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維也瞪大了眼睛,看到裡麵冒出一點幽蘭的鬼火,那鬼火迅速擴大,最後形成一個人的模樣,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無數身影一一浮現。
而為首那人,身披蟒袍,腰纏玉帶,兩道長直帽翅,黑須如同鋼針,濃眉如劍,眼如銅鈴,這模樣與廟裡的神像一模一樣,正是那鐘馗無疑了。
“授籙
大會,仙官法職考核!”
鐘馗站至酆都城門口,聲如洪鐘,朗聲道:
“酆都城內鬼門開,大小法師及時來,各憑法力顯神通,判官坐鎮秉公正,有違法旨不容情,諸位想領法職,需德行過關,第一關,賞善罰惡審判!”
能來這裡領法職的人,其實都是靠著保舉師依照大小功德保舉而來的。
但這個功德是估的,具有很強的主觀意願,具體如何,誰也說不清,萬一是假的怎麼辦?
所以,便有神明核檢這一關。
至於如何核檢,考核神明不同,核檢的方式也不一樣,這就相當於考公環節的政審一樣。
很快,四位鬼神從鐘馗身後走出,朝眾人這邊緩緩而來。
這四個鬼神全都身穿寬袍大袖,頭戴獬豸冠,冠下黑布覆麵,將麵孔遮蓋嚴實。
張之維倒是不忌諱,使勁盯了幾眼,認出那不是什麼蒙麵的黑布,而是屍簾,也就是死人停屍時,遮蓋遺容用的。
見張之維一臉好奇的在打量,張禦山在旁邊給他解釋了一下,這原來是賞善罰惡司的判官。
陰曹地府有四司,賞善司、罰惡司,察查司和陰律司,分屬於四大判官,賞善司的判官是魏征,罰惡司的判官是鐘馗,察查司的判官是陸之道也就是陸判,陰律司的判官是崔鈺,也就是崔判官。
按神話所講,賞善罰惡兩司是一同進行審判的,他們會用天平稱量。
賞善司的人從被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善果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
罰惡司的人從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罪孽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善的那一頭重,那你就會有獎勵。
若惡的那一頭重,那你就得遭老罪了。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我們行走江湖,很難說沒有錯事,這一關會把我們殺過的人,挨個都梳理出來,依次決斷一遍。”
靈寶派的葛溫說道:“我們這些老江湖殺人多,難免有自己都不知道的錯殺情況,陰神考核就是嚴格,這一關怕是不好過啊,不過你們這些小年輕,行走江湖少,沒怎麼殺過人,走運咯!”
要爭三品法職的幾人裡,小年輕就隻有張之維,葛溫這話無疑是對他說的。
“…………”
“這樣啊……”張之維欲言又止,想說什麼,卻又無從說起。
葛溫這話對他不太適用,他在濱城殺了那麼多鬼子。
要是全部都拎出來梳理一遍的話……
那場麵怕是有點不好收場啊!
(本章完)
這麼多功德,這簡直是駭人聽聞,張之維直接如此破格晉升,那麼他在遼東到底弄到了多少功德?
這讓鄭子布直咂舌,不過他倒沒認為張之維是通過天師府的關係走後門來的。
因為主持考核的是法脈神明,就算張之維通過保舉師走後門進來,功德不達標,法脈神明也會把他刷下去,小聰明無意義,他能出現在這裡,至少三大師認為他是夠格的。
“上次陸瑾也跟著去了,保家衛國,作為同行者,他的功德隻怕也少不了,必須給這家夥提個醒,若有下次,得叫上我才行……”鄭子布心裡暗暗想道。
鄭子布也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他和張之維不太熟,總覺得給張之維說,下次有情況叫上自己一起,有些太孟浪了,而陸瑾和他是死黨,和陸瑾說,他心裡沒負擔。
興許是落下的人已足夠開啟考核,人群的邊沿忽然升起了濃重的霧氣,霧氣連成一片,裡麵浮現出隱隱綽綽的景物。
那景物是一座雄偉浩瀚的古城,足足有數百米高,坐南朝北,通體青黑,城門口掛著巨大無比的白燈籠,燈籠上寫著壽字,照亮了古老城門的門首上的兩個字——酆都。
兩個古老篆字正清晰非常,像是曆經了千百年也未曾褪色。
“酆都城!”
