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媽看看女兒,家裡人都上桌了,就女兒貼心跟著幫忙,就有點心疼女兒:“要不再炒倆菜,你也上桌去吃?”
李少雲擺擺手,“不用,我現在也不餓。沒人給你添火,你怎麼炒菜?”
大柴鍋做飯好吃,但有一樣不好,炒菜的時候必得有專門燒火的。
平時也就罷了,不過就炒個下飯菜。怎麼著也能將就,炒好炒壞,湊合吃也可。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農村家家條件都差,戶戶精窮。
趕上青黃不接的時候,許多人家的下飯菜隻有鹹菜。有時候甚至連鹹菜都吃不上,隻能吃白飯。炒菜這麼高檔的待客方式也就過年時候。
像現在這會兒待客,炒的菜式多了,一個人就不好控製,鍋上灶下的沒法兼顧。
這燒火的人也不是隨便往灶膛裡添柴就行。
什麼時候火大,什麼時候火小,除了掌勺的人要求,也得看燒火的人眼力勁。
畢竟火大火小也得有個過程,掌握不好,要大火的時候火勢還沒起來,小火的時候又溫度過高,分分鐘就糊鍋。
這些日子以來,李少雲自覺自己彆的不說,這火力的掌控可是全家獨一份。
李媽看女兒貌似並不在意,也就不再說什麼。
李少雲突然想起一件事,問李媽:“媽,今年我大伯他們怎麼沒回來燒紙呢?”
記得每年年三十之前,大伯都會回一趟老家,給老祖宗上墳。
作為長子,這也是他應儘的責任和義務。就算有什麼事兒回不了,也會事先給家裡人打個招呼。
前些年都是他一個回來,近些年堂兄們長大之後,就帶著堂兄們一起回來,今年怎麼沒回來呢?主要也沒帶信兒說不回來呀!
李少雲覺得奇怪。昨天她就覺得貌似有什麼東西忘了,現在想起來了,就趕緊問問李媽。這可太罕見了!
李媽微微搖頭,“不知道呢,你爸也沒說。”
話說年前忙忙碌碌的,她自己也沒想起來。等想起來了,已經過了時間了。
不過她心裡也多少有點猜測,估計是大伯子家肯定有什麼事兒給耽誤了!
家裡二老有自己兩口子,如果說有什麼事兒,不是工作上的問題,那……十有八九就是大嫂娘家出事兒了!
隻不過她心裡的猜測,是不會告訴女兒這個小屁孩兒的。
李媽不知道的是她這回還真沒猜錯。
這次大伯子沒顧上回老家上墳燒紙,還真是大嫂娘家兄弟出了點麻煩。
小舅子兩口子正鬨離婚呢,鬨的不可開交,搞得大嫂一家年三十都沒能過好,就為了調節這兩口子的問題。
這小舅子因為是老小,備受全家寵溺,好在沒有長歪,就是有點混不吝。
這次和老婆鬨離婚也是因為自己在外麵胡鬨,被老婆發現了。
結果老婆沒說什麼呢,他自己心虛過後就開始作妖鬨騰了!嚷嚷著要和老婆離婚。把自己父母氣個半死。
大伯作為大姐夫,自然免不了從中和稀泥。
大年初一回老家看望父母已是多年的慣例了,要是冷不丁沒回估計爹娘都會擔心。
大伯想著年前沒能回來上墳燒紙,這大年初一說什麼都不能耽誤了!
回家前大伯兩口子還跟倆兒子交代一通,讓他們回鄉下看望爺奶的時候彆說漏嘴了。
李少雲看這樣子,估計李媽也不知道。
要說現在聯係方式就那麼幾種,有急事的話聯係起來真是不方便。
縣城雖然離家裡隻有幾十裡地,但除了公交、自行車,真沒什麼便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