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天子出逃(2 / 2)

【然而,宋徽宗恐怕沒有想到,他的決定非但沒有令蠢蠢欲動的金國人收回南侵之心,反而加速了金人對宋王朝的圖謀。】

【兩次攻遼失敗,本已暴露北宋軍事實力的拉跨,張覺事件,又暴露了北宋外交上的虛弱,這個空有廣袤國土、眾多人口、以及豐盈錢財的國家,不過是一隻紙老虎而已。這豈能不令金國愈發蠢蠢欲動?】

【儘管張覺這個借口沒了,可隻要有心,還怕找不到借口嗎?更何況,以宋徽宗的德性,主動送上門的借口不要太多。】

【果不其然,新的借口送上了門來。】

【當初遁入夾山的天祚皇帝,眼看局勢愈發敗壞,不得不向西夏和北宋同時發出了求救信。而宋徽宗,居然答應了下來。】

【他甚至親自書信一封承諾天祚皇帝“待以皇弟之禮,位燕、越二王上,築宮室千間,女樂三百人”,準備派人迎接偷渡的天祚帝,誰知卻與金軍撞了個正著。天詐帝一看事情不妙,趕緊帶著殘兵敗將溜了溜了。隻剩宋人麵對金國使者的質問。】

【——你這濃眉大眼的宋國皇帝不老實啊,當初說好了攻遼滅國,結果你卻暗中偷渡遼國皇帝?交人!趕緊給我交人!】

【然而天祚帝已經溜了,宋王朝哪裡交得出人來?就在雙方扯皮之際,逃了那麼多回都沒被抓到的天祚皇帝居然落網了。金國頓時又失去了與北宋開戰的借口。】

【但不要緊,借口總是有的。很快,金國又找到了新的借口——當初約定歸還六州四十二縣時宋國答應的糧食還沒給呢!】

【此時與金國達成約定的趙良嗣早已因為觸怒宋徽宗而被貶,宋徽宗便派人告訴金使:趙良嗣的口頭承諾豈可為憑?】

【金人大喜:這下總算能開打了吧?】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蓄謀已久的金國以宋朝背信棄義為借口,分兵兩路,南侵而來,戰火瞬間點燃!】

雲霧散去,金國的大軍洶湧而來。連綿不斷的馬蹄聲仿佛天上轟鳴的雷霆,伴隨著大軍形成的“雷雲”,自北方席卷而來。

眾人卻還沉浸在宋徽宗操作帶來的震撼中,久久難以自拔。

好半天,他們才從驚愕之中回過神。然後,紛紛不約而同打出一個問號。——這都是什麼跟什麼啊???

先不說接收張覺這一決策究竟是對是錯,既然已經接納了對方,那就乾脆接納到底啊,被金國一通威逼就把人殺了算什麼?如此一來,往後還有誰敢投降北宋?而那些已經投靠的降將,難道還能安心為北宋賣命?他們就不擔心步上張覺的後塵?

“一國天子豈能如此首尾兩端?"哪怕是性格溫和的漢惠帝劉盈都狠狠擰起眉頭, “張宋既已投宋,便是宋臣。一國之君竟因敵國威脅而殺其臣,君王已失其道!"

而這居然還不是第一件離譜之事。後麵宋徽宗乾的事情一件比一件離譜。

雖說金國本就有南伐之心,宋徽宗毀諾隻是借口,可這家夥毀諾之前沒想過後果嗎?難道隻是想一出是一出,全憑衝動行事,完全不曾想過要如何應對金國的威脅?

但凡他對此早有計劃,這些所謂的毀諾之舉,傳到後世也不過是成竹在胸而已。

不過,宋徽宗可能有這樣的高瞻遠矚嗎?

