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飯館終於在五個月後蓋好了。中間因為秋收,停了大半個月。好在即時完工了。
她租的這塊地雖有三畝多,但她手裡錢不多,所以隻蓋了兩進院子。
林雲舒一家挑了個吉日搬了進去。
這些日子,嚴春娘跟著林雲舒學做菜,她本就是伶俐人,對做菜一道很有悟性,又很勤奮,已經學會了三十幾道菜,刀工也很有長進。
第一天開張,老二老三不放心,特地請了假留在家裡幫忙。
小四原本也想請假,但林雲舒不同意。因為二月份他就要下場考試了。這孩子恨不得一天隻睡兩個時辰,林雲舒好幾次起夜,都瞧見他房裡亮著燈。怎麼勸他都不聽。
林雲舒不想耽誤他學習。隻說已經找了族人幫忙。
小四見到幾位堂兄真的過來幫忙,這才安心去上課了。
為了大家能早日知曉顧家飯館的名頭,林雲舒早在開業之前,就在縣城周遭傳了消息。
紙太貴,而族中的紙還沒造好,她專門找了些愛八卦的人給他們十文錢,請他們到處傳。此時農忙已過,地裡的麥種都已種下,沒有旁的休閒餘樂,客人說城外十裡的那個路口開了家飯館,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就傳遍城中大街小巷。
林雲舒新蓋的房子是根據兩世的記憶雜糅的。
一進門就是飯館大堂,專門用來招待客人。想進內院可以從大堂穿堂而過,也可以從右側門進入。
廚師已經有了,林雲舒特地從族裡叫了三個十六七歲的青年幫忙。其中有一個還是族長的三兒子顧永輝。這小子瞧著就很機靈。之前在鎮上一家客棧當過店小二。接待人很有一手。
原先林雲舒也沒想讓他跳槽過來幫她的。可族長不放心,擔心他們一家不知道怎麼應付潑皮無賴,就將這個最機靈的三兒子派過來。
小二和廚師都有了。隻剩下酒水了,林雲舒搜羅了附近幾個鎮子的美酒。每樣取些過來,供客人挑選。
這些酒家都是長期跟飯店客棧合作的,價格倒也公道。
臘月初一這天,林雲舒的飯館正式開業。
她之前就給縣衙裡認識的人都下了帖子。
李瑾萱是縣令夫人自然不好親自上門,但她早已請夫君在這日送上重禮。
師爺,張二猛帶著幾位同僚前來送禮,而後又很給麵子留下吃飯。
書院放假,書生們途經此處,聞到裡麵香氣撲鼻的飯菜,紛紛駐足。
一張四方桌,**滾燙的羊肉鍋子擺在桌子正中間,中間有個圓形鋼管將熱氣濃煙吸進去,直通屋頂,鍋子底下跟桌子相嵌的地方是灶台,時不時有人在下麵添火,其他三麵坐著客人,自己動手添些新鮮蔬菜。
沾著醬,吃進嘴裡,什麼寒風冷氣都消散了,隻餘下過癮二字。
顧永輝笑眯眯地上前招呼,“幾位客人是一起還是分開座?”
這裡的桌子有大有小。最大的可以坐十二人。
“我們一起。”其中一人指著那鍋子道,“給我們也上這樣一個鍋子。也跟他一樣要兩樣湯。”
原來那鍋中間用個陰陽八卦隔開。一紅一白,紅的那個上麵飄著茱萸,顯然是辛辣口味。白的那個還有幾根骨頭,湯水濃稠,顯然是清淡口味。
顧永輝朝後麵喊了一嗓子,“十號台要鴛鴦鍋。”
話落,將單子遞給他們。
這年代紙太過昂貴,林雲舒自然不能像前世火鍋店那樣浪費,采用還是點餐形式。
客人報菜名和數量,顧永輝記下,而後跟他們一一合對。
雖是臘月,但蔬菜還是有的。
林雲舒蓋房子就讓他們挖了一間地窖。裡麵儲存各種新鮮蔬菜。不過也僅限於蘿卜,白菜之類的。
像小青菜都是將灶房裡的熱氣通往隔壁房間充當地龍,在土炕上擺上幾個花盆,灑些青菜種子,長到一尺長就拔掉。
一開始,小青菜總是長不到一尺長葉子就開始發黃,但經過老大的不斷實驗,隻要每隔兩個時辰吸一回熱氣,就能長成最鮮嫩的小青菜。
除了小青菜,老大還種了芹菜、西芹、菠菜、香菜、茼蒿之類的蔬菜。這些反季蔬菜還有個名字叫洞子貨。
不過隻靠這些蔬菜是遠遠不夠的。林雲舒還發了些黃豆芽和綠豆芽,又做了些豆製品,甚至有豬血雞血鴨血之類的。
當然各種肉類也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這個年代不允許吃牛肉,但是老牛年老乾不動了經過官府瞧過之後,還是允許宰殺的。
林雲舒就趕巧買了一頭。這種老牛,肉很緊,不好做成肥牛卷,她隻好用大料鹵了做鹵味。鹵牛肉味道更勁道,客人要多少切多少。
這樣冷的天,十幾個同窗圍在熱氣騰騰的鍋子邊,涮著自己喜歡吃的菜,比什麼都舒坦。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20007327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愛看(?????)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