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三年元月一日,由曹操親自剪彩, 並且念讀獻帝書寫的旨意後, 諸人朝東拜謝過陛下恩典, 《大漢圖書館》正式開張。
看熱鬨的群眾魚貫而入, 夏安然也帶著兩個小孩跟進去湊了熱鬨。
嗯, 事實上這一批進來的基本都是曹營的人, 或者是親眷, 畢竟開張第一天, 又是全然陌生的場所,大家都處於觀望態度,但是新開門,雖然不以營利為目的,如果沒人來也不太好,乾脆全帶了曹營的人和家中的郎君來,也算是曹營的一次集體活動了。
曹營有不少人,雖在之前的討論中聽到過這個圖書館的概念, 但是實際上都並沒有真正了解過, 而隻有這一次進入, 他們才能明白曹操推廣紙質書的意義。
一百多本紙質書整齊的排列在書架上, 顯得十分單薄。但若是一百多本竹簡呢?不要說一個書架了,就怕這一間占地不廣的圖書館,都要被塞滿了。
屋內很寬敞, 按照夏安然建議做的書架整齊得排列, 同樣整齊的是鋪著草席的地麵, 草席所在的位置儘量選擇了東南方向,這裡光照較好也更為暖和,保證了學子讀書時候的照明。
圖書館最怕火災,所以哪怕是隆冬時節,這也是禁火的,自然也無法點燈,開業時間便受到了限製,日出開,日落關。
但是好在冬天會供應熱水,捂著杯子也能暖暖手。而供應熱水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冬天墨汁會結塊,必須用熱水化開。
在討論這點的時候,無人反對。
熱水是在館外燒開的,由負責人將開水倒在桶裡搬到館內,這一過程的確會有熱量的流失,但是眾人都覺得比起點燃圖書館,這樣要更為安全。
曹操請來獻帝旨意是一把雙刃刀,一把刀對著世家、豪富,另一把刀就對著自己。
世家豪富不能名言反對圖書館,因為建立圖書館名義上是說陛下賞賜下書冊與民同賞。但是同理,曹操也必須護著圖書館,不能讓它出事。
而對於木質結構群,最容易出事的就是火災了。
就算排除了火災,若要有人起了嘩變,也是很麻煩的一件事。
所以在一開始,圖書館門口便立了榜子,明文規定酒後、衣著不整、精神失常、不可入內。
借書時候還要在專門的書冊上留下手印,因為要用印泥,在拿到書本之前還需要在規定的地方淨手,如此,亦可保證借到書本的人手上乾淨,並無贓物。
而作為唯一一本可以帶出的書卷,需要借閱《勸學》者需要提交自己的戶籍,並且繳納約十斤粟米或者麥子作為抵押,若是一月後並未歸還,或是書冊有了破損,押金便不退了,同時,若無正當理由不歸還書本,此人日後舉薦將會被一票否決。
每一本《勸學》的扉頁上都被印上了獨一無二的書號方便管理,保證每一本都能追溯到個人。
這個工程也就是因為目前隻有一本《勸學》才不夠大,若是每一本都要如此,恐怕小吏就要忙不過來了。
順帶一提,印編號是夏安然想出來的,為了這個,他還順便把活字印刷給弄了出來。
也沒像正版的活字印刷要用鬆油固定什麼的那麼麻煩,不過就是四位數字,將數字印章刻成細條狀,卡入量體而做的木框裡頭,使用時候向下按就行了,操作非常便捷。
眾人乘興而來,亦是心滿意足的回去,回去之後說什麼先不必提,托曹營兩個荀家郎君的福。今天參觀圖書館的時候,荀家來了不少人,一竿子風雅君子,極為醒目。
而在參觀完圖書館後,他們回去討論了幾日,便推就出了一個平日裡和荀彧荀攸都能說的上話的一個荀家子弟去找了兩人。
他們的意思是,就抄書這一點,荀家也能幫得上忙。
在曹操成為豫州刺史之後,原本在東郡的荀氏這一支因為荀彧和荀攸的政治投資,一下子成為了荀氏的領頭人。
世家便是如此,為了能夠保證綿延,即便同樣是荀家的人,他們也會進行分宗,對外表示兩宗毫無想乾,但是實際上卻連著筋。
比如曆史上,荀彧在勸慰家人搬離潁川,無果之後,毅然遷宗。
他如此舉動,以後旁人叫起他來,就不再是潁川荀氏,而是,某地荀氏。將來,他在家譜上,也和潁川荀氏完全分開成為了另一個支流。
等到若乾年以後,如果他這一支綿延而長,那麼,就有可能轉為主宗,而潁川荀氏轉為從宗。
聽到荀家人的要求,荀彧沒有否決,他稍稍思考了一下,這樣的結果再好不過了,荀家旁的不說,在讀書人眼裡還是比較有麵子的。
若是如今荀家的郎君們都圍著圖書館抄書。無疑,會帶動更多的讀書人。
而同時,這也意味著潁川荀氏向曹操示好。
如此——
荀彧微微笑著說“如今報名抄書的學子已滿,彧也不好輕易挑出學子將阿弟塞進去。”
他見這位耿直的族弟聞言露出了【那怎麼辦?】的表情,非常友善得給了他一個建議“不若阿弟先抄些家中藏書,彧再以捐贈的名義,將書捐給圖書館?”
無獨有偶,幾乎就在同時,鐘繇的長子找到了他,小少年表示自己也願意為圖書館抄書,對於兒子的意思,鐘繇也沒有拒絕,他稍稍思索後,特地拿了家中的基幾本珍貴的藏書,讓兒子端正抄寫後捐贈給了圖書館。
如此,由荀家和鐘家牽頭,漸漸流行起了捐書的風潮。
尤其是夏安然這個狡猾的貓,很快抓住機會,又在門口貼了一張巨大的白紙,將捐書人的名氏和捐了什麼書本寫在了上頭。
無恥啊!
