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實際上他一直伸著耳朵在聽眾人對於椒鹽排條的觀感。
要普及一種肉,你和他們說這肉多有營養,隻要經過某某方法就能做好是沒有用的,隻有利用一道菜或者若乾道菜讓民眾起了仿照之心,將其變成了各自的拿手菜乃至於待客菜,才會促進這一食材的普及。
椒鹽排條好吃嗎?自然是好吃的。
難做嗎?不,製作方法隻要能夠把握住火候,任何一個會使用灶爐之人都能做出。
那……一份椒鹽排條,是否值半吊錢呢?
半吊錢就是五十枚銅錢,而在北宋,尋常家庭一天的開支也就是一百文左右,若非今日是節日,加上大家是來蹭白家的煙花看,照顧一下白家的生意也算是還人情,想來隻有極少一部分人會願意試上一試這排條的滋味。
畢竟它用的是豬肉。
在逢年過節時候,金華城的人們多半會選擇雞鴨魚肉為一道大菜,這倒不是當地人不吃豬肉,而是整雞整鴨看起來氣派有麵子,魚又是定要上的菜,豬肉便放在了購物清單的最末了。
但是但凡過節時候家長都是拗不過嘴饞的孩子們的,孩子們被油炸的香味吸引,又見排隊頗長,買完了吃的人一邊吹氣一邊吃,看起來噴香。
家長們便想著忙活了一年,今天心情又好,哪怕明知這材料不過是廉價的彘肉,但想想便也罷了,尤其是家中孩子多的家庭,比起一人一根糖葫蘆或是糖人,這一份排條反而要便宜些許呢。
那嘗過味道覺得不錯之後是不是會有——這東西做起來很簡單啊,我自己也可以做呢的想法呢?
椒鹽排條的成本幾乎都在椒鹽和油上頭,對於金華人來說這二者都不是問題,等家裡小崽子嘴饞了,切上些豬肉自己偶爾小奢侈得炸一下,豈不是省下了這五十文錢?
正是利用這種貪圖便宜的心思,夏安然就能將——“豬肉是可以吃的,隻要做得對味道也是不錯的”,這個想法植入人們的心中。
等到過些日子天氣回暖了,再將閹豬的技術傳出去……然後找幾個當地的名士代言,應該就能帶起品嘗豬肉的風尚吧。
為什麼要推廣豬肉?
初時夏安然的想法很簡單,就和他在三國時候推廣食用豆製品和魚乾一樣,為了補充蛋白質。
宋朝人們普遍富裕,再這裡的人並沒有像東漢末年那樣蛋白質缺乏的問題,但是宋人崇佛,這種風尚自上而下,但凡名士大家都會和佛教牽扯上些關係,固然這是因為先帝崇道,執政期間道家不可避免得張揚引起了民眾對於道教的逆反心理,也是因為佛教便於政-府管理民眾而做的有意推廣。
至於高官名士信佛就更簡單了,宋朝當官的壓力大啊,這時候又沒有心理醫生,有些話也不能對著旁人說,官員也需要發泄口,會打禪機嘴巴又牢的高僧自然也就成了一個優秀的發泄口。
但是佛教盛行也帶來了民眾以食素為上的習慣,就後世來說這的確是個好習慣,但是宋朝民眾可不像後世的辦公族,他們中也有不少從事重體力勞作。
在坐船北上汴京的時候夏安然便發現一種古怪情況,上至船員,下至搬運工,這些從事重體力勞作之人食用的也是以素為主,佐以魚湯和鹹魚、米飯,很少吃肉,問了之後才知道。
因為這些人往來汴京和他區之間,自然緊跟汴京時尚。汴京以食用羊肉為榮,故而這些人便將吃豬、雞鴨肉的錢省下來去市羊肉。而有趣的是,大宋國家中心的汴京城的百姓其實並不忌諱吃用豬肉,在汴京城留下的記載中,街坊之間豬肉的消耗量僅次於羊肉同魚肉,和雞鴨肉幾乎持平。
不要覺得這種行為非常愚蠢,想想現代有多少學生、打工族省吃儉用寧可去買個腎機,也不願意購買較為廉價、實用的平價手機吧。而作為對比的是,中高層階級對於購買手機卻較為隨意,基本是哪種好用購買哪種,並不追求品牌。
這些船工便是如此,雖然過程可能困難,但是隻要想到屯上三五個月就能買一點羊肉歸家,羊肉烹煮的味道可以讓四鄰都能嗅到,這是多大的虛榮,這些船工便能夠忍住。
從事重體力勞動,卻沒有有效的補充蛋白質的方法,帶來的結果就是引發蛋白質缺乏症。
成年人容易引發肌肉衰減,而眾所周知,肌肉便是人體骨骼的保護傘,沒有了肌肉,關節、骨骼的脆弱度上升,更會引發骨質疏鬆、關節炎等毛病。
再試想一下,這些船夫省吃儉用就為了買一次羊肉烹煮,作為壯勞力的他們尚且如此,其家人呢?其孩童呢?
