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盛唐明月(1 / 2)

唐皇李隆基所在的天寶年間,迎來另一場變局,李隆基似乎很有可能被強行退位。

而其他平行時空,罵聲猶未平息。

睢陽發生的一切,突破了所有人的底線。

可歸根究底,該怪誰呢?怪張巡嗎?罵他的人自然也是有的,但更多的人亦明白其中逼不得已之處。怪安祿山嗎?儘管他已經身死,卻以一己之力掀開這場浩劫的帷幕,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難,自然要算在他身上。可最該罵的無疑是天子李隆基。

平行時空,女帝武則天毫不猶豫下旨,廢了臨淄王——她可不管李隆基所開創的開元盛世有多輝煌,反正最後都在安史之亂下淪落成泥。倘若讓天下百姓來選擇,恐怕寧願上位的天子是個平庸守成之主,儘管無法有所作為,也不至於敗壞天下罷!

開元盛世再如何輝煌燦爛,享受到最大好處的依舊是上層,百姓的日子就算比從前好一些,提升也有上限,可安史之亂的黑暗混亂,卻是將無數百姓打入了地獄啊!

是以,這一道旨意並未引來多少人的反對,民間的百姓反而紛紛鬆了一口氣。

……他們寧可不要那盛世,也不想被戰亂波及。盛世未見得能夠惠及到他們,可一旦天下大亂,又有幾家幾戶能得太平?

不過武則天也並非趕儘殺絕,隻是廢掉了李隆基的身份,以庶人之身輾轉流放各地。

倘若他能嘗遍民間疾苦,受到砥礪磨練,不僅心氣不喪,反而愈發奮發向上,從此更體諒百姓之苦,說不得將來還能重歸長安,列為繼承人選——畢竟,既然他能開創開元盛世,能力應該還是有一些的,在一群矮個子的李唐皇室中也算高個子。

當然了,倘若李隆基就此一蹶不振,這些後事也就休提。武則天大可選一個守成之君,隻要其安安分分不亂搞事就行了。

——至於說在李唐皇室之外另選人選,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遠近親疏乃是人之常情,她總不可能拋棄自己的子孫另選他人吧?否則將來九泉之下,又有誰為她祭祀?

念及此處,一代女皇也不禁惆悵一時。

……終究是一個難解的死局啊!……武周一朝,終究隻能曇花一現。

不知何時,水鏡中睢陽城的畫麵漸漸模糊消失,輕而淡的雲霧重新布滿了鏡麵——

【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安史之亂,誠

然是大唐建立以來麵臨的最慘痛浩劫,然而大唐國運未絕,遂有安祿山、史思明父子相繼自相殘殺,有李泌、郭子儀、顏杲卿、張巡之流前赴後繼、出生入死。】

【以區區數千人堅守睢陽十個月,張巡終究不負大唐,大唐卻有負於張巡,有富於睢城百姓!睢陽滿城百姓的犧牲,為郭子儀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讓朝廷得以收複兩京,讓大唐江山得以繼續綿延不倒。】

【但從此以後的大唐王朝,可還是人們心中那個“九天捭閨開宮闕,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世大唐?唐玄宗李隆基以後的大唐天子,又有幾人能夠名傳於後世?】

【——恐怕後世之人對中晚唐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一句“長安六陷,天子九遷”罷!】好家夥,這一句暴擊,讓唐玄宗李隆基以前的曆任大唐天子,都氣得血壓直升。"堂堂天子棄都而逃,這種事情哪怕隻做出一次,都足以令大唐丟臉幾千年!"“何況這還不是一次,而是九次,九次啊!”

李世民完全沒心思欣賞什麼異族酋長的歌舞,隻是死死盯著高懸的水鏡,恨不得仙人立刻就將那些個棄都而逃的皇帝曝光出來,把他們的名字通通都記在小本本上!

"——我大唐怎會有這般多的窩囊廢!"

唐高祖李淵氣得吹胡子瞪眼,他一拍作案,豁然從座位上站起:“二郎,看看你的子孫後代,看看他們乾的好事!"

