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張異貼上符籙之後,張之維看到霧氣從雲層的裂口處湧下。
那霧氣初時,還輕薄如白墨,但沒多久,就忽然變濃,翻滾起來,像是泄了閘的洪水,猛傾瀉而來。
麵對這駭人的一幕,張之維沒做任何反抗,同整個會場一起,泥牛入海般消失在濃霧之中。
霧氣裡,張之維目不能視物,不過他也不在意,甚至沒有用妄破神眼,就那麼靜靜地盤坐在霧氣中等待安然。
果然,沒過多久,忽然劃起一陣微風,把濃重如鐵幕的霧吹散了一點,顯露出前方的景象。
隻見腳下林丘翻卷起伏,地貌在一瞬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條鵝卵石子鋪成的蜿蜒小道,突然出現,貫穿群山。
張之維站在鵝卵石路的一頭,遙望路的儘頭,卻發現除了翻滾的濃霧之外,什麼也看不清,看向周圍,倒是還能見到龍虎山的一些建築,隻是色調仍舊灰暗。
“已入內景,多想無益,還是先跟上大部隊吧!”
張之維施施然步入小道之中。
這條小道看起來很長,一眼望不到邊,但走上去沒幾步,張之維就感覺腳下一空,眼前一花,緊跟著視線顛倒,他竟然在急速墜落。
“平地踩空,這什麼考核?”
雖然身子在急速下墜,但張之維倒也沒慌,調整了一下姿勢,任其下落,想看到地麵後再做反應。
結果這一墜,墜了老半天都沒墜到底,下方好似通往十八層地獄一樣,沒有儘頭。
張之維也不急,直接就在這空中盤坐起來入定,內景之中,什麼都有可能發生,與其著急,不如修行一下,內景本就是修“性”的地方,在這裡入定,提升一下性功也是好的。
因為靜功等級很好,已然超過了第四境的舍念清淨,所以即便是處於高空墜落的過程中,張之維依舊可以入定。
念頭脫落,他徹底靜了下來,與此同時,下墜感突然更為強烈了!
要到底了……張之維心有所看,睜眼一看,大地越來越近,他就要墜落地麵了,心念一動,隨手結印,道:
“巽字·狂風!”
一股大風自下而起,托住了他,止住了急速下墜之姿。
這對他而言,並不算什麼難事,他修行的天師府的術數道藏《秘藏通玄變化六陰洞微遁甲真經中,就有各種五行術法的法門。
一片廣袤無垠的陰暗大地上,隻見一個道士從空中緩緩落下,那藍色的道袍吃足了風力,鼓蕩飄飛,其人便好似乘風而來一般。
張之維緩緩落地,見到師叔張禦山,葛溫,魏文章幾人就在下方,愣愣的看著自己,便開口問道:
“就隻有你們?”
仙官法職的考核和公務員考試一樣都是統考,畢竟不可能每個法職都有單獨的神明考核。
所以所有要領法職的人,都是一起入定進來的,但現在在地麵上的人,卻遠少於進來的。
張禦山用手指了指天:“在上麵呢!”
張之維抬頭,就見一群人在空中張牙舞爪,表情恐慌,吱哇亂叫。
他們還在下墜,但和地麵的距離卻沒絲毫拉近,仿佛和下麵的地麵不在一個空間。
“這一關應該是考驗我們處境不驚的能力的,隻要靜下來,就能到達地麵,但這些人太慌亂了,心平靜不下來,所以墜落沒有儘頭!”
張禦山解釋道,又誇讚了一句:“你能在這麼快就靜下來,很不錯!”
倒是靈寶派的葛溫說道:“說起剛才,我們幾個還在打賭,說你多久能下到地麵上來,張師弟說伱最多三分鐘,我們其他幾個老家夥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沒想到你竟然用了五分鐘!
“不要太嚴苛了嘛,畢竟是第一次參加仙官法職的考核,一時心裡難以平靜也是很正常的,五息能下來,已是相當優秀了,像我們派的那個小家夥,現在還在天上飄呢!”
