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子裝修好了,全家人趕在春節前搬進了新家。
年滿六歲的何悠悠,也有了自己的房間。
白色的公主床,粉粉的、帶著蕾絲花邊的窗簾,床頭、書櫃裡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玩偶、手辦。
這些小玩意兒,有何爸爸出差的時候特意給何悠悠買的。
也有一些是全家出去旅行,何悠悠自己挑選的“當地特產”。
除了每年定期的旅行,何爸爸和何媽媽還給何悠悠報了美術、音樂等特長班。
如果何悠悠隻是個真正的六歲小孩兒,她肯定會排斥這些。
但何悠悠不是,重活一世,何悠悠很清楚這些補習班或者不能讓孩子們變得多麼優秀、專業,但多學些東西,總歸是好的。
就算不靠這個吃飯,也能讓自己有個特長。
比如何悠悠上大學的時候,有個舍友從小學習鋼琴,人家就能高考的時候憑借藝術特長拿到了加分。
上大學後,還能靠著彈鋼琴或是做一些相關知識的短視頻成為一個小小的網紅。
而另一個同學則是寫得一手好鋼筆字,視頻發到網上,也吸引了不少粉絲。
還可以去周圍開設的書法班當個兼職老師。
何悠悠還在拚命找工作,覺得畢業即失業的時候,人家同學已經靠著自己的特長賺到了不比上班族少的錢!
還有一個,何悠悠幼年父愛的缺失,單親家庭的環境,讓她多少有些自卑。
有時候聽到同學抱怨“爸爸媽媽又給我報了一個輔導班,煩死了,周末連個玩兒的時間都沒有”時,何悠悠非但沒有感同身受的吐槽,反而十分羨慕。
她,也想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啊。
但家裡隻有媽媽一個人掙錢,媽媽已經夠辛苦了,懂事的何悠悠根本不想讓媽媽為難。
更不想看到媽媽因為不能給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而自卑、傷心!
但今生不一樣了,她不但有媽媽,還有更厲害的爸爸。
爸爸的工作好,福利更好,讓何家的生活質量保持著高於縣城平均值的水準。
何悠悠七歲那年,煉油廠發生了事故,何爸爸積極的搶救集體財產,成為了煉油廠樹立的典型。
何爸爸不但得到了單位的嘉獎,還上了縣電視台的新聞。
大眾都稱讚何爸爸這種舍身忘我的精神,何爸爸回到家,卻悄悄跟何媽媽說:“當時我衝進火場的時候,忽然想到了你和悠悠……我不能死,我要好好活著,我要是出了事,你和孩子怎麼辦?”
何爸爸依然勇敢,但他心中卻有了敬畏和牽掛,沒有為了搶救彆人而舍棄自己。
這跟他剛退伍回家的時候,很不一樣,那時他還沒有從軍人的身份轉化過來,滿腦子都是犧牲、奉獻。
他對於妻兒有牽掛,卻沒有那麼深刻、直接的感覺。
而退伍回家幾年,與妻子女兒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那種身為丈夫與父親的責任不知不覺的侵入到了何爸爸靈魂深處。
他會幫助彆人,維護集體利益,但前提是: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