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煉瑤努力從厚厚的棉手套裡將自己的手解放出來,然後將嚴嚴實實捂住口鼻、隻剩對眼睛在外麵的大羊絨圍巾扯開,一股白氣冒出來,終於能順暢呼吸了。 巫慶峰替她將身上散落的雪抖掉,圍巾拉鬆一點,然後重新將手套給她戴上,又伸手到她腹部位置,幫她托了托塞在衣服裡的熱水袋,免得掉下去。 坐在他們後麵的林寶看得直捂臉:師傅,你這動作太容易讓人誤會了! “當當——” 村長見人到得差不多了,敲了敲火盆,示意要開會了。 “大家安靜,天冷,咱們長話短說。七老太的事大家應該都聽說了。按理她還有兒子媳婦,後事輪不到村裡插手。但是現在一直沒能聯係上她兒子,這人也不能放著不管。我的意思,每家出一點,先收拾起一副棺材將人入土為安。大家說說,有沒有其他意見?” 下麵的人議論紛紛,但都隻是在下麵小聲討論,並沒有人出來說話。 兩副棺材花不了多少錢,平攤到每家每戶就更少。雖說今年收成不好,不至於這點都拿不出。況且一個村的人,這點人情味總還是有。因此,對於村長的提議,大家也沒什麼意見。 “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就這麼定了。不過現在這種天,要臨時做兩副棺材不容易,看看哪家有的,能不能先拿出來用用,過後等天氣好了做個新的還回去。” 這下大家都不出聲的。家裡有備棺材的,多半都是替家裡老人備的。這也是這邊的習俗。就算家裡子女不想,老人們也會為自己準備好。既然是為自己準備,自然是花了不少時間準備好木材,東西也是請有手藝的木匠師傅精心做的。百年大事,通常沒人願意將這個借出去。 見沒人出聲,村長低頭吸了兩口煙,並沒有再多說。大家怎麼想的,他心裡很清楚。這種事是不好強迫的,就算他是村長也不行。 “行吧,既然沒人願意,那,老木啊,這兩天隻能辛苦你,替七老太趕副棺材出來吧。” 老木是村裡的木匠,原名巫培述,祖傳木匠。大家嫌他名字麻煩,年輕時叫他小木,現在成了老木,跟他入了木匠行當的兒子則順理成章繼承了小木的稱號。 之前聽到這事,老木一直躲著不吭聲,結果還是被點到名,臉上露出點不樂意:“村長,這大冷天,木頭凍得硬邦邦的,墨都化不開,怎麼做啊?” 說實話,他家手藝不差,經常去鎮上甚至市裡包活計,家裡比村裡其他人要富裕些。除了大院,應該排得上村裡前三。因此對這個苦差事,並不怎麼甘願。 村長點點頭道:“這些大家明白。可是沒人願意借壽材出來,就隻能臨時趕做。總不能讓人什麼也沒有就直接下葬。這樣,你算算,材料加工錢你要多少,隻要不過分,大家就認。” 大概也知道這事是推不掉的,老木低頭想了一會道:“村長,都是一個村的,論理我也該儘一份心意。這樣,我也不要錢,一千五百斤大米,一大一小兩副我都包了。” 他家裡今年上半年水稻減產,下半年的水稻絕收,剩下的紅薯都還在地裡,也不知道會不會被雪凍壞。按如今這趨勢,他覺得還是在家多存點糧好。 一千五百斤大米看著多,但五十戶人家一攤,一家才三十斤,一點也不多。所以哪怕有人從中看出什麼,心裡不樂意,但大多數人都同意了,也隻得不甘不願地從家中存糧中分出來一點。 “還有個事。”等這件事定下來,老木又開口了,“現在這天不能在院子裡做活,村裡得給我找個大點的房子,還要準備些柴禾燒個火盆才行。不然身上冷,手腳做不開,這活也做不好。” 這話也沒錯。村長想了想,最後看看會議室,一錘定音:“那就在這裡做。每家再出三斤柴禾,應該夠了吧?” 老木沒再推搪,一口應下。兩副棺材兩三天肯定能完工。這種時候不可能要求多精致,大致差不離就成,所以速度很快。 “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接下來,說說地裡的事。”村長朝巫慶峰這邊看了一眼,接著道:“第二季水稻絕收,大家情況都一樣。現在地裡基本上種的都是紅薯土豆。本來還以為要晴一段時間,所以大家也就沒急著收。誰也沒想到會突然下這麼大雪。要是這雪就這一兩天,大概也沒事。就怕象上個月那場雨一樣,真下個八九天,就算埋地裡,這紅薯也會被凍壞。所以我看,大家是不是受點苦,將地裡的糧食給搶出來?” 這時,大家都知道村長開始為什麼要看巫慶峰他們了。因為隻有他們家的糧食都已經收了,溫棚裡還種著菜,但外麵的地裡正在漚肥,什麼也沒種。如今看來,他們家倒是最安穩無憂的。 雖說因為巫慶峰早就提醒過大家,他們家也是種得早收得早,可還是有人忍不住心裡會埋怨。這種氣候他早就知道吧?要是他當初把話說得更明白一點,人家怎麼會不信?現在也不會落到這種局麵。這算是遷怒了。 不過這話是沒人敢說出來,就算說出來巫慶峰也不在意。話他已經說了,信不信是人家的事,所以現在就算地裡絕收也跟他沒關係。 而明理一點的,都不會這麼想。反而會感激巫慶峰。畢竟要不是他,這一季鐵定又是絕收。現在雖然艱辛一點,好歹還能有點收獲。 “我看是。這才下一天,雪還沒那麼厚,也還沒結冰,挖起來容易點。真等再下個兩三天,雪更厚,更難挖了。” “沒錯,農村人還有不能吃苦的?總比絕收要強。” “能收一點是一點,誰知道以後是什麼年景?” 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但絕大多數都同意的村長的提議。 “那行,就這麼定了。趁著天還早,大家趕緊回去準備。多備點驅寒的,家裡也彆舍不得燒柴。好歹等糧食入了倉,大家今年才能過個安穩年。” 大家嘴上紛紛應著,眼睛卻不時看向煉瑤。 林寶看出這些人心裡的打算,心裡不樂意了。這是慣的還是怎麼著?平時有好事沒見想著大院,這會又打起小師姑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