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第80章:夏夜趣聞(1 / 2)

最近的年代裡,戰爭的深淵、信仰的危機、經濟的震蕩以及叛逆一代的茫然,已經是成為了這一代人民內心深處的恐慌。

無論是冷戰還是蜜月,不管是美國還是世界,其實每一個地區、每一個人,都無可避免地被籠罩在未知前路的可怕陰影之下。

與此同時,誕生的就是叛逆狂野火花四射的新好萊塢電影。

但現在,那些平靜水麵之下的危機,似乎亦隨著上層政策的變動,而放緩了到來的腳步。

於是乎,以《大白鯊》這種標誌著好萊塢“偉大的平凡人”這一傳統主題,就再次冒出了頭。

從庫布裡克之前的說法裡,蘇韻是自一開始進組就知道,斯皮爾伯格其實並不太喜歡這部未來會讓他名利雙收的《大白鯊》——因為他曾經有著的是做一個藝術家的夢想,而不是為了汲汲於名利,從而拍出一部又一部隻為賺錢的流水線電影。

畢竟還是個年輕人,多少都帶著點視錢財如糞土的清高。

不過,清高總得在金錢的打壓下低頭,所以斯皮爾伯格才會為了環球“拍完這部電影以後你想拍什麼就拍什麼”的這個承諾,投身到了《大白鯊》的拍攝中。

不情不願的人員加上技術不到位的技術,再加上缺乏相應的模型製作知識,模型入水故障不斷、周邊人員清理困難等問題致使了多次重拍的惡性循環,最後就必然會出現拍攝周期的不斷拉長和影片預算的逐步升高這兩個結局。

好不容易熬過了資金和技術的危機,現在正處於平穩的時期,蘇韻相信,提出一點有建設性的意見,應該會很容易被斯皮爾伯格采取。

而且,原本純商業性質的“普通人”冒險驚悚片添上了經久不衰的環保內核,這也是與他本來不甘心拍攝純為賺錢的商業片的想法一致。

因此斯皮爾伯格在和蘇韻詳細商討了一番之後,就在劇本中添補上了這一個小細節。

有關這一個細節的補充,後世對此的評價就是:目光長遠準確的偉大人物總是會對一切都常懷悲憫與畏懼之心,而那些蠅營狗苟的小人,卻隻會顧及眼前的利益而不顧禍延子孫的警告。

嘲的就是某些為了利益而造就了小事化大滔天巨災、並且還不願承認不願道歉不願補救,隻想著拖上全世界一起下水遭殃的腦殘。

當然了,這個時候的蘇韻等人,尚未能知道後世的現實竟要比虛擬的故事都要“精彩”。

目前,在斯皮爾伯格因為得到了足夠的投資而開始重新編排起劇本的主線和細節時,一名反對者跳了出來。

“我承認,蘇的細節補充得不錯,但結局的修改我並不同意。”說話的人正是《大白鯊》的原著作者彼得·本奇利,因為是原著作者的福利,所以他就在片中客串了一位報道海灘盛況的電視記者,算是過了一把親眼目睹自己的文字故事即將會變成動態影畫的癮。

“既然你們無法打動格裡高利·派克,那麼原本的結尾致敬情節就不應該修改——否則這就是對作品的褻瀆!”本奇利看完修改後的結局,頓時展現出了自己的不滿之意。

“但這樣修改後的結局有爆點,能更好地抓住觀眾。”斯皮爾伯格耐心地解釋道。

本奇利扶了一下眼鏡:“所以呢?爆點就是所謂的大白鯊被氣瓶爆頭的情節?這完全就不符合實際!”

“但影片本來就是脫胎於實際而又脫離於實際。”蘇韻插話進來:捫心自問,她是更喜歡斯皮爾伯格修改後的結局的——無論是作為一個觀眾還是作為一個電影從業人員,氣瓶爆頭的影音刺激絕對就是要比緩緩失血的平淡來得吸引眼球。

或許從文字上看,能感受到那種隨著時間逐漸流逝的恐慌和燃起的希望;但在一部定位是以商業為主的電影時間裡,戲劇性和具備視覺衝擊的結局,就是最佳的結局享受。

毫無疑問的,斯皮爾伯格即使是不太情願的開始,但在正式上手之後,也是立刻就動用起了他敏銳的商業觸覺來對劇本故事進行了相應的改動;相比之下,原著作者本奇利那外行指揮內行的堅持,就成了拖後腿的一個障礙。

所以說是絕對不能小瞧一直保持著溫和性格的人,因為這些人一旦生起氣來,那可要比平時脾氣不好的人都要凶。

這一輪的爭議,就以本奇利被“請”離了拍攝現場告終。

看到斯皮爾伯格突然從溫和派變身為暴君,蘇韻也是默默歎了一聲:這如出一轍的不同意就滾蛋的強權操作,難怪斯皮爾伯格和庫布裡克這倆忘年交好兄弟,即使明麵性格南轅北轍也照樣能聊到一塊去了……

敢情私底下都是不容質疑的絕對控製心理。

至於影片取得巨大成功上映後,被請離拍攝現場的本奇利在采訪裡表示修改的結局十分精彩,那時的爭論是他有些狹隘了的收場,那就是後話了。

這邊廂,斯皮爾伯格對蘇韻的好感又是增加了不少:能和他心靈上想法一致的人不多,更彆說蘇韻還是師從過他偶像、又出手幫忙解決了劇組資金問題的小天才小金主。

本來和土豪做朋友就是一件讓人趨之若鶩的事,而且蘇韻還是他的“理想型”:斯皮爾伯格年輕時就幻想過自己未來是個天才,夢想就是想做一個年輕的天才導演,可惜事與願違——他拍出那部在康城得獎的《橫衝直撞大逃亡》時,已經是他不願提及的28歲“高齡”了。

而且有小道消息說,他為了讓自己顯得年輕有為,還特意把年齡改小了2、3歲。

蘇韻吃到這個瓜時其實挺茫然的:原來除了明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會把年齡改小之外,做導演的也喜歡搞這樣的操作方便拗人設啊?

對於這個問題,斯皮爾伯格倒是沒有什麼表示:因為相比於蘇韻年紀輕輕就已經奧斯卡在手名利雙收,他現在卻是還得為了恰飯問題而和難纏的鯊魚與不喜歡的工作激情對乾。

沒關係,成不了自己最想做的人,和自己最想做的人做朋友也是差不多的……

因此,斯皮爾伯格這個不知應當算是童心未泯的成人還是一個過分成熟的老頑童,在麵對蘇韻時,是最最沒有架子的一個合作者。除了讓她跟在身邊學這學那之外,還很是“過分”地放手給了她第二攝製組的主導權,硬是讓她以稚童之齡拿到了助理導演甚至是副導演的權利。

這樣的騷操作,自然是引得人們頗有想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