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元旦賀文(上)(1 / 2)

主題:理性討論此次衝擊式頓鑽鑿井技術是否能夠世界申遺成功。

內容:其實樓主對此深表懷疑, 因為個人覺得一門技術, 不是藝術啊,諸君怎麼看

1L:搶一個沙發, 樓主是怎麼想的不太明白

2L:同樣不明白樓主的重點在哪兒

非遺全稱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藝術沒關係, 怕不是樓主搞錯了重點?

3L:一樓二樓兩位大哥恐怕你說道了重點!樓主可能真的沒弄明白。

4L:諸君何必如此犀利,來來來樓主我給你普及一下。

非遺這個東西呢,隻要是非物質性的文化都可以申請, 然後隻要能通過聯合國的鑒定即可。

我知道你的關鍵點在哪裡, 但是你弄錯關鍵了,重點不在於藝術啊技術之類, 而是在於它是不是物質性的。

5L:樓上的思維也好奇怪,鑿井技術怎麼就是物質性的了?

這個和造紙折傘等等的有什麼區彆?

你總不能因為人家體量大了些就判斷它不是物質性的了吧

6L:傻孩子, 你們知道什麼叫文化遺產嗎?

關鍵其實還在這個文化二字要怎麼定義啊。

造紙、折傘都能說是文化, 但是怎麼說鑿井技術算是文化呢?

7L:其實也算是文化吧,因為這個技術咱們都用了好幾千年了, 鑿井文化就不是文化了?鑿井藝術就不是藝術啦?我大華夏鑿井既是文化也是藝術還領先兩千年

8L:樓上你是穿越了嗎,木有兩千年那麼長的!目前被發現的造地發頓鑽鑿井法的井也就是四川自貢的還有清光緒的, 也就六七百年吧。

9L:估計7哥是把東漢的景熙井也算進去了。

10L:啊啊啊醫科生彆讓我看見這兩個字!!!

11L:建築係表示也彆讓我看見這兩個字!

12L:農學也……

13L:畢業多年的曆史狗看到這兩個字依然會條件性胃痙攣。

14L:顏狗無所畏懼,就喜歡這兩個字!

15L:14L你讀什麼的?

……

21L:我是14L,我讀現代經濟噠!無所畏懼!!

25L:嗬嗬, 天真, 《淺析城市化高速發展下帶來的問題》教科書翻到第一百五十四頁, 好好看看上頭寫了什麼!

26L:哈哈哈哈哈預感14L即將翻車。

27L:排。

35L:我是14L, 我的心情就和樓層一樣,充滿了悲愴。

36L:十四哥且來分享一番?

38L:我來替你們讀吧,十四哥恐怕什麼都不想說了。城市化是一個社會經濟文化教育資源和人文進步發展的必經過程,隨著國家社會進步的發展,農村人口湧向城市,低發達地區湧向高發達地區為社會必然,這一點,在我國兩千年前東漢的著名經濟學家夏安然在擔任兗州主簿時期所著寫的《城論》中既有記載,這本書是世界上最早談論到城市問題的著作,我們可以在這本著作中一窺當時曾一度作為東漢首都的昌邑城的人文、建築、社會環境。

42L:哭成一個寶寶

46L:各行各業都逃不開夏安然這三個字啊,就算逃開了也逃不開景熙二字,順帶一提我是料理學院的。

47L:啊哈,我知道,景熙醬!

48L:就衝著夏安然發明了醬油我就是他一輩子的粉絲。

50L:愚蠢,那要是你得知初中物理課本上的動定滑輪組就是他搗鼓出來的呢!

55L:那我大概脫粉五分鐘吧。

56L:加上科舉也是他推動的呢?

57L:呃……沒有他也有彆人啊

58L:論文也是他搞出來的呢?

59L:你贏了,脫!粉!

68L:哇,我說怎麼一進壇子就看到了HOT帖,還在想你們怎麼對鑿井都感興趣了,果然又是夏景熙這個充滿罪孽的名字。

70L:拜大神!

