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得不說,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黎青顏還能想出同靳相君齊平,甚至隱隱立意有些高於靳相君的答案,確實難得。
就不知,會不會高開低走。
而接下來,黎青顏卻是不疾不徐,一一開始陳述舉例。
“學生大致粗淺舉例——
其一,士農工商而言,學生以排在最末之商,淺論民生背後的數。
商人經商重在四個字,‘樂觀時變’。其意留心買賣商品的產量四季變化和集市的供需行情趨勢,以此及時抓住時機獲取利潤。司馬遷曾言‘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這亦是商人的經營原則。
《白圭經商有道》中言過,‘夫歲孰取穀,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其意便是,每年當糧食豐收後,買進糧食,售出絲織品、漆器,在桑蠶出現在集市時,便購進絲織品和棉織品,反而出售糧食。
根據集市的供需關係,售賣大部分民眾生活急需之物,行情廣闊,銷路通達,不需要同人比價來壓低自己的利潤,便可以獲取豐厚的利潤,即不用擔心競爭,這樣的利潤來自季節差價和供需差價,兩者皆可通過數來摸索規律預測。”
“其二,以地方官員為例,淺論治理地方背後的數。
地方官員治理地方,其中有一項,需得通過管理,發展地方經濟,使地方百姓生活得以富足安定,這是替朝廷打造其經濟根基,而管理治理地方需要知道通曉當地民情民風,以及四季變化便可無往不利,民情民風,四季變化等亦可看作‘數’,雖不是具體‘一二三’,這些收集而來的信息是地方官員手裡的籌碼資產,通過對這些信息籌碼資產進行分析,可推衍出一套因地製宜的經濟發展治理策略,這也是通過‘數’的規律的預測。”
這一段隱藏了黎青顏現代的思想,關於“大數據分析”的知識,但古代沒有大數據的概念,黎青顏隻能用古人能約莫聽懂的比喻來說。
“其三,再以行兵打仗為例,淺論軍事背後的數。
人數武器糧草和雙方戰力對比,皆需以數論自不必說,而如若能加以預測天時,地利,人和,則東風常伴吾軍。古有赤壁之戰,借東風以破曹,預測占據天時,又有淝水之戰,東晉有淝水天險,占據地利,發揮所長,又有七擒孟獲,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放後,換的孟獲真心歸順,此為占據人和,但這三者背後,東風可預測,淝水天險常年經驗累積成數而預測,孟獲之性情亦可推導預測。”
“最後再以朝政六部為例,各部通過各自管轄部門所呈上的政績奏折,管理監督以及製定相對應的有效政策,地方得以安定,朝局得以當穩,同地方官員治理地方同理,隻這裡的數,將是更為龐大的數,其分析也將更為艱深。”
黎青顏大體思路是從商人談民生,地方官員治理談經濟,行兵打仗談軍事,朝廷六部談政治,四個方麵說明,一個朝廷的正常運轉,“數”在其背後的支撐作用。
如果說,靳相君是說數的實用性和應用性,黎青顏卻結合了現代的大數據和抽象的數的理念,將“數”是萬物之根本,舉例去論證分析。
結語的時候,黎青顏說了一段關於《易經》的理念。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數學起源,所以,從哪裡開始,就從哪裡收尾。
《易經》中的內容,大體可用四個字概括——
象,理,占,數。
象,類似於後世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像有名的八卦,便是象中藏數,象數合一。
理,則是規律規則道理,要知《四書五經》之思想大多起源於《易經》,也就是數,數能推衍出天地之道和人事之道。
占,占卜預測,數之預測,多為後世提供占卜之用,能有趨吉避凶之利。
數,回歸於“數”本身,這裡的數,便不再隻是簡單的數字,而是包含著時間,空間,人情,亦有陰陽五行,天乾地支。
它包含著數字,卻不僅僅是數字。
所以,“以數載道”,論述其“數”的本質,發現研究數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使用,而是為了更多去探索這天地世間以及人的奧秘,便是黎青顏想講的核心思想。
是高於靳相君的核心思想。
黎青顏所言包含了靳相君所說的實用價值理論,卻更多論述了其抽象概念,研究“數”之本質。
在黎青顏的言論中,“數”不隻是一種計算方式,更是一把打開獨立精神世界的鑰匙。
讓在場之人,久久為之驚歎。
久久到黎青顏說完許久,都未有人敢吱聲。
黎青顏略微挑了挑眉,難道…是她說的太高深了?
事實上,黎青顏突然想從“數”之本質說,還是跟自身經曆有關係,以前她是不太相信這種唯心主義觀念的,可她現在連穿書這種事都發生了,冥冥中她就開始相信“玄學”之說,為此做過不少調查研究。
想著說不定能算出自己怎麼能回去,什麼時候能回去呢。
但彆看黎青顏說得逼格滿滿,但她在玄學上就是個初入門的,所以,她一直說是“淺論”,這要真來個大師,她可不敢班門弄斧。
幸而盧博士是個數學家,不是玄學家。
不過,黎青顏的“淺論”二字,也給眾人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這還叫“淺論”?!
看來凡人和天才連對詞語的理解都不太一樣。
黎青顏的頭名,在盧博士快笑的看不見眼睛的麵部表情下誕生。
在場無一人有異議,至少在明麵上,掌聲一聲接一聲如潮水般不斷。
甚至還有那監生起立的。
為廣場中央那位蒼衣加身,淺笑而立的傾城少年。
腹有詩書氣自華,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