茅山上清宗的魏文章指著頭頂上不斷下墜的鄭子布說道。
此次授籙大會,鄭子布也被保舉著來領法職了,不過他所領法職的品級不高,是天樞院正八品法職,右領兵執法真官主管天樞院事。
張之維沒有多言,他其實沒有在空中耽擱太長時間,隻是之前他因為八字太硬,進來的時間有點晚罷了。
不過這種事,他懶得解釋,彆人怎麼看他,他管不著,也從未在乎過。
他抬頭望去,果然看到了還在天上晃蕩的鄭子布,不過看他的表情,已經在漸漸平靜,甚至做出了思考狀,料想很快就能徹底靜下來,落地成功。
剛這麼一想,就聽到“轟隆”一聲巨響,一個人影從天空墜落,在地麵上砸出一個深坑。
“這個落地的姿勢有點過粗爆了!”
張之維低語了一句,環顧四周,發現周圍有不少坑,看來眾人降落的姿勢不夠瀟灑啊。
“師叔,這個考核怎麼說?”他問。
“繼續等待吧,應該是人不夠,到達一定人數後,考核應該就會正式
開始了!”
張禦山說道,他已有四品法職在身,已經參加過多次法職考核,比較有經驗。
葛溫有些疑神疑鬼,從地上抓起一把黑色的泥土,道:
“這是冥土,我們這次的考核場地,隻怕是陰間!”
張之維說道:“會有比消滅鬼物的數量這一項嘛?”
“這說不好,這裡是神明打造的內景,一切皆有可能發生!“葛溫說道。
“轟隆隆……”
幾人談話間,又有幾人從空中落下,鄭子布也在其中,還把地麵砸出了一個大坑。
魏文章見此,連忙過去把鄭子布給拉了起來,因為是在內景,除了精神有點恍惚,還有些沒緩過來之外,彆的毛病沒有。
鄭子布使勁搖晃了一下頭,看到自己的師叔,又看到了不遠處身材高大的張之維,便問小聲師叔葛文章,張之維是來授什麼法職的?
魏文章告訴他,張之維是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要來領從三品的九天金闕上卿九天廉訪使知驅邪院事。
這直接把鄭子布震驚的啞口無言,他去爭正八品法職,張之維就要去爭從三品了,這差距也太大了吧!
他現在身上的法職是從八品的天樞院左統兵執法真官。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仙官法職的晉升,是有嚴格條例的,八品法職一年需救度二十人以上,除非有大功德傍身,不然隻能連續完成三到五年的指標,才能獲得保舉晉升的機會。
他要修行內籙,還要修行外籙,又要研究道藏經典,修行各種壇儀,留給他下山救度的機會本就不多,完成從八品法職的晉升要求,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但張之維卻直接一步登天,要去領從三品的法職。
要知道三品法職功德的要求可是五年十二功,也就是五年得救度一千二百人,平均下來,一年就得救度二百四十人。
這麼多功德,這簡直是駭人聽聞,張之維直接如此破格晉升,那麼他在遼東到底弄到了多少功德?
這讓鄭子布直咂舌,不過他倒沒認為張之維是通過天師府的關係走後門來的。
因為主持考核的是法脈神明,就算張之維通過保舉師走後門進來,功德不達標,法脈神明也會把他刷下去,小聰明無意義,他能出現在這裡,至少三大師認為他是夠格的。
“上次陸瑾也跟著去了,保家衛國,作為同行者,他的功德隻怕也少不了,必須給這家夥提個醒,若有下次,得叫上我才行……”鄭子布心裡暗暗想道。
鄭子布也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他和張之維不太熟,總覺得給張之維說,下次有情況叫上自己一起,有些太孟浪了,而陸瑾和他是死黨,和陸瑾說,他心裡沒負擔。
興許是落下的人已足夠開啟考核,人群的邊沿忽然升起了濃重的霧氣,霧氣連成一片,裡麵浮現出隱隱綽綽的景物。
那景物是一座雄偉浩瀚的古城,足足有數百米高,坐南朝北,通體青黑,城門口掛著巨大無比的白燈籠,燈籠上寫著壽字,照亮了古老城門的門首上的兩個字——酆都。
兩個古老篆字正清晰非常,像是曆經了千百年也未曾褪色。
“酆都城!”
