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政(1 / 2)

紅樓老太太 香溪河畔草 18322 字 2024-03-23

賈珠四月中旬才離京上任。

他放了河南懷慶府知府。

懷慶府在河南算是比較貧窮的地方。

賈珠這也是出去躲災。

他留在京都也不幫上什麼,不如出京。

一來曆練。

二來, 也是保存有生力量。

賈珠考了寶玉的學問, 發現寶玉不喜歡策論, 隻喜歡吟詩作賦。

在國子監頗有些才名。

一旦讓他做策論,他就抓瞎。

針砭時弊,倒是辭費濤濤。

這樣的性子進入官場, 不說性命難保, 還會拖累家族。

賈珠覺得寶玉的前途應該做出調整。

隻可惜, 寶玉還學不會賈蓉白錦堂。

賈珠找到祖母。

寶玉的性子驕縱直率, 不通世務, 不懂得迂回守拙, 還學不會閉嘴。

很不適合官場的爾虞我詐。

石梅也很無奈, 她不是沒教導,寶玉學不會。

這也不怪他,賈政學了一輩子, 才摸到邊邊。

寶玉這一輩子沒有靈通寶玉,沒有祖母的抬舉, 母親的縱容。

姐姐元春也沒成為貴妃。

他從前吸引人的光環都丟掉了, 剩下的就是性子。

悲天憫人,與人為善。

街上遇人賣身葬父,他能把身上扒乾淨都給人家。

但是, 他口無遮攔,不思進取。

原本今年要返鄉考秀才,他硬是借口參加賈璋的婚事, 賴在京都不起身。

他不情願,你綁著他去,他進了考場交白卷,你也沒法子。

他這種性子,落到彆人眼裡,就是不思進取的紈絝膏粱。

石梅便跟賈珠說道:“你也發現他不適合進入官場?

他雖然也聽命讀書,卻沒有你們這種一定要科舉入仕的自覺。

他覺得家裡有錢有地位,吃穿不愁,何必去乾那些不喜歡做的事情。

我詢問了他的誌趣。

他說要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走遍山川大地,詠頌大好河山。

我在想,他是不是生錯了時代,他的性子適合魏晉時代。”

賈珠道:“祖母覺得孫兒把寶玉帶去任上做個刀筆吏,如何?”

石梅道:“河南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接壤的湖廣荊襄,是三國的古戰場。

我想寶玉應該有興趣。

河南也是科舉大省,僅次於江南。

有聞名於世的應天書院。

也彆說什麼作筆吏,你母親哪裡就過不去。

國子監這邊請假,就說去河南遊學去。然後在應天書院掛名。

寶玉的性子,很快就能如魚得水。

讓他主動去各處聖地遊覽,隻怕比你拘著他訓教,效果更好。

你也知道,你跟你爹幾乎一個模子,寶玉怕的很。”

賈珠莞爾:“孫兒也在想,如何說服他。”

石梅道:“這倒是很簡單。

寶玉很孝順,隻說你母親思念他,你必定會去。

然後,再用河南湖廣的文化地理打動他,他隻怕催著你快些動身了。”

寶玉果然對於去河南心向往之,跟著賈珠去了河南。

五月中旬,太子水陽開始參政了。

被新帝派去監管戶部。

這事兒是林如海提議,上皇的旨意,新皇不得不尊崇。

水陽十歲之前一直在讀書。

十歲開始,上皇在教導他帝王之道。

帝王分詭異之道,就像通政司一樣秘密監督。

也有煌煌正道。

林如海居中給增加一門明君必備的學問,了解國計民生,民間疾苦。

帝王不知道百姓之苦,不知道國庫的錢從何來,就是不知道國家的根本。

那麼這個帝王,很難成為一代明君。

賈璉帶著水陽去過南城北城,參觀窮苦人如何生活。

林如海在冬日曾經帶著水陽去過天齊廟。

盛世清明。

天齊廟也有許多乞丐。

每一個乞丐都有一個故事。

這些乞丐多數是各行省自然災害的時候,失去親人與家園的百姓。

教導水陽透過現象看本質。

林如海讓水陽首先經手戶部,知道每一分銀子從何而來。

它們來自無數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百姓。(這個時代還是按照人頭稅)

