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聆璿君忽然想起了什麼,“那卷書上——”他朝著阿箬湊過來,“是怎樣記載我的?”聽阿箬胡說八道了這麼一通,就算是他都開始忍不住在意自己的形象。
阿箬微笑,“明日我再告訴你。”
“好。”聆璿君非常好哄。
末了還生怕阿箬忘記,又補充了一句,“說好了的,一定得告訴我。”
“嗯。”阿箬彎眼,笑意藏在眼底。
**
次日她又去了祁峰。
藏經閣中一切景象都如昨日她離開時那樣,甚至就連醉倒在地上的寧無玷都沒有變換姿勢,如同死了一般。
她還是沒能從浩瀚的書海中尋到寧無玷要她找的答案,倒是從一卷古舊的帛書中發現了祁峰前一任峰主的身份——樂和。竟是當今浮柔掌門樂和真人。
有意思。現任祁峰峰主寧無玷,按照公孫無羈的說法是樂和真人的首徒,深受掌門喜愛。前任祁峰峰主則已經成了掌門。
莫非祁峰就是浮柔島的“東宮”?
不過阿箬很快就意識到了她的猜測或許錯了,因為帛書上說,那時的樂和並不被雲墟真人所喜,掌門之位原本是到不了他手上的。祁峰不是“東宮”,是“冷宮”。
那晚阿箬回到懾峰山腳時,撿了塊岸邊的石頭做成了驚堂木,將自己在勾吳王宮的見聞和帛書的記載結合,配上適當的誇張想象,為聆璿君講述了一場雲波詭譎、驚心動魄、讓人唏噓不已的仙門九大弟子爭奪掌門之位的故事。
不懂勾心鬥角,對權謀心術了解不深的聆璿君:……雖然不明白這些想當掌門的徒孫為什麼不靠劍術功法來直接比試,但智鬥的故事聽著真的好刺激哦。
*
第三天,阿箬再三確認後終於發現了祁峰藏書的一個規律。
有很大一部分的凡書,來自於五百年前。五百年前上洛城中的天子是文昭帝,國號定嶽,不少藏書附著日期,顯示它們來自於定嶽年間或是之前的時期。
夜間回到懾峰時,聆璿君不在潭邊也不在樹林裡,這一次他規規矩矩的坐在了阿箬的小茅屋中,點燃了燈燭,還用浮柔島上長了三千年,蘊集天地靈氣的茶葉搭配著靈泉給她沏了壺茶水。
經過這些天的試探,已經摸準了聆璿君喜好的阿箬,這夜憑著自己的想象,為聆璿君講述了一個定嶽末年,旱災為禍蒼生,百姓不堪忍受饑寒乘船東渡,欲尋淨土,卻誤打誤撞進入某神秘小島後的曆險故事。
*
第四天……
第四天的時候阿箬碰上了樂和真人。
從來不屑掩飾厭惡之情的浮柔掌門這一次見到阿箬時,簡單直接的亮出了自己的本命長劍,直指阿箬的咽喉。
阿箬垂眸看著懸空在自己頸部半寸的劍尖,不動聲色的將一方木櫝藏進了衣袖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