張之維喃喃自語,隻感覺到撲麵而來的氣息,似乎都彌散著一股滄桑歲月。
莫名的,他想起了上次國師給他安排的地府之行,不過那次,他進的是枉死城,這次出現的是酆都城。
對於酆都城和枉死城的區彆,很多人不知道,隻知道它們是陰間的兩座城。
但其實不然,酆都城這一說法,出自祖天師張道陵,是他弄出來的法脈的一部分。
而枉死城十八層地獄那套係統,是佛教弄出來的法脈。
兩者相似,但又有不同。
但後來,三教的教義慢慢進行了融合,一些東西發展成了一種共同的信仰,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版本。
但這也讓很多人對陰曹地府這一概念很模糊,什麼十殿閻羅,酆都大帝,地藏王菩薩,四大鬼王,泰山府君……
好像每一個都在地府有絕對權力,但又分不出個高低來,其實就是搞混了,兩者本來就屬於不同法脈,關公戰秦瓊。
但這些其實都隻是外在表現,關於陰曹地府的意義,佛道兩家的內在也有不同,佛家講因果,道家講承負。
因果自不必多說。
至於承負,《易經中對此的解釋是,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太平經講的是前承後負,前人行善,後人得福,叫承。前人作惡,後輩遭殃,叫負。
通俗點講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的好壞,會報應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後人身上,這也是為何有人動不動就說祖墳冒青煙的緣故。
也就是說,上次“國師”在內景之中,搞出的那些因果審判的行為,其實就相當於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但這一次出現的明顯不一樣,酆都城出現,這次主考官是鐘馗,他可是標標準準的道教神。
眾人看著前方的古城,隨著時間的推移,雄偉的古城越來越大,也變得越來越真實。
“轟隆隆……”
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響起,鬼城酆的大門開了。
眾人瞪大了雙眼,望向城門口的方向,隻見裡麵好似有一個模糊的影子。
張之維也瞪大了眼睛,看到裡麵冒出一點幽蘭的鬼火,那鬼火迅速擴大,最後形成一個人的模樣,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無數身影一一浮現。
而為首那人,身披蟒袍,腰纏玉帶,兩道長直帽翅,黑須如同鋼針,濃眉如劍,眼如銅鈴,這模樣與廟裡的神像一模一樣,正是那鐘馗無疑了。
“授籙大會,仙官法職考核!”
鐘馗站至酆都城門口,聲如洪鐘,朗聲道:
“酆都城內鬼門開,大小法師及時來,各憑法力顯神通,判官坐鎮秉公正,有違法旨不容情,諸位想領法職,需德行過關,第一關,賞善罰惡審判!”
能來這裡領法職的人,其實都是靠著保舉師依照大小功德保舉而來的。
但這個功德是估的,具有很強的主觀意願,具體如何,誰也說不清,萬一是假的怎麼辦?
所以,便有神明核檢這一關。
至於如何核檢,考核神明不同,核檢的方式也不一樣,這就相當於考公環節的政審一樣。
很快,四位鬼神從鐘馗身後走出,朝眾人這邊緩緩而來。
這四個鬼神全都身穿寬袍大袖,頭戴獬豸冠,冠下黑布覆麵,將麵孔遮蓋嚴實。
張之維倒是不忌諱,使勁盯了幾眼,認出那不是什麼蒙麵的黑布,而是屍簾,也就是死人停屍時,遮蓋遺容用的。
見張之維一臉好奇的在打量,張禦山在旁邊給他解釋了一下,這原來是賞善罰惡司的判官。
陰曹地府有四司,賞善司、罰惡司,察查司和陰律司,分屬於四大判官,賞善司的判官是魏征,罰惡司的判官是鐘馗,察查司的判官是陸之道也就是陸判,陰律司的判官是崔鈺,也就是崔判官。
按神話所講,賞善罰惡兩司是一同進行審判的,他們會用天平稱量。
賞善司的人從被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善果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
罰惡司的人從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罪孽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善的那一頭重,那你就會有獎勵。
若惡的那一頭重,那你就得遭老罪了。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我們行走江湖,很難說沒有錯事,這一關會把我們殺過的人,挨個都梳理出來,依次決斷一遍。”
靈寶派的葛溫說道:“我們這些老江湖殺人多,難免有自己都不知道的錯殺情況,陰神考核就是嚴格,這一關怕是不好過啊,不過你們這些小年輕,行走江湖少,沒怎麼殺過人,走運咯!”