張之維喃喃自語,隻感覺到撲麵而來的氣息,似乎都彌散著一股滄桑歲月。
莫名的,他想起了上次國師給他安排的地府之行,不過那次,他進的是枉死城,這次出現的是酆都城。
對於酆都城和枉死城的區彆,很多人不知道,隻知道它們是陰間的兩座城。
但其實不然,酆都城這一說法,出自祖天師張道陵,是他弄出來的法脈的一部分。
而枉死城十八層地獄那套係統,是佛教弄出來的法脈。
兩者相似,但又有不同。
但後來,三教的教義慢慢進行了融合,一些東西發展成了一種共同的信仰,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版本。
但這也讓很多人對陰曹地府這一概念很模糊,什麼十殿閻羅,酆都大帝,地藏王菩薩,四大鬼王,泰山府君……
好像每一個都在地府有絕對權力,但又分不出個高低來,其實就是搞混了,兩者本來就屬於不同法脈,關公戰秦瓊。
但這些其實都隻是外在表現,關於陰曹地府的意義,佛道兩家的內在也有不同,佛家
講因果,道家講承負。
因果自不必多說。
至於承負,《易經中對此的解釋是,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太平經講的是前承後負,前人行善,後人得福,叫承。前人作惡,後輩遭殃,叫負。
通俗點講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的好壞,會報應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後人身上,這也是為何有人動不動就說祖墳冒青煙的緣故。
也就是說,上次“國師”在內景之中,搞出的那些因果審判的行為,其實就相當於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但這一次出現的明顯不一樣,酆都城出現,這次主考官是鐘馗,他可是標標準準的道教神。
眾人看著前方的古城,隨著時間的推移,雄偉的古城越來越大,也變得越來越真實。
“轟隆隆……”
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響起,鬼城酆的大門開了。
眾人瞪大了雙眼,望向城門口的方向,隻見裡麵好似有一個模糊的影子。
張之維也瞪大了眼睛,看到裡麵冒出一點幽蘭的鬼火,那鬼火迅速擴大,最後形成一個人的模樣,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無數身影一一浮現。
而為首那人,身披蟒袍,腰纏玉帶,兩道長直帽翅,黑須如同鋼針,濃眉如劍,眼如銅鈴,這模樣與廟裡的神像一模一樣,正是那鐘馗無疑了。
“授籙大會,仙官法職考核!”
鐘馗站至酆都城門口,聲如洪鐘,朗聲道:
“酆都城內鬼門開,大小法師及時來,各憑法力顯神通,判官坐鎮秉公正,有違法旨不容情,諸位想領法職,需德行過關,第一關,賞善罰惡審判!”
能來這裡領法職的人,其實都是靠著保舉師依照大小功德保舉而來的。
但這個功德是估的,具有很強的主觀意願,具體如何,誰也說不清,萬一是假的怎麼辦?
