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汴京之圍(2 / 2)

就在汴京百姓欣慰之際,接下來出現的畫麵卻如晴空霹靂,將他們當場劈傻——

隻見鏡中時間流逝,不知不覺便到了晚上,夜幕深沉籠罩汴京。濃鬱的夜色之中,一紙詔書從宮中發出傳給各位宰執。

——皇帝他左思右想依舊要跑路!

夜色消散,黎明時分。當李綱入宮,出現在他眼前的便是"禁衛擐甲,乘輿服禦,皆已陳列,六宮褸被將升車”的畫麵,皇帝已經做出準備,隨時隨地就能出發。

這一幕同樣呈現在曆朝曆代平行時空。一股深深的悲哀在眾人心中升起。

尤其是平行時空的大宋百姓,尤其是汴京城的百姓,此時隻覺手腳一陣陣發寒。他們喃喃自語,質問蒼天。

"——這就是我大宋的天子嗎?""——這就是我大宋的天子啊!"

不知不覺間,大宋百姓沉默了下來。

唯有李綱的聲音,透著堅定不移的色彩,響徹在平行時空每一個人耳邊:

"……六軍的父母妻子,皆在都城,豈能輕易舍去?萬一走到一半他們跑回來了,誰來保護陛下?況且敵騎逼近,知道陛下車駕沒走遠,以健馬疾追,何以抵禦?"

這一回,大概是李綱的說辭太過有理有據,配合六軍“願以死守!”的高呼聲,宋欽宗趙恒終於

死心了,不再提棄都之事。

一時間,禁衛齊齊拜伏,高聲歡呼。

"萬歲!萬歲!萬歲!!!"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至少,禁軍們的喜悅並不能令鏡外的汴京百姓感同身受。看完李綱和宋欽宋之間你來我往的拉扯,李綱本人不嫌累,他們都看累了。與此同時,他們也對宋欽宗死心了。

哪怕最後宋欽宗同意留下來與汴京城共存亡,汴京百姓也不過是付以冷笑而已。

曆史上的他們不知其中內情,或許還會對天子感恩戴德,但全程看完宋欽宗被迫留守的經過,他們隻是覺得荒唐又好笑。

宋徽宗半夜逃跑的畫麵與宋欽宗幾次三番逃跑未果的畫麵在眾人麵前交替出現,大宋皇室的尊嚴從此刻開始蕩然無存。

無數大宋百姓暗暗咬牙,怒火焚心。

——當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好一對如出一轍的父子!

宋太·祖趙匡胤更是氣得倒仰。這一刻,他代表眾人道出了他們的心聲:"有你們這對父子,真是大宋的福氣!"

既然已經知曉這對父子的德性,大家也就不再對他們抱有期望,如此便不會失望。

是以,平行時空的眾人堪稱淡定地看著李綱“修樓櫓,掛氈幕,安砲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榻木,備火油”,幾乎將能安排的一切都安排上了;他們沉默地看著金國大軍兵臨城下,汴京守衛戰正式打響,三天三夜的慘烈大戰過後,金人鳴金收兵;又看著宋欽宗不等勤王之師陸續趕來,在汴京城尚未到最後危急關頭的情況下,就迫不及待遣使與金人議和。

對此,竟然並沒有太多譴責的聲音。漢武帝劉徹一開口就是老陰陽怪氣了:"居然沒有出城投降,還想著議和?"

實誠人衛青附和道: “陛下所言甚是,宋欽宗倒不是全無骨氣,好歹不曾出降。”一旁的霍去病無辜地眨了眨眼睛。

……這宋欽宗在陛下和舅舅心目中的形象是何等的軟骨頭啊,要求都這麼低了嗎?

換作他們大漢,彆說主動與匈奴議和,就算匈奴人想議和,都得試一試大漢的鐵拳。等被鐵拳揍趴下了,再談求和的事!

而這樣的一幕不止出現在大漢,此時曆朝曆代平行時空,輿論竟然出奇的“溫和”。

反正北宋是打不過金國的,以北宋天子的軟弱,議和不是早晚的事嗎

?大不了多交點歲幣,隻要不割地稱臣就是了。對於上貢經驗豐富的宋朝而言又不是什麼大事!

