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香江黐線(加更)(2 / 2)

從置牛大戰裡扣去亂七八糟的雜費,她收入了8萬多元;這一輪的香江天線,她一路搶著收購下來,平均2元每股,足足收了4萬股。

推著蘇阿婆往走道那邊走去時,那些瘋狂股民臉上尚未褪去的夢幻潮紅,竟是宛如將要滴血一般妖異。

人置身在這個大時代中,根本就無法再獨善其身。

但就像俄羅斯方塊一樣,合群之後,消失的就是自己。

秋風起,蟹腳肥,家庭條件都已經寬裕不少的蘇、王兩家,正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新鮮買回來的大閘蟹。

“那個香江天線說是發明了一種可供家庭使用的天線,是不是真的?”王嘉遽興致勃勃地問。

他們兩兄弟還小,學習又懶散,不像蘇韻那樣懂什麼股市風雲;不過,自從蘇韻帶著王家人炒了一個月股之後家裡待遇飛升,就滿心都是關注著股票的消息了。

“要是這次還能賺錢的話,那麼我和嘉祥,就都能買一把新吉他作為新年禮物了!”王嘉遽越說越興奮。

蘇韻看了一眼那個被王嘉遽盤得油光水滑的舊吉他,又想了想昨晚他拿回那張慘不忍睹的成績表後遭遇了一通男女混合雙打的事,便沉吟片刻,道:“天線這種東西……其實呢,你阿媽昨晚用來打你的晾衣架捊個造型豎上樓頂,也可以叫做一條天線了。”

飯桌一乾人等:目瞪口呆。

“這是一個泡沫,在破滅之前,我們就要跑路了。”蘇韻最後總結道。

因為……凡是泡沫,就必定是會炸的。

六個星期後的1973年1月23日,香江天線已升至30元的曆史最高位。

報紙雜誌正在照著武俠的口吻,形容香江的經濟已經是“打通任督兩脈後,武功大進”的熱火朝天時;一個“隻要在大廈頂層豎上一根鐵線,也可以接收電視信號”的消息同時也不脛而走,狠狠地打破了這一番熱鬨煙雲。

早就趕在股價最高位時全部拋售的蘇韻最後一次沉默地走出交易所門口,看到的,便是一片繁華美夢破滅的混亂場麵。

“股市急跌初期,股民前仆後繼地飛身跳入金魚缸、擠爆交易所,想趁低吸納,結果現在卻反手被困!各位觀眾看看這些人的模樣,像不像街市上一隻隻被紮好套牢的大閘蟹……”聞風而來的各個媒體,正在吐沫橫飛地解說著股災過後的場麵,言語之間儼然是對後悔不已的股民進行著敲骨吸髓的惡毒。

“不但是股市震蕩,香江天線這個欺世盜名濫竽充數的空殼公司,甚至已經演變成了國際笑話,更有理性的股民將其戲稱為‘香江黐線’……”

舊時的香江還是以做服裝、黐塑膠花等產業,以及憑借深水良港優勢而生的航運為主,又逢大逃港熱潮帶來了整個城市的人口爆炸,以至於這些輕工產業裡遍布工時廉價的工人和趁著空閒領物資回家製作的臨時工。

所謂“黐線”的由來,就是工人為了多賺點錢養家糊口,日做夜做黐塑膠花,黐到整個人頭昏腦漲暈暈乎乎,就促使了罵人發神經都是你“黐膠花”啊——延伸到後來,電子產品盛行,工人們改黐膠花為黐線路,這一句罵人的詞彙就重新演變成“黐線”……

這般隻要用點腦子細想都知道不可能的東西,卻造成了一個敢上、一群敢炒的瘋狂場麵,可不就是全民黐線。

“那邊有人跳樓啦!”隨著一聲驚呼,那群吐沫橫飛的記者便又急匆匆地扛著長.槍.短炮蜂擁而去。

滿目蕭條之中,蘇韻忽然就明白了,從前看那部講述股市震撼人心的電視劇裡,那一句“逢人領遺產”的由來。

她現在超過五百萬的身家,其中也許有著資本大佬們的一絲毫毛,但更多的,應該是某些股民家庭的血和淚。

後悔嗎?

不會的——因為她手上這些資金,會遵循著她的良心和目標用在正途,而不是化作資本大佬再一次收割無辜人民血肉的鐮刀。

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到。

作者有話要說:1000收藏的加更送達(*/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