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有了這台軋機,咱們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10英寸厚的鋼板,如果沒有它,就隻能用大汽錘鍛打,那個速度不僅慢而且生產成本高,用軋板機生產,不僅成本可以下降很多,速度可以增加十幾倍,如果……”
不等李潔白這位法裔的歸化工程師把話說完,朱先海就說到,
“如果用來建造軍艦,尤其是主力艦的話,它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厚板,不過咱們眼下並不需要建造那麼多軍艦,但是可以先建造商船嘛,鐵殼商船在未來肯定是要取代木殼商船的,鐵殼船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而我們的航運公司的船大都是在幾年前購買的舊船,有了這台軋機,咱們就能提供更廉價鋼板生產價格低廉的鐵殼船取代舊船……”
其實,南華並不是不造戰鬥艦,也不是沒有這方麵的需求,最重要的原因是……技術不足。
儘管在過去的幾年間南華造船廠先後建造了超過27艘鐵殼船,既有軍艦也有商船,但是噸位最大的不過隻有4000噸,看似進步堪稱神速,但是建造大型軍艦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不過到是可以通過的建造大型商船進行技術積累。而且南華確實也有這方麵的需要啊!
比如需要從開普敦殖民地進口煤炭——隨著南華的工業發展,對煤炭的需求量越來越多,僅鋼鐵廠一家,每年就需要上百萬噸煤炭。在本土產量不足的情況下,從國外進口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這也意味著南華需要建造大型的運礦船,至少上萬噸的那種,不僅如此,就是從移民運輸的角度來說,大型快速移民船的效率也遠高於小型船隻。
隻可惜,南華的造船工業技術力量還是太過薄弱,而且經驗方麵也有所不足啊!
“看樣子,要提出一個計劃,來刺激一下造船業的發展了!”
在返回南華的路上,坐在車廂裡的朱先海自言自語道。
什麼是計劃呢?
肯定就是“重點工程”了,其就是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重點工程”的“科研攻關”從而提高整體的工業技術水平。
如後世華夏的諸多“攻關”,對相關行業的水平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造船……”
朱先海自言自語道。
“也是可以嘗試一下嘛,畢竟,眼下南華這邊的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了。”
很快,在朱先海的心裡一個構想大致也就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