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潮生,是徐毖的得意門生,也是開平十八年的榜眼。這麼一說恐怕說不清他的身份,但是隻要一說,開平十八年的狀元姓王名溱,字子豐。盛京百官立刻就會想起這麼個人。
開平十八年,王溱才學斐然,卓爾不群,被趙輔親口賜下“狀元無雙”四個字,以一人之力壓住了那一年的同榜三百名進士。餘潮生有狀元之才,放在其他年份,他未必拿不到一個狀元,可他偏偏和王子豐同一年進考,於是被映襯得黯然無光。
考中榜眼後,沒過幾年,餘潮生就去了外地做官,直到去歲年底才被趙輔召回京。
如今餘潮生在吏部當官,是吏部右侍郎,官居三品。
今年的主考官是吏部尚書沈運,餘潮生被調任過來當副考官,極有可能是沈運的意思。但唐慎覺得:為何不是徐毖的意思?
餘潮生剛到吏部,且明顯是徐毖的人。沈運算是半個陳黨,與左丞陳淩海是同窗好友。他沒有必要提拔徐毖的人,給餘潮生一個機會。
那麼,徐毖為什麼要將他的學生派到會試?
唐慎握緊手指,腦中百轉千回。
他與周瑾周大學士並不相識,周大學士不會平白無故地把他調過來當副考官。這件事應當是翰林院承旨傅渭,也就是自家先生的意思。但傅渭不進朝堂已久,就是個掛著名銜的退休老乾部,他確實可以故意提拔自己的學生,讓唐慎剛當官三年就當會試副考官,但唐慎知道,傅渭不是這樣的人。
所以……
是王子豐的主意!
是王子豐,特意將他調來了會試,讓他在開平三十年的二月,無法入朝辦差!
師兄啊師兄,王黨到底要做什麼?
唐慎望著漆黑的天空,恍然覺得,蘇溫允曾經說過的那場大雨,恐怕要來了。
然而如今他身處貢院,哪怕這場雨下得再大,也有一把名為“會試”的傘,擋在他的頭頂,讓他不被風吹雨淋。
正茫然地想著,忽然,唐慎看到幾個頭上幫著黑色布巾的舉人走進貢院,尋找了一會兒後,找到屬於自己的號房,鑽了進去。唐慎奇怪地多看了這些人幾眼,他身旁的官差十分有眼力見,立刻解釋道:“大人,這些人是歸正人。”
唐慎:“歸正人?”
“正是。開平十年,大宋收複被遼人侵占四十年之久的幽州等十幾州土地。這些州府上生活的宋人因為曾經當過幾十年的遼人,所以被稱為‘歸正人’。聖上有命,歸正人進京趕考,需要頭綁黑巾,以示不同。”
這官差說到這,不再多說,而唐慎也從記憶中找到了“歸正人”這三個字。
唐慎在翰林院當官的時候看了許多書,也了解了歸正人的身份。這官差隻說皇帝命令歸正人綁著黑巾,顯示身份,卻沒說,歸正人永遠不許位列兩榜進士,最多是同進士出身。這也就意味著,歸正人永遠沒機會成為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官!
不過世事沒有絕對,唐慎就知道一個當了二品大官的歸正人。不過對方是在沙場上用骸骨血海活生生殺出來的二品官職,並非是考科舉考出來的。
歸正人……
天還未亮,盛京貢院中,舉人們進入號房中,開始休息,準備考試。
另一邊,一匹快馬踏過泥濘的官道,從江南廣陵府,飛馳著跨越山川大地,來到盛京。
次日,早朝還未開始,趙輔眯著眼睛,由宮女太監侍奉著穿上朝服。
季福急匆匆地進入福寧宮,道:“官家,江南來了折子,快馬加鞭而來。”
趙輔睜開眼睛:“拿來一看。”
季福雙手把折子呈了上去。
半晌後,趙輔怒哼一聲,一把將這硬邦邦的折子砸了出去。正巧,堅硬的奏折砸在一個小太監的額頭上,頓時鮮血橫流。小太監吃痛地“哎喲”一聲,倒地不起。季福趕忙使了個眼色,命令其餘幾人把這個不成氣候的東西抬出去。
趙輔先是暴怒,接著他漸漸冷靜下來。
天子蒼老而平靜的麵容上,看不出任何的情緒。
良久,他伸出手,季福趕緊扶上。
趙輔:“上朝吧。”
季福:“是。”
這一邊,盛京貢院的會試到了第二天,明遠樓上的考官們分批次地下去休息。而京城的另一邊,大宋皇宮紫宸殿中,趙輔冷笑一聲,道:“去歲年底,廣陵府送上來的賦契與數目不合,朕的好臣子們,竟然沒一個告訴於朕。都是朕的好官,都是大宋的清官啊!紀翁集,王詮,你們有何解釋!”
“砰——”
一本折子被扔在地上,滾得相當巧妙,如同兩年前的一幕重演,居然又滾在了戶部尚書王溱的腳邊。
不過這一次,皇帝要叱罵的不再是他,而是當朝權勢最重的兩位丞相。
紀翁集和王詮齊齊上前一步,作揖行禮。
趙輔怒道:“看!給朕看看這封折子上寫的是什麼!”
王溱俯下身,將折子拾起來,先遞給左相紀翁集。紀翁集看著折子上的內容,表情變換,他再交給右相王詮。
趙輔:“王子豐,給朕念出來,上頭寫的都是什麼!”
紫宸殿中,一些官員望著王溱清俊挺拔的背影,為無辜受牽連的王大人掬了一把同情淚。而王大人拿過奏折,神色不變,聲音平緩地念出了上麵的內容:“開平三十年,廣陵府江都縣縣丞秦豪,督導本縣賦改征收。正月初四,郊外現秦豪屍首,餘骨為豺狼啃食,不得其所……”
朝堂之上,百官嘩然大驚。
紀相和王相明白了這折子上要寫的是什麼,齊齊震驚地抬起頭,看向皇帝。
皇帝冷聲道:“再給朕繼續念!”
王溱頓了頓,繼續念了下去。
念完一整本折子,王溱俯下腰身,雙手捧著這封折子,高舉過頭頂。季福走下殿台,把這封折子拿了回去。
趙輔的視線在群臣身上繞了一圈,他聲音平和,卻如暴風雨來前的寂靜:“二位愛卿,誰來與朕說說,一個月前發生的事,為何到今日,才傳到朕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