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背景音樂響了起來。這聲音肅殺、深沉,大氣磅礴。
【這是嶽飛第三次參軍入伍。相較於前兩次為生計被迫投軍,這一次卻是為了保家衛國。某種熾熱的情感在他的內心燃燒著,讓他每戰臨敵,悍不畏死,屢立戰功,逐漸在軍中傳出了“敢死”的聲名。】
【然而,僅僅隻是個低級軍官的他又豈能左右大人物的決策?正值金軍第二次包圍汴京,靖康之恥就要發生,嶽飛所在的部隊身處相州,受到康王趙構這個河北兵馬大元帥的統轄,趙構卻早就被金人嚇破了膽子,根本沒有救援汴京的意思。他假裝派兵南下(嶽飛就在其中),揚言要救援汴京,自己卻悄悄北上,逃往大名府。】
【趙構的這一番操作之下,南下的部隊勢單力薄,根本無力救援開封,最後隻能引兵北上與趙構會和。懷抱著滿腔熱血、捐軀赴國難的嶽飛,隻能在迷茫與不甘中隨之北上,焉知這一去就再也難回故鄉?】
【他卻不知,就在他離開不久,金人占領湯陰,他的妻子改嫁,隻剩老母幼子孤苦無依。而有此遭遇者,又豈止嶽飛一人?將士們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為大宋出生入死,卻連家小都或許難以保全!】
【這一切,究竟是誰的罪過?】
【身為罪魁禍首的趙宋皇室絲毫不以為恥——徽宗欽宗父子出賣子民、苟且偷生,趙構亦是割地
求和,一心逃跑。或許他唯一做的一件好事就是一心逃跑之時還給宗澤撥出了一萬兵馬,嶽飛就在其中。】
【來到宗澤的麾下,嶽飛終於有機會再次與金軍交戰,他奮勇爭先、舍生忘死!】旗旗高展,鼓聲震天。
兩支軍隊如洪流一般碰撞在一起,激蕩的“浪花”之中,隻見嶽飛披頭散發,將鐵鐧揮舞得密不透風,大片大片血花在他周圍飛濺,鮮血染紅了他的衣甲與兵刃。
一幕又一幕畫麵在眾人眼前閃過。
那是每一次局部交戰中
嶽飛殺敵的畫麵。
儘管此時的他隻是一個小小的八品武官,放在戰場上並不起眼,但他悍不畏死的衝鋒,卻像燃燒的火焰般感染著每一個人。
正是無數人的奮勇,造就了十三戰皆捷。——他們用事實證明,金兵並非無敵。——讓金兵無敵的,是天子的怯戰之心。
病榻之上,老將軍宗澤望著水鏡之中這一幕幕熟悉的場景,不知不覺老淚縱橫。“金人不可怕,三軍用命,必可戰而勝之!”他拍著床榻, "過河!過河啊!"
【儘管宗澤一心驅逐金兵,卻終是勢單力薄,孤軍奮戰,到最後,更多的兵力都被趙構交到了畏敵怯戰的黃潛善手中,嶽飛所在的部隊就不幸變成了其中之一。當金軍攻破汴京,康王趙構逃往應天府,嶽飛作為一名偏裨武將,亦隨之前往南京。】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趙構於應天登基稱帝,改元建炎。長期養尊處優、與其父一般好色無度的趙構並沒有收複山河的雄心抱負,儘管礙於形勢暫時任命李綱為宰相,他內心深處始終隻想要屈膝求和。】
【嶽飛卻不知道這位天子的真麵目,隻以為他是被投降派的黃潛善與汪伯彥迷惑。身為低級武官的嶽飛不顧人微言輕,也完全沒有考慮過後果,在一腔愛國之心的驅使之下,上了一篇浩浩蕩蕩的千言書。】
【洋洋灑灑數千言,嶽飛毫不客氣地指責黃潛善二人不能順應天子的心意恢複故土,迎還二聖,反而帶著天子跑路,隻想苟且偷安,毫無遠大誌向,辜負百姓期望,並請求天子親率六軍渡河作戰。】
清風浮動,一篇泛黃的書稿從水鏡上空晃悠悠飄下,將慷慨數千言呈現於眾人眼前,放眼望去,唯見滿腔愛國之誌。
眾人聽見一道堅定不移的男聲——
"……為今日之計,莫若請車駕還京,罷三州巡幸之詔,乘二聖蒙塵未久,虜穴未固之際,親帥六軍,迤邐北渡。則天威所臨,將帥一心,士卒作氣,中原之地指期可複!"
