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公園裡,散步的人非常的多,有一家人的,也有談戀愛的,也有不少同學共同出遊的,費用不多,卻也彆有一番情趣!
趙宏夫妻帶著五個孩子在公園裡玩耍,還是非常吸引眼球的,比較國內還是獨生子女最嚴格的時代,一般家庭都是隻有一個孩子。尤其是在海市,這一點更加的突出,所以就有不少人好奇的問出了這個題。
經過一番簡單的解釋之後,大家就都明白了,除了羨慕之外就是羨慕,畢竟這就是移民國外的優勢,隻要有意願、有能力,生幾個孩子那是你的自由,也是你的權力!甚至還有不少的補助!
而國內獨生子女的弊端也在隨著八零後的成長逐漸開始顯露了。
爺爺奶奶父母的溺愛嬌寵,很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早期對孩子的過於順從,使其很難養成尊重長輩、遵守紀律的自覺性;沒有兄弟姐妹的磨合,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大人們的包辦代替,易於讓孩子形成依賴性;對於孩子期望值太高了,參加學習的時間過多,讓孩子缺乏應有的遊戲娛樂時間。
由於國內的家長,尤其是隔代老人的過度保護,除學習活動之外,孩子在家中幾乎沒有什麼動手機會。尤其對於3歲前的孩子,家長認為寶寶還小呢,理應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孰不知這樣一來,將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覺得自己離開了大人的照顧,就什麼都不會做,無法生活,他們從心裡覺得自己能力低下。
而心理學家的研究已經證實,自信心是獲得工作和學習成功、獲得生活幸福的關鍵因素,而孩子自信心就是在他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的過程中樹立的。
而在趙宏家裡,夫妻倆做的就是一對“懶”家長。讓孩子從小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自己穿衣、吃飯等等。例如,孩子2歲開始,就讓他們自己用勺吃飯,夫妻倆不要再那麼“勤勞“地給孩子喂飯了。到了4歲,就讓孩子自己練習使用筷子,手巧而心則靈啊。雖然在他們看來,吃飯、穿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這些就是事關重大的任務。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長大,常常可以看到國內媒體的報道。有些人因為對挫折的忍受能力差而灰心、抑鬱甚至去自殺。獨生子女的耐受挫折性差這個特征在獨生子女身上已經顯現,而隨著獨生子女群體的擴大這些問題都將更加明顯。
獨生子女,一般都是在家長的讚美聲中成長的,很多家長把“寶寶你真棒!”掛在口上,即使孩子做錯了事情,也無原則地護著孩子,生怕孩子受一點兒委屈。例如,大人說話時,孩子任意打斷大人的談話、隨便插嘴,此時有幾個家長能認真地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禮儀教育?很多家長都是笑眯眯地等著寶寶發表“高見”,聽完之後還不忘讚美幾句“寶寶說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