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 68 章(1 / 2)

麒麟兒 三春景 5149 字 9個月前

之所以裴慶這樣信心滿滿,這自然是有原因的...而且他相信,每一個讀過許盈《戰國論》初稿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

在幾年時間裡,《戰國論》一點一點完成,如今初稿已經得到,最後隻是一些校驗、修改的工作了而已。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已經能窺到《戰國論》全貌。

許盈給戰國七雄每個諸侯國都寫了一篇幾萬字的文章,其中史實很多,但相對於分析和議論,史實也隻是配角而已。許盈往往從一個諸侯國的興寫起,最後又寫它的衰,興衰的起因、影響都非常清楚。

他用來現代曆史學家的分析法,比如今一些史家片麵的觀點要全麵的多,表現在文章中就是觀點清晰、全麵可信。

雖然一開始許盈寫的是《齊國論》,但在最後整理書稿時,《魏國論》又被排到了第一個。因為‘三家分晉’之後,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天子承認了趙魏韓三家的諸侯地位(過去隻是晉國大夫),這標誌著戰國時代開始。

而魏惠王也是第一個稱王者!

更進一步說,在魏國的李悝變法也是各國變法的祖宗!也是有了李悝變法,這才有了秦國商鞅變法,楚國吳起變法,趙國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燕國樂毅改革,韓國申不害變法,齊國鄒忌改革——當然,除了這些變法之外,戰國七雄其實在其他時代也有變革,隻是這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已。

因為這個原因,許盈選擇了《魏國論》作為開篇。

此時‘戰國’這一說法來自於西漢劉向編訂的《戰國策》,生活在戰國時期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所處的時代名叫‘戰國’,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周朝人來著。而戰國到底以哪一年起始,其實也是有不同的說法的。

最早的說法是公元前481年,即周敬王三十九年,孔子所修訂的《春秋》記載的曆史至這一年為止(主要是孔子去世了,自然沒辦法再繼續編纂《春秋》)。

而後司馬遷著《史記》,其中以周元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475年,開始敘述六國事。之後劉向編訂《戰國策》,《六國年表》中采納了這個說法。

另外也有說以周貞定王十八年(公元前453年)

為戰國開始的,因為這一年發生了三家分晉之事(說是三家分晉,其實是三家分智。那時晉國的大夫互相征伐兼並,總共有趙、魏、韓、範、中行、智六家,智氏才是最強的。此時的晉國至少名義上是存在的,隻不過如同周天子一樣,名存實亡罷了)。

等到真正三家分晉,那已經是大幾十年後的事了!

許盈卻哪一個都沒有采納,而是在《戰國論》中提出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為戰國開始!這也是現代史家認可的。

這一年周天子承認了趙魏韓國三家的諸侯之位,這也標誌著戰國七雄中最小的三兄弟就位。雖然趙魏韓三家在此之前就已經實際上消化了晉國遺產,無諸侯之名,而有諸侯之實,但華夏人就是這樣,講究一個‘大義名分’。

所以《左轉》中孔子才會說‘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古代時的起義,隻要沒有登基稱帝,官方的重視程度就要低一等。而若是打出皇帝名號,不管實力是強是弱,立刻就會成為朝廷官軍的第一攻擊目標。

而中國的曆史朝代斷代上也完全遵循這一點,最重視的也是第一代皇帝登基的時間!

並且,周天子承認趙魏韓三家,這也不是一個名義那麼簡單...同時也在不經意間展露出了戰國和春秋完全不一樣的氣質——相比起打仗都彬彬有禮,這樣的事能做,那樣的事不能做,也決不允許殺死做過國君的人(所以那個時候很多國君會流亡國外)的春秋,戰國才是真正的禮崩樂壞、弱肉強食,再無一絲規矩可言。

趙魏韓‘下克上’成功,這本身就是對禮儀和仁義的極大破壞。而周天子迫於時勢,也認可了這種變化——後來趙魏韓國站穩了腳跟,這也說明其他諸侯國,甚至天下人也認可了!

大人,時代變了!

許盈的《魏國論》是從魏文侯尊子夏為國師,然後子夏在西河教導弟子,建立起赫赫有名的‘西河學派’的事說起的——對於現代學生來說,學習曆史大都限於淺嘗輒止,可能並不了解西河學派。

但隻要翻閱史書就能明白這個學派有多厲害了!

當時聚集在西河的士人有李悝、段乾木、田子方、穀粱赤、公羊高

等人,單說這個名單,許多對曆史了解不多的人還不能理解其中的輝煌,隻知道一個李悝...但再往下追溯,就知道段乾木和田子方為魏國教導了大批人才,如公孫痤和公子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