所以,便有神明核檢這一關。
至於如何核檢,考核神明不同,核檢的方式也不一樣,這就相當於考公環節的政審一樣。
很快,四位鬼神從鐘馗身後走出,朝眾人這邊緩緩而來。
這四個鬼神全都身穿寬袍大袖,頭戴獬豸冠,冠下黑布覆麵,將麵孔遮蓋嚴實。
張之維倒是不忌諱,使勁盯了幾眼,認出那不是什麼蒙麵的黑布,而是屍簾,也就是死人停屍時,遮蓋遺容用的。
見張之維一臉好奇的在打量,張禦山在旁邊給他解釋了一下,這原來是賞善罰惡司的判官。
陰曹地府有四司,賞善司、罰惡司,察查司和陰律司,分屬於四大判官,賞善司的判官是魏征,罰惡司的判官是鐘馗,察查司的判官是陸之道也就是陸判,陰律司的判官是崔鈺,也就是崔判官。
按神話所講,賞善罰惡兩司是一同進行審判的,他們會用天平稱量。
賞善司的人從被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善果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
罰惡司的人從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罪孽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善的那一頭重,那你就會有獎勵。
若惡的那一頭重,那你就得遭老罪了。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我們行走江湖,很難說沒有錯事,這一關會把我們殺過的人,挨個都梳理出來,依次決斷一遍。”
靈寶派的葛溫說道:“我們這些老江湖殺人多,難免有自己都不知道的錯殺情況,陰神考核就是嚴格,這一關怕是不好過啊,不過你們這些小年輕,行走江湖少,沒怎麼殺過人,走運咯!”
要爭三品法職的幾人裡,小年輕就隻有張之維,葛溫這話無疑是對他說的。
“…………”
“這樣啊……”張之維欲言又止,想說什麼,卻又無從說起。
葛溫這話對他不太適用,他在濱城殺了那麼多鬼子。
要是全部都拎出來梳理一遍的話……
那場麵怕是有點不好收場啊!
(本章完)
這麼多功德,這簡直是駭人聽聞,張之維直接如此破格晉升,那麼他在遼東到底弄到了多少功德?
這讓鄭子布直咂舌,不過他倒沒認為張之維是通過天師府的關係走後門來的。
因為主持考核的是法脈神明,就算張之維通過保舉師走後門進來,功德不達標,法脈神明也會把他刷下去,小聰明無意義,他能出現在這裡,至少三大師認為他是夠格的。
“上次陸瑾也跟著去了,保家衛國,作為同行者,他的功德隻怕也少不了,必須給這家夥提個醒,若有下次,得叫上我才行……”鄭子布心裡暗暗想道。
鄭子布也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他和張之維不太熟,總覺得給張之維說,下次有情況叫上自己一起,有些太孟浪了,而陸瑾和他是死黨,和陸瑾說,他心裡沒負擔。
興許是落下的人已足夠開啟考核,人群的邊沿忽然升起了濃重的霧氣,霧氣連成一片,裡麵浮現出隱隱綽綽的景物。
那景物是一座雄偉浩瀚的古城,足足有數百米高,坐南朝北,通體青黑,城門口掛著巨大無比的白燈籠,燈籠上寫著壽字,照亮了古老城門的門首上的兩個字——酆都。
兩個古老篆字正清晰非常,像是曆經了千百年也未曾褪色。
“酆都城!”
張之維喃喃自語,隻感覺到撲麵而來的氣息,似乎都彌散著一股滄桑歲月。
莫名的,他想起了上次國師給他安排的地府之行,不過那次,他進的是枉死城,這次出現的是酆都城。
對於酆都城和枉死城的區彆,很多人不知道,隻知道它們是陰間的兩座城。
但其實不然,酆都城這一說法,出自祖天師張道陵,是他弄出來的法脈的一部分。
而枉死城十八層地獄那套係統,是佛教弄出來的法脈。
兩者相似,但又有不同。
但後來,三教的教義慢慢進行了融合,一些東西發展成了一種共同的信仰,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版本。
但這也讓很多人對陰曹地府這一概念很模糊,什麼十殿閻羅,酆都大帝,地藏王菩薩,四大鬼王,泰山府君……
好像每一個都在地府有絕對權力,但又分不出個高低來,其實就是搞混了,兩者本來就屬於不同法脈,關公戰秦瓊。
但這些其實都隻是外在表現,關於陰曹地府的意義,佛道兩家的內在也有不同,佛家講因果,道家講承負。
因果自不必多說。
至於承負,《易經中對此的解釋是,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太平經講的是前承後負,前人行善,後人得福,叫承。前人作惡,後輩遭殃,叫負。
通俗點講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的好壞,會報應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後人身上,這也是為何有人動不動就說祖墳冒青煙的緣故。
也就是說,上次“國師”在內景之中,搞出的那些因果審判的行為,其實就相當於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但這一次出現的明顯不一樣,酆都城出現,這次主考官是鐘馗,他可是標標準準的道教神。
眾人看著前方的古城,隨著時間的推移,雄偉的古城越來越大,也變得越來越真實。
“轟隆隆……”
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響起,鬼城酆的大門開了。
眾人瞪大了雙眼,望向城門口的方向,隻見裡麵好似有一個模糊的影子。
張之維也瞪大了眼睛,看到裡麵冒出一點幽蘭的鬼火,那鬼火迅速擴大,最後形成一個人的模樣,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無數身影一一浮現。
而為首那人,身披蟒袍,腰纏玉帶,兩道長直帽翅,黑須如同鋼針,濃眉如劍,眼如銅鈴,這模樣與廟裡的神像一模一樣,正是那鐘馗無疑了。
“授籙大會,仙官法職考核!”