李世民打出一排問號: "???"——父皇啊父皇,何必互相傷害呢?"朕的子孫不就是父皇你的子孫嗎?"李淵: "……"說的好有道理啊。他輕咳一聲,仿佛無事發生般坐了回去。

而鏡中人還在持續對他們發出暴擊——

【太宗皇帝馳騁天下,令番邦小國為之拜服,甘願為其殉死,共遵其為天可汗的時代,終究是過去了。那開元盛世的輝煌燦爛,從此成為了無數唐人心中的舊夢。】

【夢醒後,唯有天災人禍、山河無光。地方蕃鎮割據、中央宦官橫行,偶有天子企圖振興社稷,也不過是曇花一現,更多的大唐天子在醉生夢死中一日日擺爛,沉醉於溫柔鄉中一去不返。若是哪一日地方節度使一個不高興攻入長安,大不了學習先輩棄都而逃,將蜀地當做第二故鄉!】

【真真可以學劉阿鬥,樂顛顛來一句:】

/>【”——此間樂,不思長安也!”】

【偏偏這樣的大唐,曾經有過那樣夢幻般的開篇,卻像是煙花升到最高點後突然破碎,叫後人豈不哀哉,痛哉,惜哉!】

【偏偏這樣的大唐,仍有無數人癡心眷戀,為之捐軀赴難,出生入死。郭子儀不惜一生救火,張巡不顧身前身後名,更有域外孤軍為大唐獨守五十載——】

水鏡之中,一張偌大的大唐地圖浮現出來,星星點點光輝在每一個角落上升起,像是無數人的力量彙聚成了火炬,共同托舉起已經四分五裂的大唐,鏡頭不斷放大,最終定格在孤懸西域的地圖一角。

兩塊被染成斑駁彩色的地區出現在鏡中,分彆標注著“北庭節度”與“安西節度”。而鏡中人的聲音這才幽幽響起——

【天寶十四年的安史之亂,宛如一個分水嶺,截斷了大唐的盛世,將大唐王朝的曆史劃分成兩段,不僅大唐本身由盛轉衰,大唐在西域的統治更是急轉直下。】

【安史之亂時,為了平定叛亂,唐肅宗李亨詔令天下兵馬秦王,是以本該鎮壓西域各國的隴右、河西,安西、北庭等節度使,都紛紛抽調精銳前往中原,勤王平叛!而心懷不軌的吐藩便趁勢而起,一舉占領河西走廊,切斷了西域和中原之間的聯係,從此, “關隴失守,東西阻絕”!】

【就在中原忙著平叛的這段時間,土藩軍隊在河西攻城略地,大唐軍鎮紛紛淪陷,最終,居然隻剩下李元忠堅守的北庭都護府和郭昕堅守的安西都護府,由於與沙陀突厥和回紇結盟,這才得以幸存下來。】

【精銳部隊都被抽調往中原,留守西域的他們有多艱難可想而知,與中原斷絕消息的十餘年間,兩人始終不忘遣使奉表,多次派人回中原聯係朝廷,卻始終無法突破吐國占領的河西走廊,重新回到長安。】

【以至於他們甚至不知道大唐新君繼位,年號更替,卻始終在西域苦苦堅守。】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建中二年(公元782年),李元忠、郭昕二人派遣的信使,不遠萬裡繞道,從回紇等部落經過,終於抵達長安。長安城裡的天子這才知道——原來西域還有兩支軍隊在苦苦堅守,北庭和安西二鎮依舊飄揚著大唐旌旗!】

br />

【這一守,就耗儘了他們的餘生。】

【——公元786年,李元忠去世,楊襲古接替了他的位置,短短短年後,土藩軍隊大舉進攻,前來救援的回紇軍隊遭遇大敗,北庭都護府失陷,安西都護府從此成為了大唐落在西域地界的一棵獨苗。】

【自此之後,安西與中原的聯係再度斷絕,郭昕率領著西域最後的唐軍日複一日堅守在這片土地上,直至埋骨異鄉!】

【從他們接受任命來到這片土地上,不知不覺間,已經過去五十年。大半生背井離鄉,在西域出生入死,與大漠風沙為伴,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可曾眺望東方,靈魂隨夕陽一同前往那念念不忘的長安?】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咚,咚,咚。

沉重的戰鼓聲響了起來。

一聲又一聲。

節奏越來越急促的鼓聲中,漫天風沙自大漠儘頭卷來,殘破的古城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大唐的旌旗在城頭上高高飄揚。

白發蒼蒼的郭昕遠與滿城白發兵佇立在這麵旌旗下,挺直著大唐不倒的脊梁。遠處沙塵滾滾,大股軍隊來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