【隻能說,嶽飛對趙構未免期待過高。黃潛善看到了恐怕都要喊冤叫屈:他哪裡沒有順應天子的心意?分明就是完美順從了天子的心意!隻想苟且偷安、毫無遠大誌向、辜負百姓期望的人,分明就是大宋天子趙構——這麼一個被金軍嚇萎了的人,嶽飛還叫他親率六軍作戰,他敢嗎?在趙構眼中,
這隻怕就是讓他去
送死吧!】
【一篇字字珠璣的奏書,卻讓當權者惱羞成怒。從皇帝到宰執,都仿佛被人撕破了不存在的新衣,露出了一身白花花的肥肉!】
【而過於直率敢言的嶽飛,也因“小臣越職,非所宜言”,被罷職去官,還被削除軍籍,趕出軍營,僥幸活得一命,落得一個“孤孑一身,狼狽羈旅”的下場。】
水鏡中的背景音樂已經轉為淒涼婉轉。
嶽飛落魄的背影出現在每個人麵前。望著他離開的背影,眾人心中不由一哽。
儘管目前還不曾看到他有多麼亮眼的功績,但旁觀過他這二十多年起起落落的人生曆程,很難有人不喜歡他。
他不像冠軍侯霍去病那樣,一出場就大放奇光,萬眾矚目,更像是大家身邊每一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有坎坷,有磨練,有衝動,有熱血……他給人的感覺是如此親切。
看他毅然拜彆老母妻兒參軍,眾人心中都忍不住湧出擔憂;看他奮勇殺敵,眾人都仿佛隨他一起殺敵,心情無比激動,熱血瘋狂上湧;看他無可奈何前往應天,位卑不敢忘憂國,秉筆上書千言,所有人都仿佛被他心中那股愛國的火焰點燃。
大家發自內心想看到他實現理想。
不知多少人不知不覺變成了嶽飛的粉絲。
然而,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這一刻,無數人對趙構破口大罵。
"狗皇帝!如此忠臣說削就削?"
"這大宋江山不是你趙家人的嗎?"
"真恨不能殺了這個狗皇帝!"
【幾多出生入死,卻被打回原形!】
【換做任何一個人,隻怕都要心灰意冷了。就算不因此黑化叛國,多半也會歸隱山中,不問世事。可嶽飛卻沒有放棄。】
【他征戰沙場,出生入死,是為儘忠報國、拯救黎民,而不是為了高官厚祿、富貴榮華。既然如此,沒有了軍職和官職又怎樣?】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隻要胸膛中這顆心臟還在跳動,隻要身軀中一腔熱血沒有熄滅,隻要踏上戰場的初心不曾改變,就足以奮戰到底!】
【他奔赴河北,加入抗金前線。】
“好!”
諸多平行時空的酒館,情緒投入的人猛地一拍桌子: "大丈夫正該如此!"
“豈可因一時困厄而放棄!”
【在這裡,嶽飛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河北西路招撫使張所。在張所的賞識下,他從白身連升數級,當上了統製。不久後,又在都統製王彥的帶領下赴衛抗金。】
【嶽飛這七千人出發不久,後方突生變故。主戰派的宰相李綱被罷免,張所亦被貶嶺南,南宋小朝廷一心求和,王彥所率領的隊伍成了一支無依無靠的孤軍。無可奈何的王彥隻能以穩為主,暫時持重。】
【這無疑令年少氣盛的嶽飛十分失望。他多次責備王彥膽怯,王彥卻對這種欺淩上司的行為予以包容,始終未做表態。嶽飛卻隻覺憋屈。一氣之下,他率兵出擊!】
激烈的戰鼓聲奏響,鏡中出現激動人心的一幕。隻見嶽飛奮勇當先,擊敗敵軍,又奮力揮舞著搶來的敵軍大旗,勇不可當。
他身被十餘創,幾乎整個人都被鮮血染紅的身影,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人眼裡。
一時間,各軍士氣大振。
"衝啊!衝啊!衝啊!"
水鏡之前的眾人眼看著宋軍在嶽飛的激勵之下如同猛虎下山,一連兩戰連敗金軍。眾人的情緒也不免被感染。
激烈的叫好聲,鼓掌聲,同時響起。
"殺得好!""彩!彩!彩!"
"好男兒當如是!殺賊!殺賊!"唯有精通軍事的將軍們憂心忡忡。
"如今河北已成金軍大本營,區區七千人,一旦被大軍包圍,後果難料啊!""嶽飛的戰績越亮眼,就越危險……""敵眾我寡,王彥的顧慮也有道理……"
在他們憂心忡忡的注視中,戰局果然發生了變化,向著不利於宋軍的方向發展。
【大概是宋軍的戰績過於突出,消息傳出去之後,金人大驚——以宋軍的戰鬥力,居然連敗金軍,莫非是宋國大軍來了?於是,數萬金國大軍浩浩蕩蕩殺了過來。】
【這下子,王彥傻眼了。】
【此時此刻,唯有血戰到底!】
【經曆
一番慘烈的廝殺,王彥死裡逃生、殺出重圍,帶著七百多員殘部退守西山。他們在臉上刻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大字,誓要與金兵廝殺到底。而兩河百姓也紛紛響應,最終,王彥竟聚眾十多萬,與金軍作戰數百次,收複數百裡山河。】
【——八字軍的威名響徹天下!】
【此時,同樣突圍而出的嶽飛正率領著自己的部隊在太行山一帶苦戰,當他聽到八字軍的消息,意識到自己從前的錯誤,頓時隻身前往王彥的山寨,向其謝罪並借糧。】
【不過,王彥並沒有收容他,也不肯借糧。他仍然對這個桀驁不馴的部下心懷成見,但見嶽飛離散之後還肯重歸軍伍,而非落草為寇,便告誡其繼續為國儘忠。】
【……在王彥這裡碰了壁,嶽飛也不氣餒。他回去率領部將繼續在太行山苦戰,一舉擒獲金將拓跋耶烏,不久後又單槍匹馬刺死金酋黑風大王,上萬金軍都倉皇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