要爭三品法職的幾人裡,小年輕就隻有張之維,葛溫這話無疑是對他說的。
“…………”
“這樣啊……”張之維欲言又止,想說什麼,卻又無從說起。
葛溫這話對他不太適用,他在濱城殺了那麼多鬼子。
要是全部都拎出來梳理一遍的話……
那場麵怕是有點不好收場啊!
(本章完)
這麼多功德,這簡直是駭人聽聞,張之維直接如此破格晉升,那麼他在遼東到底弄到了多少功德?
這讓鄭子布直咂舌,不過他倒沒認為張之維是通過天師府的關係走後門來的。
因為主持考核的是法脈神明,就算張之維通過保舉師走後門進來,功德不達標,法脈神明也會把他刷下去,小聰明無意義,他能出現在這裡,至少三大師認為他是夠格的。
“上次陸瑾也跟著去了,保家衛國,作為同行者,他的功德隻怕也少不了,必須給這家夥提個醒,若有下次,得叫上我才行……”鄭子布心裡暗暗想道。
鄭子布也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他和張之維不太熟,總覺得給張之維說,下次有情況叫上自己一起,有些太孟浪了,而陸瑾和他是死黨,和陸瑾說,他心裡沒負擔。
興許是落下的人已足夠開啟考核,人群的邊沿忽然升起了濃重的霧氣,霧氣連成一片,裡麵浮現出隱隱綽綽的景物。
那景物是一座雄偉浩瀚的古城,足足有數百米高,坐南朝北,通體青黑,城門口掛著巨大無比的白燈籠,燈籠上寫著壽字,照亮了古老城門的門首上的兩個字——酆都。
兩個古老篆字正清晰非常,像是曆經了千百年也未曾褪色。
“酆都城!”
張之維喃喃自語,隻感覺到撲麵而來的氣息,似乎都彌散著一股滄桑歲月。
莫名的,他想起了上次國師給他安排的地府之行,不過那次,他進的是枉死城,這次出現的是酆都城。
對於酆都城和枉死城的區彆,很多人不知道,隻知道它們是陰間的兩座城。
但其實不然,酆都城這一說法,出自祖天師
張道陵,是他弄出來的法脈的一部分。
而枉死城十八層地獄那套係統,是佛教弄出來的法脈。
兩者相似,但又有不同。
但後來,三教的教義慢慢進行了融合,一些東西發展成了一種共同的信仰,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版本。
但這也讓很多人對陰曹地府這一概念很模糊,什麼十殿閻羅,酆都大帝,地藏王菩薩,四大鬼王,泰山府君……
好像每一個都在地府有絕對權力,但又分不出個高低來,其實就是搞混了,兩者本來就屬於不同法脈,關公戰秦瓊。
但這些其實都隻是外在表現,關於陰曹地府的意義,佛道兩家的內在也有不同,佛家講因果,道家講承負。
因果自不必多說。
至於承負,《易經中對此的解釋是,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太平經講的是前承後負,前人行善,後人得福,叫承。前人作惡,後輩遭殃,叫負。
通俗點講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的好壞,會報應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後人身上,這也是為何有人動不動就說祖墳冒青煙的緣故。
也就是說,上次“國師”在內景之中,搞出的那些因果審判的行為,其實就相當於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但這一次出現的明顯不一樣,酆都城出現,這次主考官是鐘馗,他可是標標準準的道教神。
眾人看著前方的古城,隨著時間的推移,雄偉的古城越來越大,也變得越來越真實。
“轟隆隆……”
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響起,鬼城酆的大門開了。
眾人瞪大了雙眼,望向城門口的方向,隻見裡麵好似有一個模糊的影子。
張之維也瞪大了眼睛,看到裡麵冒出一點幽蘭的鬼火,那鬼火迅速擴大,最後形成一個人的模樣,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無數身影一一浮現。
而為首那人,身披蟒袍,腰纏玉帶,兩道長直帽翅,黑須如同鋼針,濃眉如劍,眼如銅鈴,這模樣與廟裡的神像一模一樣,正是那鐘馗無疑了。
“授籙大會,仙官法職考核!”