為什麼當年華夏政-府大力推廣一人一杯牛奶,為什麼必須讓孩子在學校內吃午飯,為什麼幼童會多一頓校內的間食?
不是學校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方便管理,而是初時中國兒童營養缺乏、蛋白質缺乏問題非常的嚴重。
而對於孩子來說,蛋白質缺乏所引發的生長遲滯、智力發育障礙、低蛋白血症等等疾病,將會伴隨他們終生。
正是因為如此,當時華夏政-府在微薄的財政收入中硬是擠出了這一筆開支貼補學校,直至今日,學校裡麵的食堂費用都比市場價要便宜兩到三成。
固然政策到了今日也因此引發了種種問題,但是我國的70後至今的學子都確實從中得益,也是即使到了今日,學生們基本都能負擔得起食宿開支的情況下食堂菜依然存在的理由。
這是國家能夠給與窮苦出生孩子最大的溫柔——一個平等的,不會被人鄙夷的吃飯環境,以及一頓可能不美味,但是能夠提供你足夠能量,讓你繼續與命運搏鬥的一頓餐飯。
羊肉好吃,營養也高,但是試問一個月乃至兩三個月食用一次的羊肉所能提供給人體的蛋白質含量,如何能夠比得上一兩周一次的豬肉呢?
但是這種事,是民眾的人生自由,出文勸告他們不要如此隻會無形得起到宣傳作用,隻是好在如今這種情況應當尚未鋪展開來,希望僅是個彆現象。
而且除了這些還有一個因素——羊群占用了大宋為數不多的養馬土地。
和並不需要放牧空間,甚至於在狹小空間能夠養得更壯的豬不同,羊是一種需要空間也需要大量牧草的存在。
大宋在失去廣袤的西涼牧場、北部遼闊燕雲之地之後,其本身可供養馬的空間便已經少得可憐,雖然宋中期在王安石的宣傳和變法中逐漸開始民間養馬,官府給補貼的模式,但是需要一提的是——這些馬最後被證實無法參與作戰,僅僅能夠駝運重物。
道理十分簡單,你將雄鷹當做雞來養,怎麼還能夠指望它能夠勇擊長空?