鐘馗站至酆都城門口,聲如洪鐘,朗聲道:
“酆都城內鬼門開,大小法師及時來,各憑法力顯神通,判官坐鎮秉公正,有違法旨不容情,諸位想領法職,需德行過關,第一關,賞善罰惡審判!”
能來這裡領法職的人,其實都是靠著保舉師依照大小功德保舉而來的。
但這個功德是估的,具有很強的主觀意願,具體如何,誰也說不清,萬一是假的怎麼辦?
所以,便有神明核檢這一關。
至於如何核檢,考核神明不同,核檢的方式也不一樣,這就相當於考公環節的政審一樣。
很快,四位鬼神從鐘馗身後走出,朝眾人這邊緩緩而來。
這四個鬼神全都身穿寬袍大袖,頭戴獬豸冠,冠下黑布覆麵,將麵孔遮蓋嚴實。
張之維倒是不忌諱,使勁盯了幾眼,認出那不是什麼蒙麵的黑布,而是屍簾,也就是死人停屍時,遮蓋遺容用的。
見張之維一臉好奇的在打量,張禦山在旁邊給他解釋了一下,這原來是賞善罰惡司的判官。
陰曹地府有四司,賞善司、罰惡司,察查司和陰律司,分屬於四大判官,賞善司的判官是魏征,罰惡司的判官是鐘馗,察查司的判官是陸之道也就是陸判,陰律司的判官是崔鈺,也就是崔判官。
按神話所講,賞善罰惡兩司是一同進行審判的,他們會用天平稱量。
賞善司的人從被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善果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
罰惡司的人從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罪孽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善的那一頭重,那你就會有獎勵。
若惡的那一頭重,那你就得遭老罪了。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我們行走江湖,很難說沒有錯事,這一關會把我們殺過的人,挨個都梳理出來,依次決斷一遍。”
靈寶派的葛溫說道:“我們這些老江湖殺人多,難免有自己都不知道的錯殺情況,陰神考核就是嚴格,這一關怕是不好過啊,不過你們這些小年輕,行走江湖少,沒怎麼殺過人,走
運咯!”
要爭三品法職的幾人裡,小年輕就隻有張之維,葛溫這話無疑是對他說的。
“…………”
“這樣啊……”張之維欲言又止,想說什麼,卻又無從說起。
葛溫這話對他不太適用,他在濱城殺了那麼多鬼子。
要是全部都拎出來梳理一遍的話……
那場麵怕是有點不好收場啊!
(本章完)
這麼多功德,這簡直是駭人聽聞,張之維直接如此破格晉升,那麼他在遼東到底弄到了多少功德?