就連汴京百姓都安心下來。

若是交錢就能讓金人離開,保住他們一家老小的性命,這樣的結局也不算太壞。那三天三夜的慘烈大戰誰也不希望發生。是以,萬眾矚目中,宋金議和展開。

一張泛黃的古卷在水鏡上緩緩鋪開,你也出了金國開出的議和條件——

[犒師金銀絹采各以千萬計,馬駝驢騾之屬各以萬計。尊其國主為伯父,凡燕、雲之人在漢者悉歸之。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之地,又以親王、宰相為質。]

看著鏡麵上的三項條件,唐太宗李世民緊皺眉頭: "竟是如此獅子大開口……"

尤其是第二項條件,太原三鎮的重要性不必多說,無論如何也不能割讓給金國。

更何況,他可還記得太原城軍民如何拚死抵抗金人,倘若宋欽宗趙恒當真答應了金人的條件,豈不是放棄了太原城的百姓?

正在浴血奮戰的前線將士該有多麼絕望?

當他們在前線與敵人廝殺之際,等來的卻不是援軍,而是將他們賣給敵國的聖旨。隻要想到那一幕,就令人心冷齒寒。

"這宋欽宗該不會如此不智吧?"

太原三鎮的百姓同時仰頭望向水鏡,目光無比複雜,有擔憂,有忐忑,也有希冀。天子為民父母,怎會拋棄他的“子女”?……不會的,一定不會的!

然而,接下來出現的畫麵令他們徹底心寒,隻見宋欽宗毫不猶豫就要答應這些條件,李邦彥等人亦是開口支持,唯有李綱極力反對,堅決不同意金人開出的條件。

雙方隻好繼續談判,但條件變化不大。泛黃的古卷收攏又展開,浮現新的字跡:

[……需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匹,表緞百萬匹,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地,並宰相、親王為質。]

【為了滿足金人的議和條件,宋欽宗趙恒下令大肆收刮汴京上下,敢藏匿財產者通通以軍法論處,最終獲得金二十萬兩,銀四百萬兩,而民間百姓卻被收刮一空。】

【又有康王趙構主動請纓為質,宋欽宗趙恒欣然應允,還派出宰相張邦昌為質。】

【與此同時,一紙詔書自中書省發出

,輕而易舉就將太原三鎮通通舍棄。還好被李綱將這封詔書暫時攔了下來——】

[中山、太原、河間府並屬縣及以北州軍,已於誓書議定交割,如有不肯聽從之處,即將所昆州府令歸金國。]

水鏡之中的字跡是如此刺眼,仿佛由無數百姓的鮮血形成,宋欽宗上貢的金錢與土地從來就不屬於他,而是屬於大宋的每一個子民,其上堆滿了百姓的汗水與鮮血!

儘管李綱暫時攔下了割讓三鎮的詔書,但大家毫不懷疑,他根本攔不了多久。誰讓宋欽宗趙恒如今是鐵了心要議和,隻要金國願意退兵,什麼條件他都能答應。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十四日,一則好消息傳來,望眼欲穿的三大勤王軍終於到了。這一刻,大宋君臣欣喜若狂。】

【——這場戰爭似乎迎來了轉機。】

水鏡之外的眾人卻不見半分喜色。大宋君臣百姓失魂落魄地念叨著: "靖康?"——原來靖康之恥已經近在咫尺了嗎?所謂的轉機,恐怕隻是空歡喜一場吧?

鏡中赫然出現種師道的“種家軍”,姚平仲的“姚家軍”,還有折可存的“折家軍”。

【大宋軍隊數目暴漲,到達二十餘萬。按照原本約定,本該全部交由李綱管理。但大宋天子可是精修傳統技能,對抗外敵無能為力,打壓提防臣子卻信手拈來。於是,他“彆置宣撫使,令師道為之,以平仲為都統製”。本該接受統一指揮的二十萬大軍兵權頓時分散,軍令難以一統。】

【——以種師道的能力,守城本是綽綽有餘。奈何還有一個年輕氣盛的姚平仲,他不願意一心守城,偏偏李綱沒有采納種師道老成持重的建議,反而讚同姚平仲的主張,宋欽宗趙恒亦是更加欣賞姚平仲的驍勇。】

