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望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全文。
太子自從知道皇帝病重的消息,倒還沉得住氣。但是下麵的人卻沉不住氣了。現在不再是蠢蠢欲動,而是都付諸行動了。
七月的天,非常的炎熱。但再炎熱也沒有朝堂之上的炎熱。太子一天之內罷了數位朝中官員,安插自己的人。而五皇子與六皇子選擇作壁上觀。
相比於太子麵上悲傷,暗地裡歡喜。太子妃卻憂心忡忡,勸解太子道:“殿下,如今皇上是否病重還未為可知。殿下,萬萬不可在這個時候授人以柄。”太子妃海如羽自然也希望這個消息是真的。但怕就怕這個消息有誤的。或者說皇帝隻是小病,卻被人傳為大病。
海如羽認為這件事應該慎重。皇帝若是真大病了快要沒了,自然是好事。但也隻能心裡歡喜麵上悲傷。好好處理朝堂上的事,等待最終的消息。隻有等皇帝真正沒了,太子登基為帝了那時候再歡喜不遲。若是皇帝隻是小病,到時候也有轉圜的餘地。
海如羽的建議其實很好,太子身邊有幾個幕僚也是這樣建議的。但是好的建議卻讓人憋屈。太子已經憋屈了十幾年,不想繼續再憋屈下去了。反對的意見,通通聽不進去。
五皇子按兵不動。
六皇子那邊,何氏卻給了一個非常好的建議:“王爺,母後一直在五台山上吃齋念佛。母後到了這把年齡應該安享晚年含飴弄孫才對。可是母後一把年齡,卻要在五台山那等荒涼之地受此苦楚。王爺,是否可以求了太子殿下。接母後回來呢?”
小兒一般都是最受寵的。祈楓也不例外,三個兒子皇後最疼的就是祈楓了。所以,聽了何氏這麼窩心的話,六皇子自然是萬分讚同了。
六皇子跟太子建議。太子沒讚同也沒反對。隻是說這段時間正忙,等過些時日再說。這件事也暫時放下了。
前去災區賑災的兩個欽差回來了。這趟差事辦得很圓滿,一回來。另外一人升了一級,海士林卻是升了兩級。一下升到了從三品。
正在朝中麵上平靜,背地裡波濤洶湧之際,沿海一帶又出事了。倭寇卷土重來了。
溫婉聽到倭寇死灰複燃,偷襲了沿海的幾個邊鎮。手捏了捏端茶杯:“虎威軍有沒有消息傳來。”她其實有擔心過這個問題,沒想到還真就來了。老這樣憋屈死人了。
溫婉決定等邊城的戰事一了,迅速組建海軍。不僅要將倭寇打退。還要打到倭寇真正的老巢去。將他們大本營都端了,看他們怎麼囂張。
夏影麵色很難看:“郡主,聞家已經投靠了太子了。我擔心他們會趁機發難。”聞家一直覬覦海口這塊肥肉。上次若不是溫婉橫插一杆,海口說不定就已經被他們攥在手裡了。這次聞家投靠了太子,海口又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對溫婉來說很不利。
溫婉麵色凝重。低頭思索半天。轉而卻是一笑:“不用擔心。”其實在這點上,溫婉很佩服皇帝。什麼都做好了最細致的安排。咳,帝王心術啊,太子差得遠了啊!
夏影不解其意。
夏影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倭寇襲擊沿海的幾個小城鎮的事,在京城裡傳揚開來。作為虎威軍首領的溫婉,自然是第一個被彈劾的對象了。沒辦法,文官班就看不慣武官,而且這個武官首領還是女的。皇帝在,礙於龍威誰也不敢挑事。否則不是再說皇帝沒眼光。但現在既然出事了,而且還是出這麼大的事。那他們就往死裡噴溫婉。早看溫婉不順眼很多年了。
太子望著拿一堆彈劾的奏章,派人去宣了溫婉,讓溫婉自辯。其實再如何自辯,沿海死傷了數百人的事也辯不過來。而且溫婉沒有軍事才能,又遠在京城。這點很難辦。
溫婉自從皇帝離京以後,一直窩在郡主府(話說,溫婉自出現以來窩在自己府邸的日子很多了)。也沒出來。這次的事,溫婉也是從皇帝離京以後頭次出現在眾人麵前。
朝臣就看著緩緩步入大殿。
溫婉今日穿著一身金黃色的朝服,腰束九孔玲瓏玉帶,高髻上戴著的是一套帝王綠的珠簪,極儘富貴華麗!
太子看著溫婉那一身的朝服,嘴角抽搐。這身朝服,等同於溫婉有與他平起平坐的資格了。溫婉進了大殿,給太子行了一個福禮,然後望向眾人。那氣勢,將身邊的太子都給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