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七公主,楚明珠覺得挺晦氣的,想找個地方緩解緩解心情,不料又遇到了尚書左仆射梁國公王橋家的大公子王文直從望花樓門口出來。
不等人家瞧見自己,十七公主立即背轉身躲走,心裡罵著今天到底是個什麼鬼日子!
七公主逛南風館並不能叫她多吃驚,因為她早就知道七公主是個裝逼高手,人前裝得賢良淑德,背地裡一肚子壞水,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說的就是她七姐這種人。
王大公子竟也來望花樓這種風花雪月之地,就讓楚明珠不能不感到驚訝。
要知道王大公子可不是她六哥那種繡花枕頭大草包。
王文直是大夏出了名的才子,品學兼優,一表人才,要不然也不能早早就被皇帝選為太子伴讀,進宮陪太子讀書。
王文直的父親是尚書左仆射梁國公王橋。
在皇帝還是秦王之時,王橋就投靠於他,在秦王府當了十多年幕僚,一直掌管軍謀大事,專門負責管理文牘。每逢寫軍書奏章,無需打草稿,停馬便可寫成,文字簡約義理豐厚,就連大夏高祖皇帝也對他讚賞有加,誇他了解機宜,足能委以重任,因為每當王橋替秦王去向高祖皇帝陳說事務,總能讓高祖皇帝覺得即便兒子在千裡之外,也好像就在對麵與他說話一樣。
王橋當年任秦王府記室時,每隨秦王出征平定一地,彆人爭著求取珍玩,他卻首先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將富有謀略和驍勇善戰的人安置在秦王幕府中,並與他們結成摯友,共同為秦王效力,比如“聰明識達,王佐之才”的杜克明就是經過王橋舉薦才受到秦王重用的。後來,王橋、杜克明、周昌、李恭等秦王府幕僚一起幫助秦王籌劃了太極宮北宮門政變,射殺了太子和齊王,打壓了他們的勢力,為秦王繼承皇位掃清了障礙。
秦王登基後,改年號為玉璋,封周昌的妹妹為皇後,又封周國舅為左武侯大將軍、趙國公。
李恭為右武侯大將軍,鄂國公。
王橋和杜克明一齊拜相,分彆任尚書左仆射、尚書右仆射,封為梁國公和萊國公。
大夏開國未久,許多規章典法都是出自王橋、杜克明兩位宰相之手。
王橋善於提出精辟的意見和具體的辦法,但是常常不能作決定,這時候杜克明就能將問題略加分析,立刻幫助皇帝做出決斷。兩個宰相一個善於出計謀,一個善於作決斷,所以皇帝稱他們二人是“笙磬同音、王謀杜斷“。
皇帝還在太極宮東北隅建一高閣,名為“淩煙閣”,繪像懸掛,用以表彰二十四位於大夏有功之臣,杜克明在其中位列第三,王橋排第五,鄂國公李恭排第七,而周國舅則是位居首位。
相比自己仕途上的功勳,嫡長子王文直的品學才智更讓王橋引以為傲,就連皇帝也向王橋表達過要招王文直為駙馬的意願,隻是要將哪位公主下嫁,有待商榷。
楚明珠在宮裡還聽過一種說法,說是皇帝曾向梁國公暗示過,要將十七公主許配給王文直,奈何梁國公硬是裝傻不吭聲。
楚明珠知道,自己的名聲不好,但梁國公的態度讓她很不爽。
區區宰相,再大還能大過她的皇帝老爹?梁國公府功勳再顯赫,不都是她皇帝老爹給的?如果她皇帝老爹要收回,那王家就屁都不是。所以,王橋這老東西拿什麼喬?
楚明珠不去管這傳言是真是假,總之從此和王大公子結了怨,看他不順眼。皇帝又特許楚明珠去淩煙閣旁的太子學跟著太子一起讀書,身為太子伴讀的王大公子就沒少被楚明珠暗地裡使絆子捉弄。
這王文直是個勤學上進、虛懷若穀的世家子弟,就算知道楚明珠那些小手段,也不會與她計較。
要不是剛剛在望花樓門口撞見王文直,楚明珠覺得自己差點要被王文直給蒙騙過去,以為他真的是個正人君子呢!
“嗬嗬!什麼長安第一才子,狗屁!比我七姐還會裝!”楚明珠搖了搖頭,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
其實楚明珠隻要在原地多停留一下下,就能知道自己誤會王大公子了,因為王大公子去望花樓並非去鬼混,而隻是要將自己在望花樓鬼混的弟弟王文愛給勸回家去。
“大哥,你真是掃興啊!”王二公子——梁國公王橋的次子王文愛一隻手捂在耳朵上,一臉不滿地看著他哥。
就在剛剛,他哥竟然揪了他的耳朵。
“你好好說話不行嗎?非得動手揪我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