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一扶額頭說,“所有老板都是如此,尤其是創業初期,所有人不都是如此嗎?咱家的工廠裡一般不會如此,隻是在最初的時候,工人們因為拿的是進度工資,所以他們偶爾也有這樣的情景。不過正常生產以後就不允許這樣了,起碼生產安全就必須不能這樣!”
“他的工廠日益興隆,並在80年代轉向地產和股市,終成千億富豪。1984年,他的工廠也剛剛完成一次裡程碑式的事件:將電風扇廠在港交所上市,募資1.5億港元,並在股價翻了一倍之後,借著與公司合夥人戰略分歧為幌子,把手上所有股權在股價最高點附近,悉數清倉拋售。
在他離場之後,公司的股價從最高4港元一路下跌到0.7港元,他又不動聲色將其全部買回,一進一出淨賺2億港元,為他日後並購中娛、華置等上市公司奠定了基礎。事實上,在他這麼乾之前,港城發達的證券市場已經成為頂級富豪們的財富助推器,這裡麵最有名的,就是股市與樓市聯動的“反周期”玩法。
1960年代港城經濟起飛後,股市隨即興旺發達,到1972年,已經有港城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四家證券交易所(1986年合並成為聯交所),這四家交易所競相拉攏有實力的公司,導致上市門檻大幅降低,在這種背景下,大量華資地產公司挺進股市。
到了1972年下半年,香港四大家族的旗艦公司更是集中上市:郭富翁的新鴻基(9月8日)、李首富的長江實業(11月1日)、李氏家族的永泰建業(11月6日)、鄭家的新世界(11月23日)。地產公司的集體上市,是繼“分層出售,分期付款”製度之後,助推香港地產業火箭般起飛的又一發動機。
這些公司利用股市的募資便利和對香港地產周期的理解,開始了“反周期”玩法……”
姐姐性急的問,“什麼是反周期玩法啊?”
趙宏解釋說,“其實咱們的政治經濟學裡麵不是講過嗎?資本主義社會是有一個固有經濟發展固疾的,那就是經濟危機,而且還是有規律的爆發!這就是經濟的發展周期性。”
蕭婉婷繼續解釋說,“具體就是:在樓市高漲期間(一般也是股市景氣期間)拋售樓盤,兌現利潤推高股價,利用高股價大量募資儲備現金,等到樓市低潮時(一般也是股市低迷期),一邊瘋狂購入土地物業,一邊收購擁有大量土地的非地產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在股市低迷期異常便宜。
以長江實業和新鴻基為例,它們都在1972年上市,並在72-73年的大牛市期間瘋狂增發募資,長實僅在1973年就發行新股5次。等到1975年香港經濟低迷期,現金儲備雄厚的兩家公司大量購入土地。待到1981年香港經濟重回頂峰,長實兌現利潤14億,是1972年的32倍,新鴻基兌現利潤5.5億,是1972年的10倍,然後再次巨額增發募資,重複上述過程。
這樣幾個回合下來,四大家族的實力呈倍數增長。1972年長江實業剛上市隻有1.26億港幣市值,到了1981年已經增加到78.77億,成長性驚人。但地產公司的“反周期”玩法之所以能夠玩得轉,背後是香港樓市的超級牛市:一方麵五六十年代的嬰兒潮在80年代進入結婚買房階段,另一方麵是源源不斷的新移民湧入。”
姐姐有些不解的問,“這和深市目前的房價上漲有什麼關係呢?難道將來深市也能變得和港城一樣?這不可能吧?”
看著一臉不可思議表情的姐姐,蕭婉婷捂著嘴笑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