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娘子道:“你既無話可說,那就等明日送去報官吧。”
秦儒生嚇魂不附體,忙以頭搶地:“求求娘子,可憐可憐我吧,看在我還有一家老小要養,放了我吧。明日我必重重的謝你。”
“哦,放你也容易,隻不知你謝我多少,況且口說無憑,寫一文契來!”周娘子又說道:“先寫個認罪書,等到湊齊銀子再一起贖回去。”
說罷示意隨身小丫頭拿來紙筆來命秦儒生寫認罪書,後雙方作好作歹寫下了20兩銀子的欠契,然後畫了押,周娘子收起來,命眾婆子將秦童生拖了出去。
秦儒生在外麵躺了半夜,方才爬了起來,一瘸一拐挪回家中,妻子見他這般景況,問是怎的,少不得扯謊說:“夜裡被強人打劫了。”次日東挪西借好歹湊齊了20兩銀子,贖回了認罪書和欠契,以後再也不敢來這邊了。
周娘子這裡,第二日吃罷早飯,昭告眾人道,秦童生因家中有事,已辭去先生一職。因大家已學了大半年,些許認得些字了,就不在設此課,換成跟著李嬤嬤背誦劇本腳本。
眾人聞言無可無不可,本來就沒有當回事,隻是可惜以後課上不能輕鬆混過去了。芳官幾人看向寶官,隻見她板著臉麵無表情,也不好取笑,便也丟到腦後,玩些彆的去了。
事後周娘子叫來小玉和寶官,言道此事已畢,不準再提。
此後眾人就再也沒聽說過秦童生,隻小玉恍惚聽得夏婆子提過一嘴,說是離了此處後,秦儒生生了一場大病,再也無人請他教習,妻子回娘家去了,兒女也不愛搭理他,窮困潦倒,漸漸人都認不全了,瘋瘋癲癲的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展眼來到了八月十五這天,正是中秋佳節。一大早廚房就忙著準備月餅瓜果等晚間供奉月神的供品,眾姐妹也梳妝打扮煥然一新,期盼著晚上一起賞月,連課都上的心不在焉。
至晚間,婆子早在院子裡放上一個小桌子,擺上香爐,供奉了月餅、水果、水紅菱等。周娘子等一乾本地婆子都不在此處過節,和家人團圓相聚去了。
等月亮升上半空,婆子上前點燃香燭,張嬤嬤和李嬤嬤領著眾人一起祭拜了月神。完畢後,眾人調桌安椅,羅列杯盆,分吃供品,歡聲笑語好不快活。
李嬤嬤讓婆子把之前備好的一壇子惠泉酒拿出來篩好,和張嬤嬤對飲。芳官一看喜得湊上去:“媽媽賞我一杯吧,我先在家裡,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
李嬤嬤笑道:“你小孩子家,哪能吃酒,況且還要不要嗓子了?和姐妹們喝些蜜水飲子,豈不好。”
芳官討了個沒趣,便又回來和大家猜拳贏唱小曲兒。李嬤嬤那邊有了三分酒,被人起哄唱了一曲《琵琶記?賞秋》
【念奴嬌序】: 長空萬裡,見嬋娟可愛,全無一點纖凝。十二欄杆,光滿處。涼浸珠箔銀屏。偏稱。身在瑤台,笑斟玉斝,人生幾見此佳景。惟願取,年年此夜,人月雙清。
曲詞優美,格調清逸,眾人一時都聽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