這讓鄭子布直咂舌,不過他倒沒認為張之維是通過天師府的關係走後門來的。
因為主持考核的是法脈神明,就算張之維通過保舉師走後門進來,功德不達標,法脈神明也會把他刷下去,小聰明無意義,他能出現在這裡,至少三大師認為他是夠格的。
“上次陸瑾也跟著去了,保家衛國,作為同行者,他的功德隻怕也少不了,必須給這家夥提個醒,若有下次,得叫上我才行……”鄭子布心裡暗暗想道。
鄭子布也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他和張之維不太熟,總覺得給張之維說,下次有情況叫上自己一起,有些太孟浪了,而陸瑾和他是死黨,和陸瑾說,他心裡沒負擔。
興許是落下的人已足夠開啟考核,人群的邊沿忽然升起了濃重的霧氣,霧氣連成一片,裡麵浮現出隱隱綽綽的景物。
那景物是一座雄偉浩瀚的古城,足足有數百米高,坐南朝北,通體青黑,城門口掛著巨大無比的白燈籠,燈籠上寫著壽字,照亮了古老城門的門首上的兩個字——酆都。
兩個古老篆字正清晰非常,像是曆經了千百年也未曾褪色。
“酆都城!”
張之維喃喃自語,隻感覺到撲麵而來的氣息,似乎都彌散著一股滄桑歲月。
莫名的,他想起了上次國師給他安排的地府之行,不過那次,他進的是枉死城,這次出現的是酆都城。
對於酆都城和枉死城的區彆,很多人不知道,隻知道它們是陰間的兩座城。
但其實不然,酆都城這一說法,出自祖天師張道陵,是他弄出來的法脈的一部分。
而枉死城十八層地獄那套係統,是佛教弄出來的法脈。
兩者相似,但又有不同。
但後來,三教的教義慢慢進行了融合,一些東西發展成了一種共同的信仰,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版本。
但這也讓很多人對陰曹地府這一概念很模糊,什麼十殿閻羅,酆都大帝,地藏王菩薩,四大鬼王,泰山府君……
好像每一個都在地府有絕對權力,但又分不出個高低來,其實就是搞混了,兩者本來就屬於不同法脈,關公戰秦瓊。
但這些其實都隻是外在表現,關於陰曹地府的意義,佛道兩家的內在也有不同,佛家講因果,道家講承負。
因果自不必多說。
至於承負,《易經中對此的解釋是,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太平經講的是前承後負,前人行善,後人得福,叫承。前人作惡,後輩遭殃,叫負。
通俗點講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的好壞,會報應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後人身上,這也是為何有人動不動就說祖墳冒青煙的緣故。
也就是說,上次“國師”在內景之中,搞出的那些因果審判的行為,其實就相當於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但這一次出現的明顯不一樣,酆都城出現,這次主考官是鐘馗,他可是標標準準的道教神。
眾人看著前方的古城,隨著時間的推移,雄偉的古城越來越大,也變得越來越真實。
“轟隆隆……”
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響起,鬼城酆的大門開了。
眾人瞪大了雙眼,望向城門口的方向,隻見裡麵好似有一個模糊的影子。
張之維也瞪大了眼睛,看到裡麵冒出一點幽蘭的鬼火,那鬼火迅速擴大,最後形成一個人的模樣,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無數身影一一浮現。
而為首那人,身披蟒袍,腰纏玉帶,兩道長直帽翅,黑須如同鋼針,濃眉如劍,眼如銅鈴,這模樣與廟裡的神像一模一樣,正是那鐘馗無疑了。
“授籙大會,仙官法職考核!”
鐘馗站至酆都城門口,聲如洪鐘,朗聲道:
“酆都城內鬼門開,大小法師及時來,各憑法力顯神通,判官坐鎮秉公正,有違法旨不容情,諸位想領法職,需德行過關,第一關,賞善罰惡審判!”
能來這裡領法職的人,其實都是靠著保舉師依照大小功德保舉而來的。
但這個功德是估的,具有很強的主觀意願,具體如何,誰也說不清,萬一是假的怎麼辦?