一連串的拜大神之後,

論壇等級已經有十三級的大佬再次開口:不至於就大神了,但是在井這方麵我還真有些研究,所以我就搬個凳子過來講講為什麼就連鑿井法都能申遺的問題。

75L:諸位都知道,我國的井的數量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在地下資源的勘探和利用更是有上千年的曆史,一般井分成三類,潛水、自流、承壓。

潛水井大家都知道,就是挖呀挖,挖到地下水了,周圍撐住就可以把這些水給撈上來,而事實上這些水是淺層地下水,在出現化工產品之後這部分水都已經不再推薦作為飲用水食用。

當然,不僅僅是化工的因素,如果出現了地震、瘟疫等情況,這些水也會受到汙染,誇張的說,幾千米以外死了一頭有瘟疫的豬,這頭豬躺著的地方又恰巧有河流,而你又極其不幸運的情況下,你撈起來的水就有可能有瘟疫。

這也是瘟疫在古代為什麼那麼容易傳播的原因,和水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古代人自己喝都是生水,更不用說給牲畜喝了。

自流井不提,承壓井指的就是一竿子打到潛水層和隔水層以下的井。這部分井深度要在五百米以上,一般都是突破了極其堅硬的岩石層或者是綿密分布的黏土,使用的是承壓水。

承壓水和潛水的區彆就是,有了“隔水層”的保護,土壤表麵可能有問題的水很難影響到地下,所以這些水相對穩定。

當然現在這些水也不能喝,因為已經有人非法汙水排放往地下兩三千米的地方排了。

這些先不提,我們來說說衝擊式頓鑽鑿井技術究竟牛在哪兒。

76L:好的等大神

77L:回複76:大神我錯了,無意間插樓,等等我就申刪。

78L:衝擊式頓鑽鑿井技術留下痕跡的使用是在四川自貢北宋年間。

很多年前的四川盆地曾經類似於一個古鹽海,所以它的地下從幾十米到幾千米都是鹽,當然這些鹽受地理環境影響,有些是固體有些是液體,所以四川從古到今都是內陸地區的重大鹽產地,甚至於可以說,當年四川能夠成為天府之國,固然有都江堰的功勞,在鹽上亦是有很大的功勞。

你可以理解成四川本身就是一個聚寶盆。

但是大家都知道,鹽是每個朝代的管製類商品,四川既然是一個鹽的主產地,自然也受到了監控,而在宋代之前,鑿井的方法都是大口井,但是是發展到了宋朝,地表資源枯竭,二來是鑿井動靜太大容易被官府察覺,衝擊式頓鑽鑿井法就這麼被發明了。

雖然至今沒有人知道這是誰發明的,但是出於其需求,根據論證,這應當是四川的私鹽販子想出來的一種方法,原因是其開口非常的小,一般隻有碗口那麼大,不符合大規模官府工程的風格。

這類井在後期被叫做卓筒井,而這項技術,就是世界石油鑽井之父的衝擊式頓鑽法。

事實上,卓筒井本身就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突然申請衝擊式頓鑽鑿井技術應當是因為最近搶救性挖掘出的漢墓裡頭有了這項記載吧。

79L:……最近有……漢墓?

80L:臥槽!大佬你是不是說了什麼不得了的話題!

81L:我搜了一下沒有這個報道,大佬你沒事吧!快編輯把東西給刪了嘿!!

……

94L:大佬遲遲不曾發言,好擔心他是不是被請去查水表了

……

107L:我沒事,本來也不是不能說的,是因為今年黃河流域的降水增多,有一座山就沒扛住,山體小規模滑坡,因為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所以也沒人報道。

然後這個滑坡就把一座漢墓給衝出來了。

目前還在發掘,目前看墓的規模這應該是東漢民間墓,也不是什麼需要保密的,隻不過因為墓主人的身份還未知所以沒有大規模報道而已,圈內人其實都知道了。

108L:莫非是曹操墓?

