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的盤點已經結束,帶來的影響卻在不同平行時空的大唐發酵。
貞觀年間,為那枉死的大唐忠臣和百姓、飽受摧殘的大唐江山而痛痛快快哭了一場的李世民,整理好情緒後,連續幾天召開朝會召集群臣,商議大唐未來何去何從。
——將來之所以會爆發安史之亂的浩劫,其中誠然有李隆基錯誤決策之故,但大堂製度腐朽、弊端橫生的緣故也不可忽視。
今時今日盛行的均田製、府兵製等等良法,短短不到百年就崩潰瓦解,尤其是後來強征百姓入伍,簡直讓腐朽的府兵製成了民眾怨聲載道的惡法。至於唐玄宗李隆基使地方節度使集軍政財權於一身、儼然一方諸侯的奇葩做法,更是離了大譜!
李世民沒辦法穿越時空去教訓不肖子孫李隆基,也沒辦法穿越時空阻止安史之亂的發生,更沒有辦法穿越時空平定叛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據直播中暴露出的大唐種種弊端,想儘辦法提前解決而已。
既然均田製和府兵製在未來注定要崩潰,而未來的大唐天子又不能解決隱患,他這個老祖宗也隻好提前操心,趁著如今自己年輕力壯,大唐群賢畢至,集中所有人的力量,乃為大唐開創一條更美好的前路。
——或許他們沒辦法建立完美的製度讓大唐延續萬世,但至少能在提前得知天機的情況下規避未來的隱患,讓未來的大唐盛世不至於像天機中那樣曇花一現,讓安史之亂那樣的浩劫再也沒有爆發的土壤!
被李世民召集而來的群臣都充滿了乾勁。他們並不覺得陛下杞人憂天。
儘管如今的大唐欣欣向榮,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當下的製度同樣適合當下的時代,並沒有任何問題。按照道理來說,時移世變,未來的大唐天子和群臣應該根據時代來調整國策,做出最適合時代發展的決定,但誰讓這群子孫後代不爭氣呢?
——身為先輩的他們隻好勉為其難,在窺探到未來走向的同時,想儘一切辦法為這群不爭氣的子孫多多留下一些底牌了。
針對天機所暴露出來的種種隱患,他們群策群力構思解決辦法。如此即便他們去世,將來的大唐真的爆發了那些隱患,他們提前留下的答案便有了用武之地——當然了,要是他們的努力讓大唐走向嶄新的道路,原本的隱患不再爆發就更好了。
此外就是儘全力建設大唐——倘若大唐在他們手
中發展得比原本曆史更加強大,那麼就算子孫敗家,也夠子孫揮霍很久吧?
連續幾天的朝會開下來,大唐君臣統一了思想,國家機器全力開動起來,沿著消除隱患、多留底牌、建設大唐的方向前進。
每個人的心中,都燃燒著蓬勃的希望。
——未來的大唐,將會是怎樣的呢?他們為之期待著。
每一個時代都不缺乏聰明人,尤其是一個國家的最高層,聰明人從來不少。貞觀年間的君臣能夠想到提前消滅隱患、為後人多留底牌、發展壯大大唐,唐高宗李治自然也能想到,同樣召集群臣行動起來。
而平行時空的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祿山及其追隨者已經下獄待死,另一位罪魁禍首李隆基在天下民意的逼迫之下不得不下了罪己詔,擇日退位讓賢。
倘若隻是百姓怨恨,他還能在皇位上苟住。可如今,卻是全天下都在逼他退位。未來的安史之亂波及者何止平民百姓?
隻說李隆基棄長安而逃,留在長安來不及逃跑的官吏得見未來之景豈能不怨?再加上馬嵬之變,參與到兵變中的將士豈能不怕皇帝算賬?更何況後來李亨上位,父子鬥法,站在新帝那邊的人必然是大多數,而且大多數人又豈能接受如今的李隆基繼續當天子,不害怕李隆基哪天清算他們?
就連李唐宗室,都做出了決定。有野心者好不容易看到推翻天子的機會,哪怕自己上位的機會渺茫也不會放過;而沒有野心隻想安享富貴一生的人,一看到李隆基就想到安史之亂的浩劫,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都不能放心這樣的昏君繼續當天子。
被壓抑久了的皇子們更是蠢蠢欲動。
一時間,長安城暗潮湧動。
倘若沒有安史之亂這個“前車之鑒”做警告,想必所有人已經根據自己的利益推動最合心意的天子上位,好在剛剛播放完的安史之亂給了所有人血淋淋的警告——倘若繼任者又是個昏君,大唐的將來可想而知,李隆基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原因誰人不知?在這樣的前提下,名正言順的太子繼位為君,令大唐進行了平穩的過渡。
另一平行時空。
"臨淄王、不,庶人李隆基已經出京?"
聽到宮女傳來的消息,女帝武則天隻是淡淡地擺了擺手,表示知道了。宮女退下後,她還懶洋洋地歪在塌上。
帝王華美的皇袍披在這位女帝身上,象征著無上權力,儘管皮膚已經變得衰馳、發絲泛著銀白,失去了年輕女子所具備的青春美貌,她卻依舊散發著彆具一格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