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轎車緩慢行駛,跟著那一輛擠滿乘客的當當車,沒多會兒車便靠到路邊,等車的人往上擠著。售票員穿著藍色布袍子,脖子上掛著賣票的布袋子,拿著紅藍筆,一張張撚著票。“這個我參了股的,”她對謝騖清說,“剛開通沒多久,隻有這一條線路。等先運行一段時間,再開新線路。到時候滿北京都是鐺鐺鐺鐺的聲音,就沒這麼擠了。我們就能坐了,悄悄坐。”
電車公司是官商合辦的。
當初投錢的時候,說要買上海法租界的那種車,都很有熱情。
“你彆看隻是一個電車,為了能支持運行,還要建自己的發電廠,”她說起這個是一肚子苦水,“我是真沒想到,做當當車,要去關心源頭發電的問題。”
她發現謝騖清聽到認真,就講得更詳細了:“建發電廠要有水,但北京這裡沒南方水源多,要先請專家勘測水源,後來發現挖井完全滿足不了電廠的需求,選址就局限了很多,隻能選有河的地方,”說起這個,又是一肚子苦水,“等選了址,地皮也買了,又出事了。附近的村民對電廠不了解,害怕這個東西,那些鄉紳想從中抽油水,就鼓動大家一起抵製。京兆尹公署隻能在當中調解,他們投訴,我們申辯,鬨了好幾年。”
她無奈笑笑:“大家最後都煩了,問我能不能不建這個電廠,或是換個地方。我說換個地方沒有水源,廠子發不出電,用來養鷹嗎?”
那些大老爺喜歡以養鷹為風雅趣事,被她當時一說全笑了。
“我給他們講,沒有電廠,我們隻能供得起幾輛車。北京城有多少人?”她指遠處的當當車車尾,“你看現在也是,車太少,站在車尾外的人多危險。等電廠建好了,就能有更多的線路,更多的車,像租界裡一樣。”
那些大老爺就笑,說她總能找到理由。
“他們就笑著問我,何家不是有電廠嗎?我說何家電廠小,供電燈都不夠。他們就說,現在電費那麼貴,二小姐你如此上心,是不是想多建廠子,多賺錢。”
謝騖清聽得笑了。
她也笑:“我說,旁人我不知道,何家做生意當然要賺錢,不賺錢怎麼開拓更大的市場?我就指著廣德樓裡的燈泡問他們,你們曉得北京、全國能裝得起電燈泡的人家有幾個?裝燈泡不貴,但電費貴,一般人家用不起。現在的電費貴,不就是因為廠子少,物以稀為貴,供電量少,電費不就貴了嗎?電廠多了,電費才能降下來。”
總之,真是千難萬難:“最後,申辯終於通過了。浪費了幾年。”
她說到這裡,發現車內靜了許久,連司機都津津有味地聽著。
“他們對這個真感興趣嗎?”她悄悄問謝騖清。
謝騖清頷首,對她輕聲道:“你不講,我都不知道,想經營電車,還要先建電廠。”
這就像想開鹵肉店,卻要自己先開養殖場,想賣衣服,自己先種棉花,令人無法想象。說到底還是底子薄,實業須一步步來,須有人鋪地基,打基礎,無法速成。
她這兩年一旦想開拓什麼,都能深刻感受到二叔和哥哥當年開拓航運的艱辛。
“等南北統一了,何小姐也去南方建更多的電廠,”讀書的看著遠去的當當車,說,“我們給你打通南北,你建廠子。我們那裡河多,水更多。”
“好,”她笑,“一言為定。”
車到煙袋斜街,何未讓司機停下。
前排司機和讀書的緊張著,怕謝騖清下車。
“你在車上等我?”她在熱鬨的地方,倒是有這個戒備心。
謝騖清徑自打開車門,下了車。
他來北京三次,第一回急著去打仗,隻看了眼深夜德勝門城樓,第二回急著去打仗,看了眼夜色下的安定門。
而第三回,仍是急著回去打仗……他卻想最後陪她走一回陽光下的四九城。
這附近是京中的“小琉璃廠”,清朝一覆滅,那些王公貴族沒俸祿沒前程,又不會做生意,都到這裡變賣古玩字畫。宮裡的太監們也常偷了寶物來賣,被生生賣出了一個文玩市場。
不過她來,是想去晉寶齋買二叔最喜歡的盒子菜。
精雕細琢的木盒子裡邊有各式的醬肉火腿、熏雞臘鴨、還有小牛肚這等食物。過去講究些的文人,還有官宦人家招待客人,總喜歡叫盒子下酒。
