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種事,屬於哪壺不開提哪壺,真要去問的話,隻怕會挨雷劈。
至於武當門長剛才闡述的師父用來唬他的話,還真不是在胡謅。
想要讓一代武聖不戰而認輸,瞎扯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須要有“道”有“理”,而且讓人無法反駁的道理。
而事實上,這番話,還真就是聖人之言。
這是一個典故叫“巧論三劍,一言興邦”,出自《莊子》。
據說趙國國君特彆喜歡論劍,每日的愛好,便是召集全國的異人過來切磋論武,每年因此而死傷的高手數以百計,極大地削弱了國力,眾人去勸誡也不聽,最後沒有辦法,便花費黃金千兩,去請教莊子出馬。
莊子一聽此事,沒收任何黃金,便以自己天下無雙的劍術,去和趙國國君論道,還說出了那句非常著名的話,——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這句話在後來,出現在了李白的《俠客行》裡,很多人都以為是李白寫的,是李白對那些俠客的一種憧憬。
但其實,這話最早出自《莊子》。
李白是一個授籙道士,與其說他憧憬的是俠客,不如說他憧憬的是逍遙禦風的莊子。
師父用莊子的聖人之言,去抨擊武當門長,他自是啞口無言,無地自容。
這場論道鬥法,與其說是武當門長敗給了師父,不如說是敗給了莊子。
所以,武當門長說他沒有輸。
至於武當門長說自己放下了……
張之維不置可否。
他不知道對方是放下了輸贏。
還是放下了與師父的輸贏。
若是前者,那對方非常的不簡單。
若是後者,花了幾十年才想明白這麼點破事,那不提也罷!
“如果當年換做是你小子,說不得會和老道好好鬥一場,不過,棄我去者,昨日之事不可留,小高功,老道帶你領略一下武當風光?”武當門長起身說道。
張之維笑道:“剛才周聖帶我遊武當,現在門長帶我遊武當,求之不得啊!”
隨後,一老一小,走出太子洞,兩人比鄰而行,行走在雲霧繚繞的山中,龍行虎步,給人一種龍盤虎踞的不俗氣象。
隨後,武當門長帶著張之維去了峭壁的淨樂宮。
若紫霄宮是九宮之中央,那淨樂宮就是九宮之首。
一路上,武當門長還在給張之維進行講解其中典故。
譬如淨樂宮,是因為真武大帝是淨樂國的太子,所以便取了這個名字。
武當門長親自當導遊,進行解說,這個待遇,隻怕除了他之外,天底下再無第二人。
張之維一路上認真觀察著其中景象了。
其實,前世他也曾到武當淨樂觀光過,不過,他看到的淨樂宮,和當前所見的淨樂宮是兩回事。
因為,在建國後,武當山這邊因為要修丹江口水庫,周邊經曆過大修,淨樂宮被拆遷了。
即便宮中的一些牌樓,龜馱碑等一批文物搬遷至丹江口,保存了下來,但相比之前,終究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沒了當年的道蘊。
武當門長帶著張之維進入淨樂宮中。
這是算是武當的重地,尋常不對外開放,即便是武當的弟子,都不能隨便涉足,像周聖,便無權帶人來參觀這裡。
張之維算是沾了武當門長的光。
淨樂宮的道士,見到許久未出關的門長突然帶著一個年輕道士造訪,紛紛受寵若驚,前來拜見。
門長揮了揮手,讓他們一切照舊,不必打擾他。
隨後,他帶著張之維來到了淨樂宮的大殿中央。
這裡有一個巨大的八卦台,是以北鬥七星布局,台上有一大鼎,一群道士在煉丹。
雖然現在的道教一脈都修丹功,祖天師張道陵也曾在龍虎山煉丹,丹成而龍虎現,但這是祖天師的個人行為。
龍虎山作為符籙派,總歸是側重符籙一道的,像“烹煉金石”的外丹一道,龍虎山是不傳承的。
不過武當卻有傳承,很多武當的道士,都或多或少的服用過丹藥。
想到這,張之維從錢包裡拿出包租公給的金丹。
包租公一共給了三枚,他吃了兩枚,就隻剩這最後一枚了。
“這金丹,是孫爺所煉對吧!”張之維問。
武當門長看了一眼,點了點頭:
“是我所煉,我曾給每個徒弟三枚,助他們修行,不過,用得上的不多,白費功夫,你若能吃,倒也不算浪費!”
“包租公給了我三枚,作為這次送行的答謝,我已吃兩枚了!”張之維說道。
“感覺如何?”武當門長問。
“相當不錯!”張之維道。
“廢話!”武當門主扭過頭。
張之維繼續道:“服用之後,能看見密密麻麻的蠅頭小篆,彼此交織,融入四肢百骸,能聽到一老道士在耳邊低語,誦經講道!”
“你說什麼?”武當門長倏地轉頭,凝視張之維。
張之維神色如常,繼續道:“那誦經聲,與孫爺的聲音如出一轍!”
“從那些篆文上,你看懂了多少,從那些經文裡,你聽懂了多少?”武當門長發問,語氣不再平淡如水,開始有了波瀾。
自談話開始,除了說起和天師張靜清論道的那段時,他的情緒略有變化外,其他時候都是一臉淡漠,好像什麼都與自己無關。
但此刻,他那一直古井無波的臉上,卻出現了些許吃驚之色。
張之維想了想,道:“丹藥所化篆文直觀些,大概看懂了十之八九,但經文聲卻是斷斷續續,即便拚湊起來,卻也不再完整,莫約十之七八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