鐘馗站至酆都城門口,聲如洪鐘,朗聲道:
“酆都城內鬼門開,大小法師及時來,各憑法力顯神通,判官坐鎮秉公正,有違法旨不容情,諸位想領法職,需德行過關,第一關,賞善罰惡審判!”
能來這裡領法職的人,其實都是靠著保舉師依照大小功德保舉而來的。
但這個功德是估的,具有很強的主觀意願,具體如何,誰也說不清,萬一是假的怎麼辦?
所以,便有神明核檢這一關。
至於如何核檢,考核神明不同,核檢的方式也不一樣,這就相當於考公環節的政審一樣。
很快,四位鬼神從鐘馗身後走出,朝眾人這邊緩緩而來。
這四個鬼神全都身穿寬袍大袖,頭戴獬豸冠,冠下黑布覆麵,將麵孔遮蓋嚴實。
張之維倒是不忌諱,使勁盯了幾眼,認出那不是什麼蒙麵的黑布,而是屍簾,也就是死人停屍時,遮蓋遺容用的。
見張之維一臉好奇的在打量,張禦山在旁邊給他解釋了一下,這原來是賞善罰惡司的判官。
陰曹地府有四司,賞善司、罰惡司,察查司和陰律司,分屬於四大判官,賞善司的判官是魏征,罰惡司的判官是鐘馗,察查司的判官是陸之道也就是陸判,陰律司的判官是崔鈺,也就是崔判官。
按神話所講,賞善罰惡兩司是一同進行審判的,他們會用天平稱量。
賞善司的人從被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善果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
罰惡司的人從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罪孽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善的那一頭重,那你就會有獎勵。
若惡的那一頭重,那你就得遭老罪了。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我們行走江湖,很難說沒有錯事,這一關會把我們殺過的人,挨個都梳理出來,依次決斷一遍。”
靈寶派的葛溫說道:“我們這些老江湖殺人多,難免有自己都不知道的錯殺情況,陰神考核就是嚴格,這一關怕是不好過啊,不過你們這些小年輕,行走江湖少,沒怎麼殺過人,走運咯!”
要爭三品法職的幾人裡,小年輕就隻有張之維,葛溫這話無疑是對他說的。
“…………”
“這樣啊……”張之維欲言又止,想說什麼,卻又無從說起。
葛溫這話對他不太適用,他在濱城殺了那麼多鬼子。
要是全部都拎出來梳理一遍的話……
那場麵怕是有點不好收場啊!
(本章完)
這麼多功德,這簡直是駭人聽聞,張之維直接如此破格晉升,那麼他在遼東到底弄到了多少功德?
這讓鄭子布直咂舌,不過他倒沒認為張之維是通過天師府的關係走後門來的。
因為主持考核的是
法脈神明,就算張之維通過保舉師走後門進來,功德不達標,法脈神明也會把他刷下去,小聰明無意義,他能出現在這裡,至少三大師認為他是夠格的。
“上次陸瑾也跟著去了,保家衛國,作為同行者,他的功德隻怕也少不了,必須給這家夥提個醒,若有下次,得叫上我才行……”鄭子布心裡暗暗想道。
鄭子布也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他和張之維不太熟,總覺得給張之維說,下次有情況叫上自己一起,有些太孟浪了,而陸瑾和他是死黨,和陸瑾說,他心裡沒負擔。
興許是落下的人已足夠開啟考核,人群的邊沿忽然升起了濃重的霧氣,霧氣連成一片,裡麵浮現出隱隱綽綽的景物。
那景物是一座雄偉浩瀚的古城,足足有數百米高,坐南朝北,通體青黑,城門口掛著巨大無比的白燈籠,燈籠上寫著壽字,照亮了古老城門的門首上的兩個字——酆都。
兩個古老篆字正清晰非常,像是曆經了千百年也未曾褪色。
“酆都城!”
