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此人不姓劉,但既然是漢家子弟,諸夏帝胄,他自是希望對方能夠建功立業、重整江山,無論如何也不能令胡塵肆虐九州、中原百姓淪落胡虜之手!
目前看來,安祿山叛軍實力雖強,大唐的底蘊卻也並未耗儘,而且將星雲集——劉秀早就注意到平亂過程中出現的郭子儀等人,相信隻要那大唐天子李亨用人得當戰略不失,平定安史之亂都沒什麼問題。
他如此肯定,反倒讓群臣陷入了沉默。
——有沒有可能陛下你過於高估對方了?——又不是誰都是個秀兒!
這就好像一張普通難度的卷子擺在學神的麵前,學神一眼掃去:哦豁,小菜一碟!學渣咬爛筆頭,表情癡呆,亂塗一氣。
【遺憾的是,李亨終究不是漢光武帝劉秀。無論是才能還是心胸都遠遠不及。】
【他先是將兵馬交給帶著唐玄宗冊封新帝詔書從蜀中而來、自請領軍收複兩京的丞相房琯,結果大軍敗亡,一大批將領投靠叛軍,房琯也敗逃而歸。也就是說,唐肅宗李亨登基之後的第一戰就大敗特敗。】
【——站在後世的視角,實在不能理解他的行為。明明身邊就有戰功卓著的李光弼和郭子儀,卻將兵馬交給玄宗派來的丞相房琯,簡直就是拿戰爭當兒戲。無論這其中有怎樣的政治考量,都是亂彈琴!】
【經曆初戰大敗而歸,李亨終於做出正確的決定,將軍權交托給郭子儀等人,然而敵方大將安守忠不是一般人,連郭子儀都在他手下吃了虧。於是李亨又費儘心思拉攏來回紇數千兵馬,在郭子儀的指揮下,以朝廷官軍為主,回紇援軍為輔,終於一舉建功,取得勝果。這時,一個消息傳遍天下——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
【唐軍士氣大震,遂議收複兩京。】
【沒過多久,捷報頻傳。節度使李光弼大破蔡希德,斬首七萬;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大破賊將崔乾祐於潼關,收複河東郡……在郭子儀的指揮下,香積寺一戰大獲全勝,斬首六萬,叛軍將領棄京城而逃。】
【——至此,西京長安終於被奪回!】【東京洛陽,就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事實證明,李亨果然是李隆基的種,局勢稍有好轉,就能被他們自己送了。不怕敵人太強,就怕己方老大帶頭犯蠢。】
【——正如當初李隆基信任
宦官邊令誠,而防備封常清、高仙芝,與哥舒翰,結果導致潼關失守,不得不棄長安而逃。此時的李亨也犯了和他爹你人機一樣的毛病,天下尚未收複,便開始忌憚起武將來。】
【他一口氣派出包括郭子儀和李光弼在內的九位節度使,統領數十萬大軍,與敵軍決戰於洛陽,卻連一個統帥都沒設置,反而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負責監領各路兵馬。魚朝恩本就不是什麼好人,多次進諫讒言打壓郭子儀,而九個節度使地位相當,不設置一個最高統帥,又該聽誰的?於是,群龍無首、各自為戰的官軍在洛陽大敗,局麵頓時惡化下來。】
【本可早早平定的叛亂頓時得以延續。】
【天下百姓又要在煉獄中繼續掙紮。】
【——不知何時何日,才能得見光明?】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見狀,水鏡前的眾人再也忍不住開噴了, “果真是父子倆,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唐肅宗李亨也是,上風都能玩成逆風,什麼智障玩意兒!"
"搞什麼名堂!心胸不大,心眼挺小,大唐江山岌岌可危,就想著狡兔死走狗烹了?"唐高祖李淵氣得差點掀了桌子, "朕怎麼會生出這樣愚蠢的兒孫?"
…"其他人看向他的眼神頓時十分微妙。沒有自知之明的人都是這樣的嗎?
但考慮到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自家陛下李世民也在被打翻的“一船人”之中,被愚蠢的子孫連累,大家頓時默契地閉口不言。
——沒看陛下已經氣得快要炸了嗎?
平行時空的大漢,漢武帝劉徹的眉頭已經擰成了疙瘩。從安史之亂爆發開始,李隆基,李亨父子二人的表現就不堪入目,現在更是被他們蠢得不忍直視。
衛青和霍去病更是露出了直白的嫌棄。
看到越多後世昏君的操作,他們對自家陛下的欽佩之心就越濃,忠誠度幾乎溢出。
論軍事才能,劉徹可謂是零。但信任軍中大將,讓他們放心征戰,卻是基本操作。
總有人以為劉徹隻是運氣好獲得大漢雙璧,但倘若坐在他這一位置上的是李亨這等人,大漢雙璧又豈會有出頭之日?
甥舅二人對視一眼,頓時慶幸不已。
——生在這個時代,與劉徹君臣相得,是劉徹之幸
,又何嘗不是二人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