而對比馬這種所有家畜中最為嬌貴的動物,如果僅僅是用來騎乘和運物,還不如使用脾氣更好,更容易養活,而且本身也可充作軍糧的驢呢。
任何東西靠著情懷和官方強壓都遠不如市場需求才能鋪展開。而養馬就是一件付出和需求極其不對等的生意,若將其下方到民間飼養,對於民眾來說即便有政-府補貼,養馬依然是虧本的。
故而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後,北宋的馬匹數量便也跟著急劇減少,
當然王安石在如今還隻是一個小屁孩,這一政策也尚未實行,但是想想一下數十年後都已經使出讓民眾養馬的昏招了當時的北宋是有多缺馬。
缺馬的原因和北宋喜好食用羊肉分割不開,因為商人……乃至於宋朝的官僚機構都發現,養羊能夠獲得更大的利潤,而且羊本身就比馬更容易照顧,加上當時的大宋對於馬匹並沒有硬性需求,畢竟此時宋遼正在蜜月期,沒有戰事。
沒有需求自然也沒有產業,除卻硬性規定的馬匹數量外,宋朝僅有的一些草場都用來養羊了,這些羊還因為極其美味進入了皇宮的灶間。
如果白錦羲想要拿回燕雲十六州,那就要和遼國發起戰爭,如果要開戰,如今的馬匹數量勢必不夠,而想要增加馬匹數量,就需要將優良的牧草和可以恣意奔跑的土地從羊的手中奪回來。
而做成這一切的第一步,就是推廣一個廉價的、美味的、並不需要牧場飼養,也可以小規模家庭飼養的肉類。並且將之做大,做強,做到人們逐漸發現這東西的確不錯。
豬肉的前景為何?隻需要看到現代豬肉成為華夏銷量第一的肉類便可知曉。
這看起來似乎有些戲劇化,甚至讓人有你是不是在開玩笑的感覺,但是夏安然卻很清楚,很多事情的改變,就是在於不經意之間。
改變一個積弱的民族,可能就隻是需要一個雞蛋,既如此,焉知改變一個強國弱軍的朝代,不能從推廣豬肉為先?
更何況,羊是一種啃根的畜類,所過之處的林地第二年可謂寸草不生,若一片草原長久養羊,不用多久這塊林地就會退化,這也是遊牧民族永遠無法停下腳步的原因,養羊,是以這片土地數十年的未來歲月作為代價的。
故而在現代的養羊場大部分都是圈養,並不會給予羊群充分的活動時間,然後以螺旋的方式在料槽內投入草料,以此在增加活動量的同時避免草地被羊群毀壞。
有一些城市還會根據當地情況禁止飼養羊類,就是怕羊破壞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要改變這一點絕不容易,因為羊肉的量少故而珍惜,加上宋朝王室的親力代言,使得羊肉成為了一種奢侈品。
但無論如何,任何國家消耗量最大的永遠還是民間。
夏安然垂眸沉思,忽而聽到舉著玩具風車跑過的小童一聲高喊“要炸花花啦!”他一愣,抬頭看去。
小童年幼,隻怕是還讀不來花炮二字,便直接說是花花,童言童語讓人心悅,夏安然跟著人群的方向走到了岸邊,他發現身邊的多多少少都拿了一袋排條,邊走邊有人插著吃。
幸而江邊風大,夜風裹挾而過,將排條的油煙氣以及旁的食物的味道吹散,這才沒讓他的鼻端全被這些食物的味道占領。
他於人群中護著夏多多往後方一些的位置走去,那是來之前白玉堂告訴他的最佳觀景點。
當然,這個位置曾經隻是江邊的尋常位置,但是現在白家人準備在這兒囤坐,放的又是自家的煙花,隻需要仆役們多走幾步去燃放煙花,這兒自然就成了最佳的觀景點。
夏安然到的時候,白玉堂早就到了,如他意料中的並未看到白錦羲,白家二少自然不會出現在人前,故而此處僅有白玉堂一人,見著夏安然拿著個麵人過來,白玉堂看過來一眼,有些好奇他讓人做了什麼。
見到他手上的鸚鵡麵人,白玉堂忍不住眨眨眼,他看看麵人,又看看夏安然肩膀上的鸚鵡,嘴唇動了動,沒忍住,還是語氣古怪得問“先生,您眼中的鸚鵡……長這樣?”
夏安然手上拿的鸚鵡栩栩如生,二足踩在竹簽上做振翅欲飛姿態,隻是……
它有著巨大一片的紅色尾羽。
白玉堂沒注意到夏安然瘋狂眨眼的表情,他嘴角微揚,扯出了一抹隨意的桀驁來,此時他兩位兄長都不在,他便沒能把持住,泄露出了幾分真實情緒。
白玉般的食指隨意得指了指夏多多的鳥頭“它的尾巴……都沒有泥人的三分之一長呢。”
“嘎嗷!!!!”
被嘲笑了的憤怒多多鸚足下一蹬,像一顆小炮彈一樣從夏安然的肩膀上直直衝向了白玉堂。
用他的切身行動表現了——公鳥的彩色尾羽,神聖不容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