張之維喃喃自語,隻感覺到撲麵而來的氣息,似乎都彌散著一股滄桑歲月。
莫名的,他想起了上次國師給他安排的地府之行,不過那次,他進的是枉死城,這次出現的是酆都城。
對於酆都城和枉死城的區彆,很多人不知道,隻知道它們是陰間的兩座城。
但其實不然,酆都城這一說法,出自祖天師張道陵,是他弄出來的法脈的一部分。
而枉死城十八層地獄那套係統,是佛教弄出來的法脈。
兩者相似,但又有不同。
但後來,三教的教義慢慢進行了融合,一些東西發展成了一種共同的信仰,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版本。
但這也讓很多人對陰曹地府這一概念很模糊,什麼十殿閻羅,酆都大帝,地藏王菩薩,四大鬼王,泰山府君……
好像每一個都在地府有絕對權力,但又分不出個高低來,其實就是搞混了,兩者本來就屬於不同法脈,關公戰秦瓊。
但這些其實都隻是外在表現,關於陰曹地府的意義,佛道兩家的內在也有不同,佛家講因果,道家講承負。
因果自不必多說。
至於承負,《易經中對此的解釋是,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太平經講的是前承後負,前人行善,後人得福,叫承。前人作惡,後輩遭殃,叫負。
通俗點講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的好壞,會報應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後人身上,這也是為何有人動不動就說祖墳冒青煙的緣故。
也就是說,上次“國師”在內景之中,搞出的那些因果審判的行為,其實就相當於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但這一次出現的明顯不一樣,酆都城出現,這次主考官是鐘馗,他可是標標準準的道教神。
眾人看著前方的古城,隨著時間的推移,雄偉的古城越來越大,也變得越來越真實。
“轟隆隆……”
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響起,鬼城酆的大門開了。
眾人瞪大了雙眼,望向城門口的方向,隻見裡麵好似有一個模糊的影子。
張之維也瞪大了眼睛,看到裡麵冒出一點幽蘭的鬼火,那鬼火迅速擴大,最後形成一個人的模樣,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無數身影一一浮現。
而為首那人,身披蟒袍,腰纏玉帶,兩道長直帽翅,黑須如同鋼針,濃眉如劍,眼如銅鈴,這模樣與廟裡的神像一模一樣,正是那鐘馗無疑了。
“授籙大會,仙官法職考核!”
鐘馗站至酆都城門口,聲如洪鐘,朗聲道:
“酆都城內鬼門開,大小法師及時來,各憑法力顯神通,判官坐鎮秉公正,有違法旨不容情,諸位想領法職,需德行過關,第一關,賞善罰惡審判!”
能來這裡領法職的人,其實都是靠著保舉師依照大小功德保舉而來的。
但這個功德是估的,具有很強的主觀意願,具體如何,誰也說不清,萬一是假的怎麼辦?
所以,便有神明核檢這一關。
至於如何核檢,考核神明不同,核檢的方式也不一樣,這就相當於考公環節的政審一樣。
很快,四位鬼神從鐘馗身後走出,朝眾人這邊緩緩而來。
這四個鬼神全都身穿寬袍大袖,頭戴獬豸冠,冠下黑布覆麵,將麵孔遮蓋嚴實。
張之維倒是不忌諱,使勁盯了幾眼,認出那不是什麼蒙麵的黑布,而是屍簾,也就是死人停屍時,遮蓋遺容用的。
見張之維一臉好奇的在打量,張禦山在旁邊給他解釋了一下,這原來是賞善罰惡司的判官。
陰曹地府有四司,賞善司、罰惡司,察查司和陰律司,分屬於四大判官,賞善司的判官是魏征,罰惡司的判官是鐘馗,察查司的判官是陸之道也就是陸判,陰律司的判官是崔鈺,也就是崔判官。
按神話所講,賞善罰惡兩司是一同進行審判的,他們會
用天平稱量。
賞善司的人從被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善果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
罰惡司的人從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罪孽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善的那一頭重,那你就會有獎勵。
若惡的那一頭重,那你就得遭老罪了。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我們行走江湖,很難說沒有錯事,這一關會把我們殺過的人,挨個都梳理出來,依次決斷一遍。”
靈寶派的葛溫說道:“我們這些老江湖殺人多,難免有自己都不知道的錯殺情況,陰神考核就是嚴格,這一關怕是不好過啊,不過你們這些小年輕,行走江湖少,沒怎麼殺過人,走運咯!”