當然,新帝也給水陽灌輸了人丁稅賦有諸多不合理。

希望能夠按照土地收稅。

但是,太上皇因為跟新帝彆扭,尚未答應。

沒有玉璽,新政無法推行。

新帝是希望太子居中調和,讓上皇支持新政。

因此,也很支持水陽監管戶部。

禮部賈璉沒待過,但是賈琮待過。

賈琮做過詳細的筆記。

賈璉一眼就能看出來究竟,遂講解給水陽聽。

水陽提前摸清了雲南的民生賦稅,其餘各行省就簡單了。

水陽的進步驚人,不光上皇驚喜。

醇正帝也不得不承認,水陽好資質。

水陽如今是半日讀書,半日去戶部當值,學習的勁頭十足。

上皇心裡得意之極,醇正帝心情很複雜。

九位嬪妃懷孕,隻給他留下一個兒子。

母憑子貴,皇子的生母胡瑩兒胡昭儀,已經冊封為貴妃。

然而,這個兒子身子還極其虛弱。

吃什麼吐什麼,瘦的小猴子似的。

這個兒子能不能成器,醇正帝自己也沒有把握。

他現在又把眼睛瞄準兩個懷孕的嬪妃,希望她們能夠生下健康的兒子。

醇正帝糟心的時候,榮府裡的張氏正在糟心。

賈璋與青玉卻在五月進入翰林院曆練。

同時進入翰林院的,還有迎春的夫婿趙昀。

趙昀也進士及第,考取了庶吉士。

隻是,趙昀的成績不如青玉賈璋的名次好。

庶吉士十五名,他考了個十四名。

趙昀的運氣跟賈琮一樣好。

青玉被賜封為翰林編修。

趙昀去了禦史台。

賈璋則去了禮部曆練。

禮部掌管五禮之儀製,再有朝廷科舉法度。

五禮分為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賈璋能在三年內把這些禮儀摸清楚,將來在禮部做個主事就得心應手了。

這可是非常繁瑣又鄭重的學問。

賈璋喜歡讀書,也會讀書,倒是不吃力,就是覺得沒趣兒。

梅馨兒倒是個活潑的性子。

且,梅馨兒有一顆浪漫的心思,很講究儀式感。

比方她吃糕餅。

春天的糕餅做成桃花花瓣模樣。

冬日吃糕餅,必須做成梅花花瓣。

春日要喝桃花酒。

夏日要喝荷花酒。

秋天喝桂花酒。

冬夜必須要踏雪賞梅,再喝梅花酒。

故而,賈璋每日最快樂的時光,就回家陪著梅馨兒各種的作興。

張氏直歎氣:“這梅馨兒幾時長得大呢?”

石梅道:“沒關係,有了孩子就好了。”

張氏歎息:“我就怕她把孩子也抱去賞雪。”

石梅被逗笑了:“哪有這麼誇張,慢慢教導。”

張氏覺得很難。

不久就有了個機會。

水靈忽然診斷出喜脈。

張氏十分高興了。

梅馨兒也指不上她彆的,張氏就交給梅馨兒一個任務:“把你嫂子照顧好了,愛吃什麼喝什麼,你都給她弄回來。”

張氏以為梅馨兒會收斂一些。

結果,她在賈璋上衙門之後就陪著水靈,等賈璉下衙,她又跑了,回去跟賈璋風花雪月。

張氏氣惱:這怎麼過日子呢?

張氏叫了梅馨兒,吩咐她管理家裡的小廚房。

一家主子的吃喝歸梅馨兒打理。

梅馨兒扁嘴不高興,跑去跟水靈哭訴。水靈隻有勸她:“婆婆很慈祥了,你都進門兩月才讓你管事,我們都是進門三天就管事呢。”

梅馨兒也隻有勉為其難。

很快到了五月下旬。

迎春也傳來好消息,大夫確診,迎春懷孕兩月。

送信回家的是迎春的陪嫁丫頭金繡橘。

這丫頭也是回家來找水果了。

迎春饞嘴家裡的藕粉點心,想吃石榴,蓮米。

繡橘悄悄告訴鴛鴦說,二姑娘說,趙家在街麵上買得,還有賈珣五爺送的石榴蓮藕,都不如家裡的味道好。

繡橘出門趙家的長輩肯定心知肚明。

張氏忙叨叨的派人去起藕摘果。

如今家裡擴種了石榴,即便是水靈迎春兩個孕婦也可敞開吃。

後山的葡萄也成熟了,也摘了一籃子帶上。

石梅便讓把後山的鴿子蛋也給迎春裝了一斤。

胭脂米,碧米,各色菜蔬各收拾一籃子。

張氏吩咐繡橘:“吃完了隻管回來拿。”

繡橘看著收拾各色米袋子,有些為難:“這些米拿回去二姑娘也吃不上。

趙家都是一家人吃大鍋飯。

家裡老太太才吃這等胭脂米,太太大少奶奶我們姑娘,都隻偶爾吃一次。”

張氏聽了有些糟心。

迎春小夫妻在趙家的位份最低。

他們家隻有老太太是單另的小廚房,連迎春婆婆都沒有小廚房。

且趙昀的嫂子生了兩個孩子,夫君外放做官,她留在京都,也沒有小廚房。

當然,她是當家奶奶,自然不同,吃什麼都容易。

迎春想要設立小廚房,就有些困難。

難道你比婆婆還金貴?

張氏思忖片刻說道:“這樣,你先拿回去,大不了,等他們灶頭用完了,你們再用,早膳晚點吃也罷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