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第十六章(1 / 2)

讓肅王夫夫都眼前一亮,自然不是尋常之策。

崔靜笏賦閒在鄉,竟然整理了自三皇五帝始有史可查的律法,他隨信附上的隻不過是目錄,卻已然如同一本小冊子,可想而知,最終成稿將是如何一本皇皇巨著。

可崔靜笏聰明之處,在於他隻是簡單羅列,絲毫沒有任何評議,完全不給旁人抓住他錯處的機會。

“王妃,”軒轅晦笑道,“他既然已經為你編好了,你這幾日可是白費心神了?”

趙詡挑眉,“我怎麼覺得你還挺幸災樂禍?”

軒轅晦趕緊道:“哪裡,我是心疼你勞心費神。”

趙詡伸手點點他額頭,“頑劣。不過,恐怕讓肅王殿下失望了,我與他雖想到一處去了,編的卻不是一類東西。他編的律法,隻有刑律、戶律、禮律、工律,許是為了避嫌,吏律與兵律他都跳了過去。”

“哦?那王妃編的是吏律?”軒轅晦自己覺得不對,搖搖頭,“說要避嫌,你可比他還要謹慎許多。何況若是那麼好猜,你麵上則不會如此洋洋得意了。你先彆說,讓我自己猜猜。”

趙詡笑而不語,看著他在原地踱步。

“定然與宮闈無關,也不可能與宗室有關。你所學甚雜,但你關切之事,卻也不多……”他頓住,回頭看趙詡,“莫不是田律?”

趙詡有些意外,看著軒轅晦狡黠笑意,頗感欣慰,“在你麵前,我已無所遁形了。”

沉吟片刻,趙詡緩緩道:“古往今來,王朝興替,看起來由那些帝王將相、草莽梟雄而定,實則不然……”

“田畝。”軒轅晦冷聲道,“富者良田千畝,貧者無立錐之地。”

一直到仁宗晚年,士族都享有占田法的特權,導致天下田地,士族獨占其六。英明神武如世祖,剛登基時也為其掣肘,直到二王之亂之後,才彈壓下去。仁宗推行士庶合流,自武宗軒轅懋歆迎娶趙氏女之後,曆代又多有聯姻,進一步緩和了皇族與士族間隙,以至於兩百年來雖有隔閡,卻無大的摩擦。

可廢了占田,卻也是給其餘富戶開了口子,到了最後,不論高門寒門,但凡家有餘財,都開始瘋

狂購地置地,甚至有些昏君暴君,就帶頭征收稅賦,待到貧民繳不出稅時,再低價回購土地。

德宗寵幸鄧氏時,就曾做過一件絕頂荒唐、喪儘天良之事——鄧演在隴右道任節度使時,曾私縱親兵,掘開了一條堤壩,水淹良田。生民流離,賣兒鬻女都時有發生,何況無法帶走,暫時又無法耕種的田畝?

此時鄧演再施施然出手,以三成不到的銀錢,一下子兼並了兩縣十之八、九的土地。這兩縣位於金城,而金城郡恰巧便是金城王的封邑,本就對鄧氏的僭越深惡痛絕的金城王如何能忍?

新仇舊恨,這才導致金城王草率而動,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看著他陰沉神色,趙詡也猜到他心中所想,緩緩道:“由此看,鄧氏百死難贖其罪。我與崔靜笏一般,並不想給王爺獻策,若是王爺出於對我的偏愛采用了,日後遺毒百年,這樣的罪名我可擔待不起。我為王爺謄錄的,不過是曆朝曆代的田律,以及有史可循的田畝造冊,對比開國時和滅國時的田畝與稅賦,想來王爺心中便已有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