所以,便有神明核檢這一關。
至於如何核檢,考核神明不同,核檢的方式也不一樣,這就相當於考公環節的政審一樣。
很快,四位鬼神
從鐘馗身後走出,朝眾人這邊緩緩而來。
這四個鬼神全都身穿寬袍大袖,頭戴獬豸冠,冠下黑布覆麵,將麵孔遮蓋嚴實。
張之維倒是不忌諱,使勁盯了幾眼,認出那不是什麼蒙麵的黑布,而是屍簾,也就是死人停屍時,遮蓋遺容用的。
見張之維一臉好奇的在打量,張禦山在旁邊給他解釋了一下,這原來是賞善罰惡司的判官。
陰曹地府有四司,賞善司、罰惡司,察查司和陰律司,分屬於四大判官,賞善司的判官是魏征,罰惡司的判官是鐘馗,察查司的判官是陸之道也就是陸判,陰律司的判官是崔鈺,也就是崔判官。
按神話所講,賞善罰惡兩司是一同進行審判的,他們會用天平稱量。
賞善司的人從被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善果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
罰惡司的人從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罪孽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善的那一頭重,那你就會有獎勵。
若惡的那一頭重,那你就得遭老罪了。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我們行走江湖,很難說沒有錯事,這一關會把我們殺過的人,挨個都梳理出來,依次決斷一遍。”
靈寶派的葛溫說道:“我們這些老江湖殺人多,難免有自己都不知道的錯殺情況,陰神考核就是嚴格,這一關怕是不好過啊,不過你們這些小年輕,行走江湖少,沒怎麼殺過人,走運咯!”
要爭三品法職的幾人裡,小年輕就隻有張之維,葛溫這話無疑是對他說的。
“…………”
“這樣啊……”張之維欲言又止,想說什麼,卻又無從說起。
葛溫這話對他不太適用,他在濱城殺了那麼多鬼子。
要是全部都拎出來梳理一遍的話……
那場麵怕是有點不好收場啊!
(本章完)
這麼多功德,這簡直是駭人聽聞,張之維直接如此破格晉升,那麼他在遼東到底弄到了多少功德?
這讓鄭子布直咂舌,不過他倒沒認為張之維是通過天師府的關係走後門來的。
因為主持考核的是法脈神明,就算張之維通過保舉師走後門進來,功德不達標,法脈神明也會把他刷下去,小聰明無意義,他能出現在這裡,至少三大師認為他是夠格的。
“上次陸瑾也跟著去了,保家衛國,作為同行者,他的功德隻怕也少不了,必須給這家夥提個醒,若有下次,得叫上我才行……”鄭子布心裡暗暗想道。
鄭子布也是一個比較內斂的人,他和張之維不太熟,總覺得給張之維說,下次有情況叫上自己一起,有些太孟浪了,而陸瑾和他是死黨,和陸瑾說,他心裡沒負擔。
興許是落下的人已足夠開啟考核,人群的邊沿忽然升起了濃重的霧氣,霧氣連成一片,裡麵浮現出隱隱綽綽的景物。
那景物是一座雄偉浩瀚的古城,足足有數百米高,坐南朝北,通體青黑,城門口掛著巨大無比的白燈籠,燈籠上寫著壽字,照亮了古老城門的門首上的兩個字——酆都。
兩個古老篆字正清晰非常,像是曆經了千百年也未曾褪色。
“酆都城!”
