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中央鐵甲堡(第一更,求訂閱)(1 / 2)

是南華的命脈所係!

未來在所在!

看著情緒有點兒激動的魯安達,朱先海隻差鼓掌了,在這一瞬間,在這個年青人的身上,他看到了希望。

不是因為他的學識,而是因為他們真正的看到了未來。

雙眼直視著他,朱先海忍不住為他鼓起了掌來。

“很好,那麼說說你的想法!”

“為了確保這條生命線的安全,我們必須要在太平洋上掌握一係列的據點,就像公司現在在太平洋諸島的布局一樣,我相信大帥早就有了這方麵的準備,這些島嶼就像是項鏈一樣,把南華與華夏連同了一條線,現在擺在南華麵前的是,我們如何保證這條線不被切斷!”

如何保證?

肯定是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了!

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對此,其實朱先海早就有了計劃,這幾年每年海軍學校都有300名學員畢業,其實就是在為海軍的擴張作人才準備。

其實相比於造船,朱先海更看重的是人才儲備。為什麼晚清始終不能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那怕就是北洋水師,也是後繼乏力?這種乏力本質上還是人才不足,儘管本土擁有馬尾、北洋兩所水師學堂,但是每年畢業的軍官不過區區幾十人,而其中僅隻有不到不到20%學習的是航海。

僅僅隻是靠這一點人,有可能實現海軍的擴張嗎?

儘管在1883年北洋水師成軍,可是直到1894年甲午海戰,北洋水師都沒有建立現代化的人才補充培養機製,直到滿清滅亡海軍都沒有建立這一機製。

而相比之中,江田島呢?早在1880年代,每年就有超過兩百名海軍軍官畢業,靠著與成績掛鉤的“江田島吊床號”的論資排輩,日本海軍建立了一套不問出身、背景的用人體製,通過人才的培養和積累,日本海軍超越滿清海軍,簡直再正常不過。

在日本海軍的擴張中,永遠都是人等艦,而不是艦等人,在甲午戰爭之後的短短十年之內,日本海軍建立了一支強大的在列強中名列前茅的海軍,靠的就是人才的積累。

也正是靠著這種人才的積累,以及不斷的投入。讓他們擁有了一隻世界第二流的海軍,僅僅次於美國,英國而已。

也正因如此,朱先海才會非常看重後備人才的培養,從海軍學校到商船扶輪學校,和海軍艦員到商船船員的培養,本質上都是為了海軍的擴張做準備。

十年前,南華沒有一艘自己的商船,而現在的南華已經擁有了超過370艘商船、遠洋漁船,總噸位超過20萬噸,數百名船長,上萬名船員是什麼?都是發展海軍潛力。

“我們需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這支海上力量的主力艦與現在各國的主力艦是截然不同的,它應該具備與戰鬥艦相等的火力和防禦,同時還應該具備與巡洋艦相訪的航速與適航性,這是因為受限於艦隊的規模,我們的軍艦既需要用於海戰對決,也需要有更好的遠洋能力,在和平時間,保護重要的海上交通下,並保證有足夠的火力去打擊“覬覦”己方海上利益的對方……”

現在南華海岸警備隊的主力艦是六艘巡洋艦,建立這支巡洋艦本身也是為了南華的維護海外利益,為了保衛海上交通線。

但是巡洋艦怎麼能同戰鬥艦對抗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