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2 章(1 / 2)

閒唐 春溪笛曉 9126 字 8個月前

李元嬰這人是典型的得寸進尺, 最會順著杆子往上爬。他估摸著李二陛下不生他氣了, 就開始搞事情。這批人他不是直接要了不還, 而是借調過來用用, 一切他投錢投人研究出來的工具和技術都會向整個大唐推廣, 所以, 他覺得開著口一點都不害臊。

李元嬰寫完信, 親自把它交給信使,拉著人家的手殷殷叮囑對方一定要快些把信送到李二陛下手上。

都說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他心裡可是很急切的, 多來點人手,他跟滕州一乾豪強富戶吹下的牛逼才能實現啊。最好就是在年前把人撥過來,年後他就可以帶著人到試點縣去擺顯:跟著滕王, 什麼都有!

李元嬰美滋滋地送走信使。

秋收之後百姓都清閒下來, 除卻要修橋鋪路搞基建的三個試點縣,大夥都有點養膘躲冬的想法, 開始窩在家裡不動。

李元嬰一心撲在《齊民要術》季刊的籌備上, 到處跑來跑去延請本州、鄰州有名的名宿大儒出山, 做好李二陛下不給人的兩手準備。

魏姝和武媚等人也沒閒著, 商量著帶人到下麵的鄉縣去宣講。

滕州書院早在一開始就開設了女子學堂, 這兩年來上學的女學生卻少之又少,魏姝幾人都覺得再動員動員, 給女孩子們講講學點本領的好處。

要宣講也不能毫無準備,尤其是不管魏姝還是武媚、城陽, 都不是普通百姓出身。

她們要麼出身官宦之家,要麼家中家底豐厚,城陽更是生在皇室之中,生來衣食不愁,一般女孩子的煩惱她們很少會碰上。

魏姝覺得她們要是貿然去宣講,怕是起不到好效果,還是先了解一下她們為什麼不來念書比較好。

魏姝叫人尋來一批城中商婦,不是安坐家中享富貴的那種,而是隨丈夫到處跑動、甚至自己販賣些小玩意的。

這些商婦乍然聽說準王妃要接見自己,覺得既驚又喜,紛紛找出自己最體麵的衣裳前往書院。到了書院外頭,她們簡直認不出這是過去幾年那片荒涼的野地,滕王殿下給滕州帶來的改變實在太多了,她們自覺自己是商戶出身,也沒敢多往書院這邊跑,怕擾了讀書人的清靜。

讀書,在普通人看來一直是非常清貴的事兒。

到了書院會客堂,眾商婦魚貫入內,很快見到候在堂中的準王妃魏姝。

一直以來在許多人眼裡魏姝都是以“準王妃”身份出現的,而後才有部分人想起她是魏征的孫女、是大唐年紀最小的女進士。

這次有機會被魏姝接見,這批商婦第一眼就對魏姝有了很深的印象。

她與滕王殿下站在一起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是一對金童玉女,很是般配。可她單獨出現在人前,她身上那種獨特的氣質便顯現出來了。

她看起來和大多女孩子都不一樣,她從容又自信,哪怕還不曾嫁入皇家、哪怕沒有滕王妃這一重身份,現在這些事她也是能做好的。怪不得滕王殿下那麼喜歡這位準王妃!

眾商婦都在心裡讚歎著,齊齊上前要行大禮。

魏姝還不是王妃,自不會受她們的禮,起身招呼她們入席分坐,叫人送上茶水瓜果,客氣得讓眾商婦受寵若驚。

人到齊了,魏姝便把女子學堂遇到的招生問題簡單地說了說,希望她們能在跟著丈夫外出賣貨時了解一下女孩子不來就讀的原因,她們好對症下藥找出解決辦法。

入冬後到處走動的也隻有商販了,聽說是這麼簡單的要求,眾商婦都一口應下,還給魏姝說了說自己知曉的事實——

城裡的小娘子自不必說,七八歲就開始考慮找婆家,接下來幾年都在為嫁人做準備,開蒙有家中延請的女夫子或者自己母親親自教,還得學習女紅、學習操持家務,自是不會外出求學。

至於農戶家中的小娘子,那更是從六七歲起就得忙裡忙外,地裡的活乾不了,割草喂豬,趕鴨喂雞放牛,還得到廚上幫忙或者做點縫縫補補的活。

這些事看著零碎,實際上費時得很,足夠讓人忙裡忙外忙上一整天。再長大一些,也要相看人家,早早嫁人生子。

要知道男子二十歲為丁,要出去服勞役或者服兵役了,離家後也不知會不會遇上什麼意外,所以百姓普遍在二十歲前就該成親並生下兒子傳宗接代,要不然麵臨的可能就是香火斷絕!

