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錯,在生死麵前,都不是大事。
兩個孩子上輩子的結局也和他們的性格有關,如果殷語不因為原主對男人不斷地厭惡,殷語就不會恐婚,她或許會和陵瑾有一個幸福的生活,如果殷語不懦弱,有主見,就不會在渣男丈夫和婆家麵前那麼卑微,害怕被拋棄。
如果殷承不懦弱,自卑,就不會在那個偽聖母女孩出現的時候,輕而易舉就被騙,更不會承受不住地與她同歸於儘。
所以,殷音不認同原主的教育方式,可如今殷語和殷承的性格已經受到了原主的影響,殷音能做的就是改變教育方式,給兩個孩子肯定與鼓勵。
此時,殷語抬起發紅的眼睛,向殷音確定:“媽媽,你真的不怪我嗎?”
殷音恍惚間從記憶裡看到,因為被指責習慣了,每次媽媽還沒開口,殷語都會習慣性地道歉。
可她的眼睛裡最開始還是充滿了希冀,她希望媽媽能跟她說一聲“沒什麼大不了”的,說一聲“下次小心點就行了”,說一聲“沒關係,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可殷語得到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而這次,殷音終於跟她說了“沒關係”,可她卻從渴望變成不敢確信了,所以她才會再次確定。
殷語該是多麼害怕被責備,又是多麼習慣被責備,以至於沒有了責備與失望,她第一時間就不相信了。
這,是原主那種否定式教育下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