要爭三品法職的幾人裡,小年輕就隻有張之維,葛溫這話無疑是對他說的。
“…………”
“這樣啊……”張之維欲言又止,想說什麼,卻又無從說起。
葛溫這話對他不太適用,他在濱城殺了那麼多鬼子。
要是全部都拎出來梳理一遍的話……
那場麵怕是有點不好收場啊!
(本章完)
這麼多功德,這簡直是駭人聽聞,張之維直接如此破格晉升,那麼他在遼東到底弄到了多少功德?
這讓鄭子布直咂舌,不過他倒沒認為張之維是通過天師府的關係走後門來的。
因為主持考核的是法脈神明,就算張之維通過保舉師走後門進來,功德不達標,法脈神明也會把他刷下去,小聰明無意義,他能出現在這裡,至少三大師認為他是夠格的。
“上次陸瑾也跟著去了,保家衛國,作為同行者,他的功德隻怕也少不了,必須給這家夥提個醒,若有下次,得叫上我才行……”鄭子布心裡暗暗想道。
鄭子布也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他和張之維不太熟,總覺得給張之維說,下次有情況叫上自己一起,有些太孟浪了,而陸瑾和他是死黨,和陸瑾說,他心裡沒負擔。
興許是落下的人已足夠開啟考核,人群的邊沿忽然升起了濃重的霧氣,霧氣連成一片,裡麵浮現出隱隱綽綽的景物。
那景物是一座雄偉浩瀚的古城,足足有數百米高,坐南朝北,通體青黑,城門口掛著巨大無比的白燈籠,燈籠上寫著壽字,照亮了古老城門的門首上的兩個字——酆都。
兩個古老篆字正清晰非常,像是曆經了千百年也未曾褪色。
“酆都城!”
張之維喃喃自語,隻感覺到撲麵而來的氣息,似乎都彌散著一股滄桑歲月。
莫名的,他想起了上次國師給他安排的地府之行,不過那次,他進的是枉死城,這次出現的是酆都城。
對於酆都城和枉死城的區彆,很多人不知道,隻知道它們是陰間的兩座城。
但其實不然,酆都城這一說法,出自祖天師張道陵,是他弄出來的法脈的一部分。
而枉死城十八層地獄那套係統,是佛教弄出來的法脈。
兩者相似,但又有不同。
但後來,三教的教義慢慢進行了融合,一些東西發展成了一種共同的信仰,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版本。
但這也讓很多人對陰曹地府這一概念很模糊,什麼十殿閻羅,酆都大帝,地藏王菩薩,四大鬼王,泰山府君……
好像每一個都在地府有絕對權力,但又分不出個高低來,其實就是搞混了,兩者本來就屬於不同法脈,關公戰秦瓊。
但這些其實都隻是外在表現,關於陰曹地府的意義,佛道兩家的內在也有不同,佛家講因果,道家講承負。
因果自不必多說。
至於承負,《易經中對此的解釋是,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太平經講的是前承後負,前人行善,後人得福,叫承。前人作惡,後輩遭殃,叫負。
通俗點講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的好壞,會報應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後人身上,這也是為何有人動不動就說祖墳冒青煙的緣故。
也就是說,上次“國師”在內景之中,搞出的那些因果審判的行為,其實就相當於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但這一次出現的明顯不一樣,酆都城出現,這次主考官是鐘馗,他可是標標準準的道教神。
眾人看著前方的古城,隨著時間的推移,雄偉的古城越來越大,也變得越來越真實。
“轟隆隆……”
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響起,鬼城酆的大門開了。
眾人瞪大了雙眼,望向城門口的方向,隻見裡麵好似有一個模糊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