眾人對此表示十二分的不信。

其他平行時空的人還隻是看戲,北宋的諸多平

行時空,君臣百姓都憂心忡忡。在他們的注視下,事情果然在往壞的方向發展,大宋的危機徹底降臨了——

【起初,金人的本意可能隻是南下打打秋風,但一個人的叛變讓局勢走向了宋金兩國都沒有預料到的局麵——這個人就是前遼國將領,後來叛遼投宋的郭藥師。】

【據說在他叛變之時北宋已經準備封他為王,但這個難得在宋王朝獲得極高優待的武將,最終卻選擇了率軍投靠金國。】

【有人說,他本就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也有人說,這是張覺之死帶來的負麵影響,宋王朝從那時就失去了降將之心。】

【無論如何,作為宋王朝在北方的屏障,郭藥師的叛變投敵簡直是毀滅性的倒戈一擊。在郭藥師的指引下,金軍攻破了宋國囤糧養馬之地,獲得了足夠的糧草;收納了郭藥師的叛軍,金國軍隊數量亦大大增加。有了郭藥師這個向導,人生地不熟的金軍就像是有了指南針一般長驅直入,金國鐵騎在中原大地上肆無忌憚地馳騁!】

【——直到太原城阻攔了他們的腳步。】

水鏡之中,映照出一片極其慘烈的戰場。如血的夕陽之下,一座古老的城池在敵軍的包圍中巍峨屹立,城牆之上遍染鮮血。

放眼望去,不斷有屍體從城頭上墜落。數不清的生命被戰爭的齒輪攪成灰燼。

一切都蒙上了一層血色。

水鏡之外,有人紅了眼眶,不忍再看下去。這冷兵器時代的血腥廝殺,除了天生冷酷心腸的人,有誰能無動於衷?

而太原城的居民更是驚愕難言。

他們萬萬不曾料到,居然有朝一日,能從仙人的水境之中窺探到自己的經曆。

相較於那些風光無限的王侯將相,他們的出場顯得如此平凡,他們不過是這戰場上數不清的小卒之一,有些人甚至剛剛出場便死去,在青史之上都不曾留名。

但正是這群無名小卒,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捍衛著太原城,流儘了體內最後一滴血。漢武帝霍然飲儘一杯酒: "真乃壯士也!"霍去病等名將更是讚歎: "這太原首將不凡,軍民亦是齊心,都是漢家好兒郎!"

或許其他人會感歎太原城居民的忠貞,但唯有身處此間的人,隻覺渾身上下發冷。

——若是可以,誰不想安居樂業平安到老?誰願意豁

出性命為無道昏君赴死?

當他們看見自己,看見自己的家人朋友,都是在多年後的戰爭中,心中湧出的並不是壯誌豪情,而是強烈的驚懼與憤怒。

兵臨城下之時,即便為保家小,他們也有付死的勇氣。但一切既然還未發生,更多老百姓的第一反應是舉家而逃,心中湧出了絕非驕傲自豪而是強烈的憤恨之意。

——既有蠻橫的金人,也恨昏庸的天子。

還有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忠臣良將對宋徽宗抱有希望,心中默默為水鏡中的軍居加油: “陛下不會放棄太原的,一旦得知太原的情形,必然會派兵來援……"

“沒錯,我們要對陛下有信心。”說話的人用力點頭,不知是不是在說服自己, "從前即便是再糊塗,關鍵時刻也該清醒了。江山危亡之際,陛下豈會—錯再錯?"

儘管他們已經接受北宋被金國所滅的事實,但在大家的幻想中,這個過程怎麼也得有來有回地激烈爭鬥一番吧?大宋天子總不可能不戰而逃,毫無抵抗地投降吧?

——正如南宋被蒙古所滅不也是好一番掙紮抵抗,直到最後一刻才君臣蹈海而亡?

這念頭甫一誕生,便遭到暴擊。

水鏡中突然浮現的畫麵狠狠打了他們一耳光。那位匆匆跑路的天子仿佛在嘲笑他們的天真。剛剛還在自我安慰、覺得宋徽宗或許有救的人紛紛閉緊嘴巴,陷入自閉。

事實證明,真有不戰而逃的皇帝。永遠不要高估大宋天子的節操,因為他們隻會一次又一次刷新你認知的下限——

【麵對氣焰衝天的金軍,太原軍民齊心協力、浴血奮戰,誓與太原城共存亡!】【而這時,汴京城中的大宋天子又在做什麼?】

【——當前線將士拋頭顱、灑熱血,無數百姓在金人鐵蹄之下家破人亡之際,宋徽宗將皇位傳給兒子,帶著心腹跑路了。】

【——他拋棄了浴血奮戰的將士、拋棄了流離失所的百姓、拋棄了自己的妻兒老小,也拋棄了大宋的萬萬裡河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