京城的盒子鋪多,各有各的特色,她偏好這裡,想讓謝騖清嘗個新鮮。
晉寶齋臨著一家紙筆鋪,有不少穿著藍布學生裝的年輕人進出。
何未進晉寶齋前,有兩個男學生站在紙筆鋪前的空曠地,發表救國言論。在北京這不少見,進步學生們經常跑到鬨市區即興演講,宣傳反軍閥反封建,一但管理治安的巡邏警到了,就一哄而散,去下一個地方。
她讓謝騖清等著,自己進了鋪子。
那兩個學生說得慷慨激昂,有漠視路過的,有瞧熱鬨的,也有進步男女學生們圍攏過來,聽著他們說的。謝騖清在人群之後,他怕跟隨的眾多兵士打擾這些學生宣傳反軍閥,讓跟隨自己的人,還有鄭家參謀帶人去遠處,隻留了四個軍官在身邊。
有一個發現謝騖清,拉住正在講話的男學生。
那些學生分不出各地軍裝差彆,謝騖清理所當然被認作了軍閥中人。
男學生話說到一半,圍觀的人正多,此刻走,被全部人看到他見到一個軍閥頭目就要跑,豈不是成了笑話。少年人僅憑著勇氣撐著,直視著人群外的謝騖清。
圍攏的人群全都自覺讓開,都認為這學生今日逃不掉了。有三個在一旁、穿著藍布襖裙女學生卻悄悄往前站,想保護那素昧平生的愛國男學生逃走。
遠遠近近的人,這一刻安靜著。
何未提著一個精雕的木盒子,邁出晉寶齋,聽到少年的聲音帶著赴死的勇氣問:“這位將軍,你既聽到了,我想問你……問你對這次南北和談的形勢的看法?你認為北上的人是在做白日夢嗎?你認為……他們是被騙了嗎?他們失敗了嗎?敗給奉係和臨時政府了嗎?”
何未看向謝騖清。
在日光裡,整條街的積雪都被掃到了沒家店門旁,牆根下,當中的路被來往的人踩得不見白雪,而是泥濘混著冰碴。大家的鞋都是臟的,謝騖清的軍靴底下也是泥水。
他是遠道而來的人,跨越幾千裡到這裡,還是頭回被人直接問,你們失敗了嗎?
謝騖清慢慢將兩手倒背到身後,讓學生們看到他沒有拿槍的打算,減少他們心中的恐懼。
“北上的人已經失敗了,”謝騖清直麵事實,“敗得十分徹底。”
人群更靜了。
謝騖清接著道:“但隻有徹底失敗,他們,乃至舉國上下的有誌之士才能認清楚、看清楚,沒有一個軍閥值得信任。這未必是壞事。”
那個質問謝騖清的學生錯愕著,慢慢反應過來,這個站在冬日暖陽裡,軍裝筆挺,如同一個老師般站著的清瘦將軍,應該就是北上來談判的人……
學生情不自禁往前一步,立刻被兩個軍官擋住了。遠處鄭家參謀以為謝騖清受了為難,單手扣住槍,剛要叫人,被謝騖清抬手製止。
“將軍是北上的?為和談而來的?”那個學生望著他,黑漆漆的眼睛裡有著前所未有的亮,甚至開始泛起淚光,“就算你們敗了,我們也在支持你們……”
學生說著,主動往後退了兩步,覺得不夠,又連退三步。
他帶著顫音說:“將軍放心我不是要行刺的人,我不會威脅到你。絕不會。”
男學生恨透了軍閥,家裡的親人就是被軍閥抓壯丁,送到戰場上,在山海關被奉係的戰機炸死的。這是他平生第一一次,心甘情願地攤開兩隻手,向一個戎裝將領示意自己是無害的,手中沒有武器的,哪怕那個將軍身邊有幾十支槍。
謝騖清隔著十餘步的距離,看著這個少年,還有他的學生朋友,還有那些早就想要衝上去保護他的女學生們。這就是新生一代,並不比當年的謝騖清們懦弱。
“我不會怕一個愛國學生,”他說,“離我遠一些,你們更安全。”
畢竟,亂槍無眼,真要有人行刺他,站在他身邊的人都將是最危險的。
如此冷靜又讓人難過的話。
何未從人群中擠過去,一手壓著自己的寬簷帽,一手拎著盒子,在眾目睽睽下走到謝騖清的身邊。她壓著帽簷的手放下來,輕輕伸到謝騖清的手臂上,勾住他的胳膊:“買好了,回家吧。”她輕聲說。
就算有天大的危險,也有人站在你身邊,而且一定不止我一個,永遠不止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