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事情已然這樣,巫慶峰與他外家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朱國忠說什麼也沒用。隻好接過收割機,一腔愁緒統統發作在稻田裡。 而之後得到消息的巫四齊除了站在田裡衝著大院的方向破口大罵以外,也隻得重新帶著一家老小繼續之前的手動模式,將所有的精力全部消耗在稻田裡。 這時,他尚不知他霸占巫慶峰的那四畝地,已經被巫慶峰私底下悄悄與人置換。隻待這季水稻搶收一完,那地就再不是他們的了。 煉瑤地裡的水稻一收完,巫慶峰就打電話讓人來蓋溫棚。這些技術什麼的他不懂,所以是讓衛家給幫忙推薦的。 才幾畝的溫棚,那家公司嫌地方太遠,項目又小,原本是不想接。不過有衛家人出麵,蘇婭跟朱方明扯證後村裡也要給分地,巫慶峰便想辦法讓村裡將分給蘇婭的幾畝地也換到一塊,加上巫慶峰的四畝,一共十二畝地,勉強還過得去,這才肯將這事接下來。 雖然巫慶峰自己的四畝地和要分給蘇婭的那四畝地都還沒收完,不過等煉瑤的那個搭建完,那兩塊地也收完了。時間剛剛好。 不管村裡人怎麼想巫慶峰的這番動作,反正在村裡的水稻全部搶收完時,煉瑤和胖嬸家的穀子都曬乾磨完皮收進倉庫裡。現在正琢磨著下一季種點土豆和紅薯。哦,還有黃豆。 黃豆好處多呀!能榨油,榨完油的豆粕還是優質的飼料;能發豆芽,還能做豆腐,打豆漿,做豆醬,甚至拿鹽炒炒就能當零食。而且和玉米套種還能提高產量。 朱國忠想了想,他們家四個人一共十六畝地,煉瑤和巫慶峰一共八畝,二十四畝地拿出一半種玉米和黃豆,四畝土豆,四畝紅薯。最後四畝巫慶峰說了要種蔬菜。說是要試一試溫棚的效果。 這話朱國忠聽不出是真是假。他給藥大師種了十幾年溫棚藥材,效果怎麼樣他知道得一清二楚。哪還需要用種蔬菜來驗證。 不過想到巫慶峰說以後會是氣候災難,地裡收成大減甚至顆粒無收,剛開始他還心慌得整宿整宿睡不著覺。後來這些日子看著巫慶峰進進出出地忙,囤積了不少東西,這種心慌才慢慢平靜下來。 今年水稻比往年產量少是肯定的。他看過不少地裡的水稻,都有不少程度的空癟。自家還算好的,動手早,又舍得花錢,情況比其他人好不少。 千歲村地理環境適合種水稻,往年風調雨順的情況下,最高畝產可以達到一千一二百斤稻穀的樣子。今年起碼要減兩三成,管理不好,甚至可能減產三四成。自家情況還算好,但畝產最多也就八九百斤的樣子。 這樣算下來,十六畝地(巫慶峰和蘇婭的地還沒到手)一共能打出八千多斤米來。按家裡平均每人每年消耗四百斤米算,也就夠兩家六口人吃上三年不到四年。 況且人也不能光吃飯,總還要補充其他的。 所以這才是巫慶峰要種蔬菜的目的?可是這麼多菜要怎麼保存? 朱國忠敲敲煙杆,決定全部種東北大白菜。為啥?因為保存得好,大白菜能放一個冬天。 不過他總覺得不至於到這地步。家裡修這麼大溫棚總不是擺設,農村人還能被餓死? 不過他的這個決定被胖嬸一口否決。一畝大白菜能有幾千斤的產量,種這麼多,家裡就這麼幾口人,總不能天天吃,頓頓吃吧? 朱國忠最後屈服。和胖嬸商量後,決定一畝大白菜,一畝包菜,一畝白蘿卜,還有一畝冬瓜。這些都是產量高,能長時間存放的。 包菜還能曬成醃菜,抓一把放開水裡打湯,再放點乾辣椒蔥花,口感又甜又脆,比其他醃菜清爽可口。白蘿卜曬成乾蘿卜皮,這都是千歲村慣常的做法,蘿卜皮炒臘肉更是家常菜。 除去農田,一般家裡都還有自己的菜園子,專門種日常家裡吃的蔬菜。韭菜和蔥薑蒜是肯定少不的,還有其他象遲白菜、雪裡蕻、甘藍頭之類,也各種個一兩分地就差不多了。 這樣算下來,冬天能輪換這麼多口味已經是很不錯。 為了冬天的食用大計,朱國忠又開始投入到忙碌的準備工作當中。趁著現在地還閒著,先將肥給漚上。地肥了,莊稼才能長得好。 千歲村各家的水稻已經全部搶收完,接下來就是翻土犁田,準備種下一季水稻。 家家都忙得不行,村裡的矛盾一下子少了許多。朱孝武聽了巫慶峰的話,決定去找朱國忠,問問他們家接下來準備種什麼。 之前他跟著朱國忠動作,家裡的情況就比其他人家要好一點,最後收成少減收一成。看著不多,二十幾畝地算下來卻實在不少。 到了朱國忠家,新建的房子地基已經打好,大致能看出輪廓。典型的南方格局,正房三間四架,兩邊圍護,呈“凹”字型。 看到旁邊的混凝土攪拌機,朱孝武既感歎煉瑤的孝心,也高興朱國忠一家也算熬出了頭。 藥大師一年大半時間並不在這裡,煉瑤相當於胖嬸一家一手拉扯長大的孩子。現在煉瑤身體好了,也懂得回報這一家子,這就叫種善因結善果吧。 果然,這人是不能存壞心的。好心才會有好報。 朱孝武沒有停多久,在這沒看到這家人,那肯定是在大院。 還沒到大院,遠遠就看到門口左右兩群人對峙,爭吵謾罵聲不絕於耳。朱孝武皺了皺眉,眯著睛認出其中一個人的背影,立刻就明白是怎麼回事。 第一季水稻已經搶收,正準備種第二季水稻。當初巫慶峰與李芸家換了地,就是等著這個時候。巫四齊還沒從收割機的怒火中撥出來,馬上又被巫慶峰一巴掌拍在臉上。招呼都沒跟他這個外公打,直接就將地換給了彆人。讓全村人看了笑話,在村裡活了一輩子的老臉全都給丟光了。 雖然說占地的事他家不占理,但這理也要分是誰說。巫四齊從不覺得自己有錯,哪怕占了外孫子的地,那也是因為他不在村裡,他這個長輩替他爭取來的。長輩替晚輩做主不是天經地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