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 67 章(1 / 2)

窺天鏡中所見到的這個人, 有著讓阿箬熟悉的麵容,如果這不是什麼幻術的話,那麼這人應當就是她的弟弟。

阿箬是在十歲那年與自己的親生弟弟失散的, 如今她十九歲, 她的同母弟弟這年應當是十六,十六歲少年的五官其實與七歲有了極大的不同, 她不該僅憑著一張臉就認定鏡中所見到的這人就是她弟弟。何況她弟弟的麵容與她並不相似,姊弟二人一個肖母一個類父,阿箬的弟弟自小清秀宛如女子, 加之他生性喜靜的緣故, 常被認作女孩, 而阿箬身為貨真價實的女子, 眉宇間反倒比起弟弟更多了堅毅與英麗, 少年時代她被養在淩夫人膝前, 夫人常笑說阿箬生的一張端莊大氣的臉,日後隻怕要做貴人。

鏡中所見到的那個少年就憑長相而言,並不像是阿箬的手足。

如果阿箬不是在幾年前見過弟弟一眼, 她或許不會將這人當做是自己的弟弟, 而是隻會將他看作是一個有著她幼弟影子的陌生人罷了。

是的, 阿箬其實早在幾年前就見過自己的弟弟,這點就連湛陽都不知道。所有人都以為阿箬和自己的同胞手足在十歲那年失散之後就再未碰麵。但阿箬其實在三年前的上洛,見到了自己的弟弟。

阿箬的弟弟名叫阿梧。鄉下人起名不講究,阿箬出生那年庭院後頭原本半枯的箬竹在一場春雨之後回綠,於是父母便管她叫阿箬。三年後她弟弟出世,母親自臥房的窗口往外看,第一眼便見到了窗外的梧桐樹,於是又隨口給這個兒子起名叫“梧”。

後來村子裡有讀過幾句書的老人誇他們一家孩子的名氣得好, 說鳳凰以竹實為食、見梧桐而棲息,他們姊弟二人的名都與這神鳥扯上了關係,將來必有一番造化。阿箬的母親聽後十分歡喜,大造化什麼的雖不敢想,但卻領著他們姊弟二人專程去拜了拜廟中以鳳凰為坐騎的金母,希望鳳凰能保佑他們姊弟二人平安長成。

卻沒想到若乾年後,名為“阿梧”的孩子,竟然真的成了貴人。

三年前阿箬十六歲,隨湛陽一同入京。諸侯定期進京朝拜天子是從聖武帝時便定下的規矩,隻是七千年過去,聖武帝的血裔縱然有著諸神庇佑,終究是一代不如一代,氣運逐漸消減,所治理的天下不複安定清明,到了當今天子元武帝登基的時候,九州諸侯已有大半拋卻了對天子的恭敬,彆說什麼進京朝見,能按時將貢賦上交京城就算不錯了。

勾吳國是位於東南邊陲的小國,但即便是這樣的小國,都甚少願意老老實實進京。勾吳老國主隻在某年將自己的女兒湛陽送到過京城,那一次是為了替湛陽討國儲的尊號。

阿箬那時已是湛陽的貼身女婢,自然是跟隨著湛陽一同去往了上洛。

在上洛阿箬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是天家富貴,什麼是帝都繁華。上洛城的皇親貴胄很多,有不少就連湛陽都認不全。宮中召開大宴的時候,阿箬被眼前清一色的華服珠翠迷了眼,人群中卻忽然有一張臉吸引了她的視線。

仿佛是命運冥冥之中的安排,她在盛宴的燈火中與一個年輕的少年對上了視線,然後不知怎的,竟無法將目光挪開。

少年的臉讓她感覺無端的熟悉。並且少年似乎是認識她的,否則他眼中怎會有那樣濃鬱的眷戀。湛陽以為她是貪看京都貴公子的好容顏,用手肘輕輕撞了她一下,阿箬匆忙收回目光,再抬眼的時候,那人已經不見了。他好像是故意躲著阿箬似的,從錯愕中恢複了神智,便匆忙閃身將自己沒入了人群。

這時阿箬才猛地想起,她之所以對那張臉感到熟悉,是因為那個少年像極了她早年失散的弟弟,而她的弟弟如果還活著,確實該是少年那麼大的年紀。

阿箬記得弟弟被買走的時候,那位身著綾羅的買主操著一口京畿的口音。阿箬服侍在湛陽身邊後無時無刻不儘心儘力,就是想著有朝一日湛陽封王,可以讓她做個女官,好有機會能去上洛尋親。但上洛城中住著數十萬的居民,要想找到一個人就好比是在大海裡撈針。她以為她得耗費許多年的光陰方能得償所願,卻沒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她竟然如此輕易便與失散的手足重逢。

但她不明白,阿梧為什麼在與她匆匆見上一麵後又匆匆逃離,以及他究竟是以怎樣的身份,留在這京都。

那時阿箬聽說京中貴婦人以蓄養貌美少年為風潮,她怕自己的弟弟是做了哪位夫人的孌寵,於是不敢聲張,隻悄悄的打聽消息。

湛陽在上洛待了差不多有兩個月,那兩個月的時間裡,阿箬一無所獲。

直到她離開上洛的時候,乘車馬駛出帝都,在登車之前她看見前來圍觀翁主儀仗的百姓之中,赫然有一抹熟悉的身影。

那一刻她幾乎想要跳下車去擁抱他,然而車輪轉動,載著她離開了這座天底下最繁華的城池,她拚命回頭,看見那少年抬手朝她輕輕揮了揮。

後來她收到了一封信,信箋的落款是阿梧,阿梧在信上說,他在帝都過得很好,被大戶人家所收養,希望她不要掛念,多加保重,他還說他現在不適合見她,但總有一天他會主動過來找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