴大鹽場的規模,就要多招人,漁民們的生計就有了著落,我們也有了原材料,隻要這個提純的技術不傳出去,我們就是產業鏈的最上層。價格就由我們說了算。”
“大人算無遺策,我等佩服。”金榮是最佩服的,這麼多天的馬屁終於有了收獲,這個技術學到手後代說不定就有吃飯的本事,他們心中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緊跟著李大人的步伐,發家致富不是夢想。
劉寬學到了新技術,急匆匆的返回鹽場去,他找了自己家的人專門做提純,其餘的不管,聽說太陽嗮嗮就能出鹽,附近的幾家鹽場都想過來偷學這個技術,本來以為這個鹽場一定是看守嚴密,誰知道一來就看到人家根本不設防,看到有人過來學習,還熱心的指點,告訴他們每個池子的作用還有怎麼修建,這些家夥邊學習邊在心裡嘀咕:是不是騙我們啊,還有這麼好的人?
將信將疑的回到自己家的鹽場,就做了一個縮小版的嗮鹽場,幾天之後當發現真的出鹽的時候,整個萊州都轟動了,千年來流傳的煮鹽的法子正式的被掃進了曆史的垃圾隊,嗮鹽的時代提前幾百年問世了。
“他真的這麼好?就把這個嗮鹽的法子給無償說出來?”孔管事也是第一批派人去打探消息的人,不管他信不信,池子裡的鹽是真的。
“管事大人,我估計那個劉寬是怕人家對他不利才故意把這個法子給說出來的吧。”一個跟班樣子的家夥裝成深思熟慮的樣子道。
“不對,他肯定有陰謀,李東升做事都是一環套一環,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孔管事陷入了沉思。
同樣有這個想法的還有刺史陳君:“李東升搞什麼呢?竟然把發財的路子都給說出來了?聽說多少人學到了這個法子,自己組織人去挖池子嗮鹽。”陳君的心情很不高興,李東升送了半成乾股給刺史府,而不是給他陳君,意思就是不管誰做在萊州刺史的位置都能拿到錢,太不把我刺史放在眼裡了。
“鹽有了這麼大的產量,我們是不是可以收稅了?”劉宏道。
“收稅也是掖縣的事情,怎麼也輪不到你來收吧。”陳君道:“我們還是先等等看,李東升這個家夥是有兩把刷子,聽說他現在已經把縣衙給整個都籠絡住了,每個人都說他好,這才多長時間?”
“是啊,我們都小看他了,這小子就這麼三兩下打開了局麵,有一套。不過,他的表現太好的時候,估計那些世家就要出手了。”
一夜之間,萊州多了無數的嗮鹽場。大家積極投入進去,你想想啊,隻要挖了池子太陽嗮嗮就出鹽了,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嗎?隻要開了鹽場,那就是坐在家裡等錢掉下來砸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