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朝,庭杖已經形成了一種製度,按理說被皇帝老子處罰應該是一種恥辱,但到了明朝的中後期卻變了味道。
在明朝的史料中有這樣的記載:“明之廷杖雖酷,然正人被杖,天下以為至榮,終身傾慕。”
大明的庭杖從朱元璋時期便開始,前後持續近三百年時間,期間死者無數。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大明的官員們對廷杖這種事,由最初的畏懼竟然漸漸地變成渴求。尤其是中後期,臣子們紛紛以受過廷杖為榮。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到了明朝的中後期,明朝的皇帝為了避免被史書或是後人病兀,庭杖之時通常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被庭杖的官員們鮮有被打死的。
這樣一來庭杖的味道就變了,官員們迅速發現了不用付出太大的代價便可以快速出名的方法,隻要想辦法觸怒皇帝,讓自己挨板子,挨完了板子,隻要修養個兩三個月就又可以活蹦亂跳了。
而一旦有了挨庭杖的經曆,自己立馬就會搖身一變稱為天下人敬仰的名士,成本小而收獲大,這樣的買賣隻要是個人都知道該怎麼選擇,試問這樣的事情怎麼不受到官員的喜歡呢。
不過今天這件事卻變了,文華殿裡的官員隻要眼睛不瞎就知道朱由校已經動了殺心。
雖然就象孫承宗說的,庭杖最多隻能打一百下,但通常皇帝下旨打庭杖也就打個二三十下而已,今天朱由校卻一反常態的指明了要打滿一百下,這簡直就明著要王恒壯的命啊。
雖然明知道朱由校動了殺心,可孫承宗卻還不能說什麼。韓爌有些不忍,想要站出來說話,卻被朱國楨給拉住了,他對著韓爌使了個眼色,示意他不要在這個時候再去觸怒皇帝。
王恒壯被打了庭杖,那些站出來支持他的官員們開始慌了神,不知道這時候是繼續出言反對還是趕緊縮回去。
不過也輪不到他們考慮了,朱由校已經看向了他們,問道:“現在,爾等還堅持將信國公革職查辦麼?”
“這……”
朱由校的話把這些官員們逼到了牆角,從這件事裡他們已經看出了朱由校對於楊峰的回護之心是多麼的重,王恒壯已經為此丟了小命,他們若是再繼續堅持處置楊峰的話搞不好就要步王恒壯的後塵。
可若是現在改口,後果就更糟糕了。
一旦改口,他們的名聲就全完了,試問一個在威脅之下便能當著皇帝和滿朝百官的麵隨意改變立場的人,有什麼資格繼續穿這身官服呢。
思慮了良久,這些官員最終一咬牙做出了決定,反正咱們有那麼多人呢,皇帝就算是再殘暴也不可能把咱們全都打死吧,他還要不要名聲了?
很快,文華殿上便響起了一陣整齊的聲音。
“臣等依舊堅持,應當立即將信國公召回京城,革職查辦!”
“好……好嘛!”
朱由校被氣樂了,他點了點頭:“真不愧是大明的棟梁之才啊,一個個的骨頭都這麼硬。既然如此,朕便成全你們,來人啊。”
“喏!”
“前些時候信國公來信抱怨說南洋官員太少,希望朝廷多派些官員去南洋麼?真做主,將這些人全都送到南洋去,讓他們和江寧軍一塊教化那些南洋的土著和蠻夷,讓他們也享受一下大明的恩典和關懷。”,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