所以,讀書什麼的,費時費錢,女孩子何必去?要是非得讓家裡的孩子去讀書,那肯定把家裡的活都交給女娃子乾,讓男娃子去讀,男娃子書讀好了可以光宗耀祖。

女娃子而已,書讀得再好也是彆人家的,幫彆人家生兒育女,和自家一點關係都沒有!

魏姝聽了這些話,並不覺得意外,若不是祖父疼她、若不是和她訂下婚約的是李元嬰,她也沒法像現在這樣輕鬆自在地活著。

她問了商婦們許多想知道的事,才鄭重地拜托她們到各個鄉縣再好好了解了解情況。

要是可以的話,最好能幫忙宣講一下入讀女子學堂能有的優渥待遇和大好前景。

這件事由經常走街串巷的商婦們去做才容易得到真實的反饋,她們親自去問反而隻能得到戰戰兢兢的、不甚真心的回應。有些話,也隻有商婦們才適合勸出口。

魏姝懇切相托,眾商婦自是更加受寵若驚,一口應下魏姝的請求。她們有些人也是農戶出身,因為家裡過不下去才早早嫁入商戶之家,跟著丈夫到處奔波賺些辛苦錢。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要是她們處在魏姝幾人的位置上,她們隻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享受奴仆環繞的富貴日子,每日隻需要煩惱挑什麼衣服戴什麼簪子、邀誰來一起賞花,哪會費心費力地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眾商婦出了書院,都準備回去挑個適齡的女兒送進女子學堂讀書,剛才魏姝和她們說了,書院這邊從不拒收商戶子弟,商戶家的女兒也是可以來入讀的。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她們當然得積極表態!當然,她們心裡都存著一點希冀,希望女兒能學到魏姝萬分之一的好處,將來能擇個有滕王殿下萬分之一好的夫婿!

秋收過後,各家或多或少都得添置過冬什物,貨郎和商婦們也踏著凜凜秋風前往各鄉各裡叫賣。

貨郎和商婦們最是善談,和誰都能聊上幾句,稀奇的是,這次他們的話題很一致,都是問各家有幾個女兒,可有去讀書的?

聽說各家都沒有送去,他們就開始吹噓了,說滕州書院裡的女子學堂,不僅管吃管喝,學得好還能往家裡拿錢,家裡有聰明的女孩子可得送去,比一年到頭地裡刨食賺得都多!聽說,書院還管衣服,那料子可都是上好的,保管大夥一輩子都沒摸過那麼好的衣料!

都說貨郎的嘴,騙人的鬼,可他們說得繪聲繪色,他們婆娘還在旁邊幫腔說來年開春女子招生時也準備趕早把自家女兒送去,許多人都動了心。

隻要沒有動亂、不影響他們吃飯,農戶們都是很老實的,他們踏踏實實乾活,一年到頭都在伺弄自家莊稼。有些事他們平時哪怕聽說了,也覺得離自己很遠,從不往自己身上套。

聽貨郎們這麼一說,好像送個女娃子去念書也不虧!要是送自家最聰明的去,指不定還能往回送錢。而且聽說滕州城和鄰州最出色的子弟都在滕州書院念書,要是自家女兒拾掇拾掇,入了好人家子弟的眼,豈不是能高嫁?

一時間各家都在關起門商量要不要送個女兒去女子學堂,家裡離不開人,不能全送去,但女兒多的話送一兩個也無妨,要是送去讀個幾年,學成歸來正好嫁人,還省了養她們的錢,穩賺不賠!

對於魏姝親自接見一批商婦的事,眾人私底下還是議論過的。

士農工商之中商排最末,入了商籍身份便低了幾分,哪怕賺了點錢也不能穿好料子、不能乘大馬車,魏姝可是準滕王妃,怎麼能自降身份與那些商婦說話?不過李元嬰抬舉商人也不是一天兩天,眾人心裡雖然犯嘀咕,卻也沒人會當麵說些什麼,隻覺得滕王夫婦真是一點都不講究!

李元嬰還真不是講究的人,既然普通的宣傳法子行不通,讓人以最通俗、最直接的方法去說動百姓還真是條路子。他問魏姝:“要是來的人多了,你們忙得過來嗎?”

武媚管著整個書院,魏姝和城陽管的範圍小一點,主管女子學堂這邊。明年想要擴大招生,李元嬰怕出亂子。

魏姝道:“有前兩年的經驗在,多來幾倍人也不成問題。”

李元嬰主要是怕魏姝她們累著,見魏姝精神奕奕、信心滿滿,自也不會阻攔,拍著胸脯表示要人要錢隻管開口,隻要他手上有的絕對管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