旁的世家牙都要咬碎了。
曹孟德這個不講究的!他這樣一貼旁人要怎麼看這些沒有捐贈書冊的家族哦!
人活著不就為了一張臉嗎!
就算還有幾個家族死撐著不捐,捐了不就表示支持了!說不捐就是不捐!就算被人指指點點也不捐!
但是絕大部分家族還是捏著鼻子拿出了幾本書讓下頭人買了景熙紙抄好後送了過去。
如此一來,曹操用最快的速度排除出了對自己最不支持的幾個家族。雖然即便捐書的也有部分是牆頭草,亦或者隻是單純的投機分子,本質上還是不支持的,不過沒關係,隻要有利益,就可以被利用。這也是曹操沒有製止夏安然胡鬨的原因。
就在兗州因為圖書館漸漸打響了名氣,並且吸引來了一些聽聞這裡有某某藏書而來的書蟲後,這些人在到達曹操治下後發現這兗州的居住條件居然很不錯?
慢慢得,有人決定在這個沒有戰亂的郡縣居住了下來。
無論是整潔的街頭,還是民眾的精神麵貌,亦或者讀書的風尚,都十分高昂。
每個人的節奏都是極快的,大到政策的推行,講解,小到小吏捕殺小鼠,清潔積水坑,整個兗州的步調都比旁的郡縣要快上許多。
其主要原因,一來和曹操的性格有關,他本身就是一個能被讚堪稱果決的人,做任何決定都不會猶豫太快時間,另一個原因和曹營如今的辦公方式有關。
自打自己有了紙張還有雕版師傅,加上曹操忽然覺得那些個報告書什麼看起來十分方便,尤其是在紙上寫好了日期以後,無端就多了緊迫感。
而同時,因為有了日期以及清晰的表格,對於問題的複查、抽查,追蹤都有跡可循。
夏安然作為兗州主簿,本就是負責文書工作,他在得到大佬同意後,特地印了兩種格式的表文。
概括一下,
一種是【我隻是說一聲,實際沒啥事】,一種是【大佬,這個問題我解決不了,求指點】
前者多為表功績,隻要留下多多的空白讓人填寫就行,後者則全是需要零碎解決的問題,為此,夏安然的表格分了三列,一列是基礎信息,二列是解決方法,三列便是事後的追查。
他還從圖書館抄書人員中挑選出了幾個可靠讀書人做了秘書官,負責將這些公文進行整理歸納。解決問題的登記留檔,作為日後的參考,沒有解決問題的再拿出來重新討論。
這些被留檔的文書,再後來被放到了一個專門的書櫃,每一個被曹操任命的兗州、豫州官員,都必須看過這些書冊,從中學習前輩們的經驗,然後在通過專門的任職考試後才被下方地方。
根據後世史學家的統計,正因為有這個在後世看來可謂“從業資格考試”的製度,曹操治下的州郡地方官幾乎可以說是全國最出色的,也因此,在升遷之路上,他們也比旁的州郡更加順暢,一度到了後來,中央官員有五分之三均出自曹操治下。
也引來了後世對於曹操霸權的口誅筆伐。
對此,如果曹老板活到那時候大概也隻會一攤手:嗬嗬,我手下的出人才,怪我咯?
兗州、豫州的大變樣很快吸引了外來的人群定居,之前趕來的流民們也已經安定好,城內漸漸多了嗚哇啼哭的嬰孩,一切都生機勃勃。
既然兗豫二州的人口開始膨脹,自然有旁的州郡人口收縮了。
正是劉表,和袁術治下。
二人糾纏至今已經有近一年,此二人所在的州郡都是人口大城,就人口和土地而言,劉表略占優勢。但是可能因為年紀大了,劉表失去了銳意進取之心。
顯然,他更喜好以守代攻。
而袁術則非如此,他本就想拿下荊州這塊肥沃的土地。如今稱帝以後,更有肆無忌憚的趨勢。對於他二人相鬥,彆的諸侯圍觀呐喊的有,事不關己的有,也有想勸和的。
但無論如何,這一場戰火,燒了整整一年,直到,袁術因為素來奢侈的作風,硬生生的吃空了南陽,被更善於治理土地的劉表所敗。袁術在親衛的保護下向北逃竄。
但同時,劉表也並未得到好,此時他兵馬均傷,又延誤了一年春耕,可以說這一場戰爭並無勝利方。
但這一年間,因為人口大量的湧入,兗州和豫州因前幾次兵亂而削減的人口有了明顯的補充。
又因為曹操屯田製度被往來商戶所推廣,流民們都知道,在曹孟德治下,可以免費租借土地,隻需要為曹孟德乾五年活計,便可終身擁有這一塊土地。
所以即便到了劉表袁術二人停戰之時,也隻有極少數的流民願意放下已經耕種了一半的土地,回歸舊土,這部分人大部分,是因為自己對於舊土還有牽掛。
但是更多的,都已經在兗州落戶。
而就在南邊戰火稍歇之時,北邊的長安,又點燃了戰火,馬騰韓遂二人,集結數萬兵馬和西涼軍進攻長安。他們雖然後來被李榷郭汜二將擊退,但是也導致了李榷郭汜二人認為長安不再安全,此時他們在朝中重臣勸慰下,打算遷都回到洛陽。
對於曹軍來說,這一年也是忙碌的一年。
已經在兩個地方站穩了腳跟的曹操,借由富饒的兩州,以及這二州交通要道的身份在中原地區慢慢鋪開了一張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