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秋如坐針氈,心理上備受折磨,而皇帝李景翎那邊也不好過。
李景翎雖年輕,但卻並非蠢鈍之人,看出了百官勳貴世家舉薦貴女入宮這件事的明麵好處還有隱藏下的危險。
好處自然是可以籠絡各方勢力增強自己的權力,但危險卻是若那些貴女入宮後占據了所有的高位,那麼很可能無論在前朝還是後宮,他都會受到極大的掣肘。
非但如此,皇帝李景翎焦頭爛額之下,還要另外恩賞裴太師,誰讓裴太師大公無私的德行美名已然傳遍天下,他若是一點表示都沒有,那麼他這個本來初登基還沒有建立聲望的皇帝,名聲就更差了。
於是又加封了一次太傅太保,可持節佩劍入朝見帝不拜。
加上先帝之時已有過如此加封,這樣一來,裴太師便是兩朝帝師了,朝野對此一片讚譽,也誇當今是個知恩且親近賢臣的天子。
皇帝剛剛鬆了口氣,但他萬萬想不到,他的好嶽母在這風口浪尖上搞出了一件大事來。
………
王家貴女二九年華,是京中有名的美人,也是這次入宮為妃的熱門人選,竟遭人暗害在胭脂水粉裡下毒,毀了容顏。而經查清,下毒的那名侍女竟是被宮中蘇夫人的親母所重金收買。
王家當即向京兆府報案,將此事鬨大,揚言要嚴懲凶手,哪怕是未來皇後之母也絕不罷休。
待皇帝和蘇玉秋得到消息時,此事已經在京中傳得沸沸揚揚,即便是皇帝也無法阻止京兆府依律查案,並將蘇母帶來審問。
不到一日工夫便查明了真相,人證物證確鑿無誤,的確是蘇母故意使人謀害王家貴女。
實在是蘇母這事做得太粗糙,也太沒腦了,而且京兆府尹稍稍一威嚇要上刑先打二十杖,再配上找到的證據,蘇母就嚇得一股腦什麼都說了。
此事起源於蘇母在宮中見到那王小娘子生得太過美貌,擔心入宮後會與自家女兒爭寵,加上身邊的婢女獻上計策,蘇母耳根子軟,又著實擔心女兒失去寵愛地位,連帶拖累蘇家,便動手害人了。
能坐上京兆府尹這個位置的也非能力平庸之人,而且還是裴太師底下的官員,倒是在辦案之前給裴太師遞了消息,問可有什麼需要顧忌考慮的。
裴太師隻回道秉公處理便可。
此事出於婦人嫉妒之心,但卻並非那麼簡單。
裴家既已退出皇後之爭,裴太師自然也是置身事外,兩不相幫。
京兆府尹派去蘇家的捕快,隻找到了一具墜井的婢女屍體。這下蘇母更逃不了罪責,畢竟是她使人尋來毀容的毒藥,又重金買通了王家貴女的貼身侍女,指使她在妝粉裡下毒,毀了王家貴女的容貌。
不知是王家所為,還是其他勢力在暗中推動,令蘇母為女爭寵毀人容顏的事在京城甚囂塵上,議論紛紛。
且朝堂上已出現許多官員奏議,直指有其母必有其女,蘇氏德行有虧不堪為後。
………
“此計倒是毒辣。”顧然歎道。
不乏有聰明人能看出此案的問題,比如那先挑唆蘇母,後自殺墜井的婢女,隻知是蘇母在集市上買來的婢女,在入蘇府之前的身份來曆底細一片空白,再比如官宦貴女的貼身侍婢,向來是忠心耿耿家生子或簽了死契,怎麼會因為簡單的見錢眼開謀害主子。
但這一切的結果,在蘇母主動跳進陷阱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
“要麼她以死謝罪,要麼蘇家失去皇後之位。”
在裴太師拿此事來考問她時,顧然毫不猶豫回道。
裴太師又追問道,“那你認為是那種?”
顧然淡淡道,“大概是前者吧,而且不會太久。”
因為這會是很多人樂意看到的,包括皇帝,也包括蘇家。
皇帝愛惜未來皇後的名聲,也愛惜自己的名聲,不能有這樣的嶽母。而蘇家為了前程富貴榮華,恐怕也會選擇犧牲蘇母一個人。
裴太師麵帶讚賞地點了點頭,換成裴大郎和裴二郎來回答這個問題,恐怕還半天摸不著頭腦。
這也是為什麼裴父隻敢讓他們擔任領著虛銜爵祿的小官。若是放在稍微重要些的位置上,早就掉進彆人的圈套裡,不知道要死多少回了。
官場浮沉,向來凶險萬分,任何事情都可能成為他人攻擊的把柄。
而小女兒裴蘭昭原以為自小養在深閨裡被保護得太好,對這些魑魅魍魎一無所知,倒是他錯看了。
僅憑一些微末細節,蛛絲馬跡,她便能窺出真相來,並且善於揣摩人心,猜到了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
裴太師不由得感歎道,他的女兒,比他想象得還要聰慧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