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第二天,在一個豔陽高照中拉開了帷幕。
顧喬想了一夜的防止彆人發現自己不是太子的對策,因為武帝的一道旨意,而全無了用武之地。
武帝對外直接表示,十皇子不敬太子,致使太子受傷,雖太子寬厚不欲追究,但他不能坐視不理,要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等等等。
總而言之,十皇子涼了。
雖然武帝最終,也還是沒忍心讓小兒子背負上“行刺太子”的罪名,但“不敬兄長”和“不敬太子”,這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旨意一下,便是蓋棺定論,十皇子已經沒有未來了。
三公主和十皇子的處罰,隨著旨意一並傳了下來,他們被發配到了京郊山上的祈寧庵裡靜思己過。沒有個三年五載,彆想回來。
祈寧庵,顧名思義,就是一座尼姑庵,由大啟皇室出資建造,居住於此的都是太-祖朝時無嗣的宮妃們,她們在太-祖去後,就出了家,長伴青燈古佛,為太-祖祈福。太妃們都很知足,因為在此前的朝代裡,一直都有人殉的傳統。大啟是因為太後不忍,才有了祈寧庵。
不過,由於祈寧庵情況特殊,那裡有著比皇宮還要森嚴的規矩,方圓百裡,荒無人煙,無論日子多麼清苦,都隻能自給自足。
不管是前朝還是後宮都沒想到,武帝這回竟對兩位皇嗣下了這樣的狠手。
據說三公主和十皇子那美豔動人的生母,直接哭暈在了皇帝的寢宮外麵,也沒能引動帝王半分的惻隱之心。
這是太子的又一次勝利,全方麵、碾壓式的,還沒有和武帝起衝突。
讓很多藏在暗中的推手陷入了沉思。
沒人相信,或者說是能夠想到,一貫強勢的太子這回之所以能這麼順利,是因為太子學會了宮鬥。他們隻能按照常理來推測,太子真的受傷了,還傷的不輕。伴隨著武帝流水一般送入東宮的賞賜,好像也進一步佐證了這一點。
連給太子診脈的太醫,都忍不住產生了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醫術不精,竟沒有發現太子病重。
總之,顧喬借著在東宮養傷的機會,得到了他最迫切需要的緩衝。
所有來探病的人,都被福來給謝絕了。
顧喬也是在第二天早上才知道,往日近身伺候太子的人,都在昨天挨了板子,因為看護太子不周。這些宮人需要養傷,也就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現太子的不同。
老太監福來是周皇後生前留給太子的人,但他年紀實在是大了,一直以來都是以一種榮養的方式留在東宮。若不是這回太子重用的宮人都遭了秧,福來也不會被重新請出山。換言之,福來對於如今的太子的了解,並不比顧喬多多少。
顧喬既無內憂,也無外患,隻用躺著靜候下一步計劃的佳音便可。
也就是尋找太子的計劃。
顧喬在昨天就想好了派去尋找自己的最佳人選——太子的伴讀,周叔辯。
太子一共八個伴讀,其中尤以周叔辯的身份特殊,他是周皇後嫡親兄長的兒子,也就是太子的表弟。
顧喬會選擇周叔辯,不是因為他對這位太子表弟有多少了解,而是因為他隻叫得出太子伴讀裡這唯一的一個名字。顧喬儘己所能,以最快的速度,在這天一早就叫來了周叔辯。命運也很配合,幾乎是在顧喬剛剛和福來說出名字的下一刻,這位周家的三公子就出現了。
周三公子屏雀中選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懵的,走起路裡都甚至有點飄。他不斷的和來找的太監確認:“是叫我嗎?真的叫了我?隻叫了我一個人?”
“是的,周公子,殿下隻說了要見您。”
周叔辯是和其他周氏兄弟一起來探望太子的,有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弟,也有同氣連枝的堂兄弟。同為太子的外家,周家是個極其龐大又複雜的家族。人丁興旺,才傑背出。
太子的表兄弟這個稱呼在周家其實一點都不值錢。
哪怕不算庶出,隻說嫡出,在周家大門口喊一嗓子,分分鐘就能站出來十來個太子的表兄弟。還個頂個的有能力,有本事,人高馬大,像小山鐵塔似的穩健。太子從小到大,和人茬架的時候,就沒缺過人手和排場。
而在太子的八個伴讀裡,周叔辯其實也不算特彆突出,哪怕有血脈這層關係,太子重用的還是另外兩個更有用的伴讀。
周叔辯對此倒是沒什麼意見,畢竟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太子先是太子,其後才是他們家的親戚。而他們自己也是,先是臣,再是家人。誰要是敢仗著外戚的身份胡作非為,都不用抬出律法,周家的老爺子第一個就能動手打死他!
周叔辯對於太子的忠誠,是一種從小到大、根深蒂固的行為習慣,已經融進了他的骨血裡,成為了他這個人思想的一部分。
不管太子如何對他,他都會一心一意的為太子辦事。
顧喬這是一次誤打誤撞、運氣極佳的選擇,而對於周叔辯來說,在越過兄弟還有隨後也來請安的伴讀時,幾乎感覺自己活在夢裡。
這可是他最露臉的一次了,他甚至沒出息的覺得,這一定會成為他最寶貴的記憶,是要留下來傳給子孫後代的精神財富!
在顧喬尋求周叔辯幫助的時候……
真正的太子殿下,其實也想到了自己的這位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