109L:樓上彆傻了,曹操墓應該早就被人挖了,畢竟漢末亂世那麼多年,加上北邊遊牧南下,他們可沒少挖墓,曹操那是公認的有錢,早就被那時候的人盯上了,至今沒有發現很可能是因為什麼都不存了所以才推說沒發現的。

110L:樓上說的隻是其中一個的推測,因為目前東漢康帝有關的墓葬一個都沒挖出來,根據《資治通鑒》記載,他們覺得很有可能是因為康帝把心愛的臣子們都和自己葬一塊了,不是說挖空了一座山嗎,就和朱元璋墓一樣。

111L:彆的都好,我既怕挖出來,又盼不要挖出來,我既好奇他們的生活,又不想打擾他們的清靜。

尤其是我心愛的荀令君、郭奉孝,沒有看到他們的墓我會覺得他們還在某一個地方活著,如果看到棺槨……我恐怕會汪的一聲哭出來。

113L:上頭的放心吧,我打聽了下情況,這次發生塌方的地方不太可能會是君王墓地。那裡的風水一般般,估計最多也就是普通臣子,或者是家族墓地這樣。

118L:有些放心又有些遺憾,真的好想知道夏景熙的墓裡麵到底埋了什麼啊。

……

150L:臥槽!現在一看118L真是神預言

164L:宣傳了宣傳了!這次搶救性挖掘的是東漢一個專門修建墓穴的匠人的墓,他在自己的陪葬品裡麵吐槽了夏景熙的墓啊啊啊啊,專家還在整理文件,但是鏡頭一掃而過的時候的確從竹簡上頭有夏公二字。

【截圖.jpg】

188L:我的媽呀,我終於知道大佬為什麼會在解釋這項技術的時候說到這個墓了!我要哭了真的我要哭了!

我同學這次參與了這次考古發現,他回來告訴我,如果這位匠人說的沒錯,那麼夏景熙的墓裡麵放了很多工程器械。

這個匠人說夏景熙的墓裡麵沒有什麼值錢東西,他把東漢時候的文學著作還有生活麵貌全都刻畫在了牆上,除此之外還把一些當代的技術做成了石像。

當中就有鑿井技術。

這個工匠就是當年給夏景熙修建墓穴的人,他自己的墓穴裡頭也放了一些被夏景熙當年淘汰下來的小部件,所以如果能夠整理出來,又確定這項技術就是如今在後世使用的話,那麼華夏的鑿井史就能往前推兩千年,並且我們擁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

189L:所以國家才會去申請非遺?

190L:這應該是湊巧,因為資料早就在做了,遠早於墓穴被發現。

191L:那,那有關部門的申請資料豈不是要修改一下,比如從北宋改成東漢,從迄今約一千年改成兩千年?

牛了牛了,這一推就往前移了一千年,不愧是位麵之子。

192l:……位麵之子?

193L:夏安然啊,在廣大女頻中,這位就是一己之力改變東漢傾頹命運的男人。

194L:什麼鬼……要這麼說的話,這個蓋頭應該給曹操吧。

195L:我江東雙璧不服。

196L:我皇叔不服!

197L:這樣說的話……我華佗和張仲景都不服。

198L:……我董卓不服。

199L:樓上的什麼鬼!

200L:我就知道你們要黑我董卓,如果不是董卓造反,你們曹大人還是普通的侍衛呢,孫家二郎更是忙著揪小姑娘鞭子的那種江東小霸王官二代,劉玄德更是賣草鞋的,夏景熙就是富人家的小郎君,荀令君是個伺候筆墨的,曹子和也就是尋常陪讀的,郭奉孝也好諸葛孔明也好,都還在書廬裡頭讀書等著人舉薦呢。

按照東漢的那種舉薦製,等他們做上官估計也要三四十歲啦!

最重要的是,如果不是董卓,劉協能做皇帝?沒有劉協,沒有康帝哪來的武帝,後麵還有大漢中興盛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