【後者遂率領七千人出城,夜襲金營,打算生擒完顏宗望,迎回康王趙構。誰知結果卻是損失慘重,狼狽而逃!】

【宋欽宗趙恒剛剛膨脹起來的信心“啪”地一下破滅了,也不再提抗擊金人之事,思來想去唯有一個念頭——莫如議和?】

【最終,坐擁二十萬大軍與汴京城的宋欽宗趙恒屈辱地簽下議和條約,全盤答應金國提出的條件,並以李綱和種師道為替罪羊,前者遭貶,後者兵權被罷。甚至下令宋軍放下武器,堅決不許與金開戰。】

【宋欽宗趙恒的所作所為激怒了太學的學子,

在太學生領袖陳東的率領之下,數百名太學生浩浩蕩蕩來到宣德門下,高聲為李綱叫屈,怒斥李邦彥等社稷之賊,強烈反對割讓三鎮之地,請求皇帝複用李綱而驅逐李邦彥等人,並將兵權交給種師道。不知不覺中,軍民不期而集者數萬人!】

眼看著水鏡中的人潮從數百人發展到數萬人,眾人都不禁為這股力量而震撼。

可震撼過後,他們對宋欽宗愈發不恥。

——汴京軍心民心可用,何以卻落得割地賠款的下場?自然是皇帝不中用啊!

唐太宗李世民隻感覺全身血液都沸騰了起來,他目光炯炯:“有二十萬大軍,又有如此民心,朕當率軍殺他三進三出!"

然而這股力量卻未能幫助宋朝抗擊外敵。最多最多隻能在內部發揮出作用——

眼看著退朝的李邦彥等人被群情激奮的眾人揍得鼻青臉腫,眾人依舊不散場,連登聞鼓都給敲壞了,開封尹王時雍隻能出麵,企圖以“威脅天子”的名頭勸退他們,沒想到眾人根本不吃這一套,反而一擁而上要群毆王時雍,王時雍隻能狼狽逃跑。而聲稱皇帝已經召見李綱隻是後者沒有按時出現的內侍朱拱之,更是被憤怒的人群碎屍萬段,另有內侍數十人一並被殺!

【憤怒的群眾給了宋欽宗趙恒一點小小的震撼,無可奈何之下,宋欽宗隻好妥協,複李綱右丞之

位,又宣種師道入城。】

水鏡之中,種師道的車駕在街道上穿行而過,眾人掀簾而看: “果然是種公!”

【發現皇帝沒有騙人,眾人這才散去。一場萬人遊行大示威就這樣落下了帷幕。事後宋欽宗趙恒卻算起了舊賬,不僅下詔誅殺害死內侍的帶頭人,還禁止伏闕上書,至於答應金國的議和條約,一概不變。】

【於是,割地、賠款、送人質,三件套齊全。主戰派的種師道等人通通被罷免。】

【宋欽宗趙恒本以為從此就可太平無事,在皇帝寶座上做他的春秋大夢,奈何金國不允許啊。隨著金軍一路南下,胃口也變得越來越大,從一開始的打打秋風演變到如今的納貢裂土,宋欽宗的軟弱反而讓金人的野心無限膨脹,欲發貪得無厭的他們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還能得到更多!】

【——事件的起因是率領西路軍的完顏宗翰,眼看完顏宗望達成議和,狠狠啃了一大塊肥肉,受挫於太原的完顏宗翰豈能甘心,便也派遣

使者想要狠狠勒索一把。】

【他的無理要求自然不可能被滿足。完顏宗翰乾脆縱兵南下,開始攻城略地。】

【——由此可見,所謂議和條約在金人眼中還不如一張廁紙,說撕就撕了。而宋欽宗又能如何?隻能硬著頭皮迎戰罷了!】

【宋金之戰,再次打響。】

水鏡之中浮現出大宋的地圖,戰火連綿,象征著金國大軍的紅色箭頭一路南來。

一幕幕戰爭場麵在所有人眼前掠過,無數的慘烈景象都被仙人以時間大法一筆帶過,眼前所見,天下無有一處安寧之地。

眾人震驚地發現,汴京又一次被圍了!

而這一次,才是真正的噩夢降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