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燒火(2 / 2)

如果是後世,手機一個電話就解決的事兒。

有什麼事兒耽誤了,回不了,打電話說一聲就成。

現在除了自己進城,或者托人,沒彆的聯絡方式。哪怕是打電報,收件人也不見得當天能收到(主要是為點小事兒打電報也不值當啊!)。

從鎮上到村裡,有一段距離,趕上人家下班或者當天下鄉送郵件的人已經走了的話,電報就得第二天才能送到。

托人有時候也搭人情,關鍵是不年不節的又沒有要緊事的話,也沒人輕易上縣城去。

而且,托人上門帶信也是個麻煩事兒。關係近的不一定進城,關係遠的也托不著啊!

很多時候,也是家裡人不願意讓太多人知道大伯家的住址。

大伯是個中醫科室主任,在縣醫院有一定知名度,醫術也不錯,這人際關係自然也就上去了!

每次回老家,就有遠遠近近的人求上門給把個脈、開個方什麼的,都是免費做人情。

雖然有時候煩不勝煩,但這是本職工作,也算是順手的事。

要是知道大伯家地址,總有那麼一些人不知輕重,為了彆的事求人的時候,直接上門去,你說接待不接待!

李少雲就記得,爺爺給縣城的大伯寫過信。

這是不想進城,又沒什麼特彆緊要的事,於是就通過寫信來傳達信息。

信寫好了,帶到鎮上,鎮裡有郵局,直接投信箱裡就成。

對於這件事,李少雲說不上什麼感覺,就有點奇異。

就覺得:這時代通訊條件也太落後了叭!

她是沒想起來還有一句流傳挺廣的話:通訊基本靠吼。

不過,如果不講求時效的話,通信倒是有點小浪漫呢!

不是說了:時光很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呃……就是這通信人有點不對。

囧。

啊,扯得有點遠了。

話說母女倆一個燒火,一個炒菜,配合的還挺默契。

大伯母又來灶房拉母女倆去堂屋:“這菜都夠吃了!做多了還剩,你們倆個趕緊去吃!這忙乎半上午了!”

李媽看看情形,菜都差不多該上桌的上桌了,就鍋裡還溫著幾個蒸菜,也就沒再推辭。

稍微收拾一下,把筲箕裡剛才控出來的米倒鍋裡,燒了幾把等鍋蓋邊上冒氣兒,給鍋底又留了些柴炭灰,就這樣慢慢把米飯煨熟,鍋底還能結一層米飯鍋巴,這鍋巴可比米飯好吃!

等米飯吃完了,把米粒刮乾淨,剩下底下厚厚一層鍋巴,再小火在鍋裡烤一烤,吃起來口感又脆又好,帶著特有的米香還有點嚼勁,許多人就喜歡吃這個。

李家大伯就特彆喜歡吃。尤其去城裡上班之後,做飯沒了大柴鍋,就尤其惦念這個鍋巴。

以前是老母給兒子留鍋巴,自李媽嫁過來,大伯子一家回家過年,李媽都會特意給大伯子炕鍋巴。人家現在不缺彆的,又挺照顧自家,就這點愛好,也不費啥,李媽自然願意滿足。

堂屋裡大家都吃到差不多,桌上菜也吃的七七八八的。因為人有點多,大方桌真是擠得滿滿當當的。

幾個半大小子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尤其大伯家兩個堂兄,十四五歲的男孩子胃口正好,所謂的半大小子吃窮老子。

李少雲看著,就他們麵前堆得啃過的骨頭多。

兩堂兄對著李少雲看過去的眼光,還有點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

李少雲有點不想上桌。也是剛才在廚房聞油煙味兒聞多了,有點沒胃口。

李媽心裡也明白女兒那點小潔癖,直接對李少雲道:“這兒人多坐不下,你乾脆去灶火吃吧!鍋裡還有點菜,你小娃兒家一個也夠吃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