張之維喃喃自語,隻感覺到撲麵而來的氣息,似乎都彌散著一股滄桑歲月。
莫名的,他想起了上次國師給他安排的地府之行,不過那次,他進的是枉死城,這次出現的是酆都城。
對於酆都城和枉死城的區彆,很多人不知道,隻知道它們是陰間的兩座城。
但其實不然,酆都城這一說法,出自祖天師張道陵,是他弄出來的法脈的一部分。
而枉死城十八層地獄那套係統,是佛教弄出來的法脈。
兩者相似,但又有不同。
但後來,三教的教義慢慢進行了融合,一些東西發展成了一種共同的信仰,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版本。
但這也讓很多人對陰曹地府這一概念很模糊,什麼十殿閻羅,酆都大帝,地藏王菩薩,四大鬼王,泰山府君……
好像每一個都在地府有絕對權力,但又分不出個高低來,其實就是搞混了,兩者本來就屬於不同法脈,關公戰秦瓊。
但這些其實都隻是外在表現,關於陰曹地府的意義,佛道兩家的內在也有不同,佛家講因果,道家講承負。
因果自不必多說。
至於承負,《易經中對此的解釋是,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太平經講的是前承後負,前人行善,後人得福,叫承。前人作惡,後輩遭殃,叫負。
通俗點講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的好壞,會報應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後人身上,這也是為何有人動不動就說祖墳冒青煙的緣故。
也就是說,上次“國師”在內景之中,搞出的那些因果審判的行為,其實就相當於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但這一次出現的明顯不一樣,酆都城出現,這次主考官是鐘馗,他可是標標準準
的道教神。
眾人看著前方的古城,隨著時間的推移,雄偉的古城越來越大,也變得越來越真實。
“轟隆隆……”
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響起,鬼城酆的大門開了。
眾人瞪大了雙眼,望向城門口的方向,隻見裡麵好似有一個模糊的影子。
張之維也瞪大了眼睛,看到裡麵冒出一點幽蘭的鬼火,那鬼火迅速擴大,最後形成一個人的模樣,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無數身影一一浮現。
而為首那人,身披蟒袍,腰纏玉帶,兩道長直帽翅,黑須如同鋼針,濃眉如劍,眼如銅鈴,這模樣與廟裡的神像一模一樣,正是那鐘馗無疑了。
“授籙大會,仙官法職考核!”
鐘馗站至酆都城門口,聲如洪鐘,朗聲道:
“酆都城內鬼門開,大小法師及時來,各憑法力顯神通,判官坐鎮秉公正,有違法旨不容情,諸位想領法職,需德行過關,第一關,賞善罰惡審判!”
能來這裡領法職的人,其實都是靠著保舉師依照大小功德保舉而來的。
但這個功德是估的,具有很強的主觀意願,具體如何,誰也說不清,萬一是假的怎麼辦?
所以,便有神明核檢這一關。
至於如何核檢,考核神明不同,核檢的方式也不一樣,這就相當於考公環節的政審一樣。
很快,四位鬼神從鐘馗身後走出,朝眾人這邊緩緩而來。
這四個鬼神全都身穿寬袍大袖,頭戴獬豸冠,冠下黑布覆麵,將麵孔遮蓋嚴實。
張之維倒是不忌諱,使勁盯了幾眼,認出那不是什麼蒙麵的黑布,而是屍簾,也就是死人停屍時,遮蓋遺容用的。
見張之維一臉好奇的在打量,張禦山在旁邊給他解釋了一下,這原來是賞善罰惡司的判官。
陰曹地府有四司,賞善司、罰惡司,察查司和陰律司,分屬於四大判官,賞善司的判官是魏征,罰惡司的判官是鐘馗,察查司的判官是陸之道也就是陸判,陰律司的判官是崔鈺,也就是崔判官。
按神話所講,賞善罰惡兩司是一同進行審判的,他們會用天平稱量。
賞善司的人從被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善果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
罰惡司的人從審判者的魂魄裡取出罪孽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善的那一頭重,那你就會有獎勵。
若惡的那一頭重,那你就得遭老罪了。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我們行走江湖,很難說沒有錯事,這一關會把我們殺過的人,挨個都梳理出來,依次決斷一遍。”
靈寶派的葛溫說道:“我們這些老江湖殺人多,難免有自己都不知道的錯殺情況,陰神考核就是嚴格,這一關怕是不好過啊,不過你們這些小年輕,行走江湖少,沒怎麼殺過人,走運咯!”
要爭三品法職的幾人裡,小年輕就隻有張之維,葛溫這話無疑是對他說的。
“…………”
“這樣啊……”張之維欲言又止,想說什麼,卻又無從說起。
葛溫這話對他不太適用,他在濱城殺了那麼多鬼子。
要是全部都拎出來梳理一遍的話……
那場麵怕是有點不好收場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