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立春一過, 轉眼就已是年廿九除夕夜。
時近年節,地裡的活基本已經不多,人人都在這難得的冬日裡, 享受著一年到頭難得的輕鬆日子。
村口的老榕樹邊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歇息的好地方,即便是北風呼嘯的時候, 也照樣有著七大姑八大姨大姑娘小媳婦等, 聚在樹下趁著日光做點輕省活。
逢年過節, 正是新年新氣象, 熬過了昔日的天災禍劫和全國悲慟,趁著這動亂平息新政將來的好時機,不少人的臉上也總算掛上了久違的笑容。
“哎, 你們聽說沒有, 我們這裡的電影院今晚要放電影!”
這年頭的大陸彆說農村, 就連城市裡電視機也還是極其稀罕的玩意, 能有電影下鄉播放,就已經是廣大人民群眾難得一見並且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
“當然聽說了, 這電影就是洋人的那些影畫戲是嗎?”
“前些日子咱們隊裡那些知青,就為去市裡看第一場而爭破了頭,就為了爭那個什麼電影解說員的位子!”
“這解說員是什麼東西啊?”
“哪個什麼東西,就是他們這些讀過書的人先看,看完了理清故事是怎麼說的,然後就在放電影的時候給我們講明白這個故事說得是啥意思。”
“哎,這敢情好啊,我這種沒讀過書的人,就怕看不懂那洋玩意!”
其實也不止是廣大農民對“電影解說員”這一個名詞頗感新鮮,就連大城市不少人和應邀前去參加首輪播映的知青們對這個也是覺得新鮮極了:這不就是看電影嗎?還需要有人像講課一樣揉碎了給彆人說清楚這裡麵講的是什麼故事?不是直接看就可以了?
殊不知,想出這個方法的蘇韻也是費煞了一番苦心。
現在大陸正處於動亂剛過百廢俱興的階段, 認字的人都不多,直接就這麼把電影按照宣揚文化的政策下鄉播映,多數時候隻是讓人看個熱鬨和新鮮,隻能看到外麵表麵的繁華,而不是真正觸及到“開眼看世界”這個核心。
到時候被誤解曲解,說不定又是一次人們合力批判資本主義思想的混亂,到頭來反而弄巧成拙。
因此那時弄好了配音的蘇韻,在電影於滬市和周邊市鎮開始第一輪播映時,提交了把周邊農村的知識青年邀請過來看第一輪播映並且前期加設“電影解說員”一職的申請。
蘇韻這種在首都掛了名的愛國藝人,又是曾經力援唐城以及主動提出了會把電影利潤的一半捐出來作為災後複興建設資金的,再加上有政策的支持,這個申請很快就得到了肯定的回複。
滬市這邊在國慶後就已經開始播放,大城市平均知識水平相對較高,即使勞動人民當場看不太懂也會有旁邊的知識分子為其解惑,蘇韻偽裝著去看了幾場,所以並不太擔心大城市的電影播映情況。
唯獨是平均知識水平目前相對偏低的農村,讓她很是注重電影下鄉播映的情況。
臨近年關又有政策支持,在農村地方的電影票價要比大城市通用的一毛錢左右的票價要低,視當地農村的情況而逐步調整:有大禮堂的富裕村子票價在3-5分錢左右,隻是提著機子隨地拉起的露天劇場就相應地在1-2分錢的價格,6歲以下的兒童和60歲以上的老人還可以免票。
每次電影的播映還會按要求搭配兩個知識青年作為電影解說員,算入工作經驗——這時候“知青”這個名詞也快將要成為曆史,分批回城的消息讓他們充滿了新的希望,但如何判定先後順序,是許多地方的一個大難題。
蘇韻這個讓知識青年作為電影解說員,憑文化宣傳成績而排序的提議一交上去,立刻就獲得了不少的支持。
這樣一來,既能解決了知識青年們為了先回城而明爭暗鬥的情況,二來又能繼續當年知青下鄉宣揚文化的真正意義,讓有知識的青年們為農村帶去知識文化的傳播。
在得到了許可之後,蘇韻就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輾轉去了周邊各處市鎮,一邊幫助宣傳一邊總結下來一份電影內容及核心思想的大綱文本,發給了各處農村派出來的知情參考。
前期讓知青們根據大綱文本加工為他們自己的解說筆記,而這一批基本都是精挑細選選出來的活躍分子和心中充滿了回城鬥誌的青年,蘇韻不愁他們不賣力。
因為電影資源缺乏而蘇韻又是大力主動投誠的關係,所以她送來的這幾部電影基本都設定了半年以上的上映期。到了播映後期電影重播多次了,大部分勞動人民都明白故事內容並且能以老帶新給後來人講解後,知青們也功成身退,兼且還可以此為先例,給彆處後續接著播放電影的地區進行參考。
以上種種,除了能說一句蘇韻為了電影下鄉文化宣傳不遺餘力之外,也能說她一句資本家在壓榨剩餘勞動力一途上真的是太絕……
當榕樹下的村民正在說得興高采烈的時候,幾個不速之客的到來,忽然就打破了這一番熱鬨。
這是村裡脾氣最倔強的李老太和她的兒媳婦吳秀蘭,以及她家那個遺腹女張小英。
據說李老太年輕時曾經是大戶人家的丫鬟,後來逃難時被主家賣給了張家做媳婦,丈夫出海捕魚意外身亡,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兒子也在結婚那一年同樣步了丈夫的後塵,如今就隻剩下三婆孫相依為命。
但李老太特彆看不順眼兒媳婦吳秀蘭,認為她生了個女娃沒能為張家留下香火,動輒就對兒媳和孫女又打又罵,從來就沒有過好臉。
隊裡的乾部以“時代不同了,生男生女都一樣,婦女照樣也能頂半邊天”的說法勸了多次,都沒能改變李老太的想法。
時至今日,李老太還是照舊對搬到鎮子裡的另一支張家的那幾個男孩掏心掏肺,有了什麼好的都往那裡送,絲毫不顧自家人餓得麵黃肌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