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選個向陽的好地方建個溫室,外麵搭上塑料布,溫室裡再搭起一排排的架子,擺好育苗盤,就可以育苗了!
之後就是挑好的種子,要勻稱乾淨、顆粒飽滿的,先溫水泡上幾個小時,瀝水後均勻鋪到育苗盤裡。
顆粒之間不能疊放,必須得均勻平鋪。這都是為了之後種子發芽、生長,尤其是為之後種到秧母田裡做準備。
如果種子顆粒沒有擺放均勻,種子發芽時根須互相交迭,分苗時很容易把細小的根須扯斷,影響小苗的成活率。
這些都是細法活,需要人工來乾,要極大的耐心。一般人真乾不了,太瑣碎了!
這還隻是開始,接下來的步驟才是重頭戲!
把育苗盤擺好之後,就是給大棚燒火升溫了。
三月間的天氣,說冷不冷,說熱不熱,晝夜溫差也大。
白天太陽出來時,溫度眼看著節節攀升,這時候就得開門通風降溫。
等到下午,溫度降了,又得蓋好大棚保溫。太陽一落山,溫度下降的快,這會兒趕緊得升溫了!
育苗大棚室內除了溫度得保持在恒定,濕度也得時刻注意。保濕又不能噴水過多,不然種苗會爛。
育苗的人一般得有兩個,必須得心細、能吃苦,畢竟這活兒不是一天兩天,得日夜輪班倒。
要小秧苗長到可以插到大田裡,時間至少要半個月。
這期間時刻得注意溫濕度,熱了卷起塑料布通風,冷了就得燒火給大棚增溫。一刻也不得疏忽,畢竟這關乎著隊裡這麼多人一季的種苗。
要是稍有疏忽耽誤了,季節不等人啊!那可是一季的收成呢!
之前李爸還是育苗人其中之一,原身李少雲也有幸跟著觀摩幾次,知道育苗這活兒既繁瑣又操心,不是好乾的!
今年李爸一直在鎮上忙乎,她都忘了這件事!
現在李梅她們說起幫忙的事兒,她才想起來。
現在分田到戶了,這幾年就有自己動手育苗的。
不過自己育苗雖然省錢——不用再集資搭建大棚、請人工,但這中間費的功夫其實也不少。
首先不管育苗多少,這前後過程、步驟一個也省不了!從頭到尾都是一樣的程序。隻不過省去搭建大棚了!但也一樣得有個溫濕度控製,那就看各家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了!
其次,這還有手藝問題。還是那句話,一樣是種田的,有的人種的就是比彆人多打了三五鬥,育苗也是如此。
同樣育苗,有的人育的苗就苗壯、皮實,有的一看就苗弱又黃瘦。這就是技術問題了!
李少雲記憶裡剛開始是隊裡組織的育苗。以前比較落後的種植方式都是直接把種子撒到秧母田裡。
這幾年村裡經技術人員指導,都是把種子催芽後長到半拃長,再一棵棵栽到秧母田裡去。
這活兒就得她們這些小姑娘、小小子們乾了!
彆說,鄉下雖然姑娘小子們早早就開始下地乾活兒,但再也沒有比栽小苗秧更適合她們的了!
不用出大力,隻要手速。
要是手速快的人家,幾斤種苗,二三天就能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