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第171章:一山還有一山低(1 / 2)

想不到才開拍沒多久蘇韻就露出了真麵目, 譚昀倫有些哭笑不得地趁著攝影機沒拍他們兩個時,趕緊悄聲問了一句:“你老老實實跟我說,這個節目真的有能吃得進肚子裡的東西嗎?”

“有當然是有的, 楊師傅會做示範菜式, 其他的嘛……就看參賽者的水平了。”蘇韻悄悄移開了目光。

“這豈不是一邊天堂,一邊地獄?!”譚昀倫看了看主廚楊師傅,又看看那群看起來就不太靠譜的參賽者, 心裡就是一顫。

這位楊師傅的廚藝是有著諸多廚藝比賽大獎認證過的,而且他的特製鮑魚是出了名的一流,所以才會冠之以其名中的一個字取為“阿德鮑魚”, 意為吃到這味特製鮑魚的人都讚不絕口誇“啊,德!(無論國粵德與得都同音,這就是取之以得勁, 值得的意思)”這般言語——當然,這種級彆的大廚的特製拿手菜式,其價格也是相當的感人。

畢竟靚鮑魚本來是有錢人的奢侈食物之一, 原材料價格高昂加上名廚特製,這樣的富人家常菜即使普及到平民百姓間, 照樣也是尋常人難以接受的高價。

就算是這幾年他們溫拿挺紅火的,也賺了不少錢, 不過品質好的海鮮向來都是價值不菲, 他們才起步不久, 再怎麼愛吃也隻能是偶爾打打牙祭, 不能隨時隨地去楊師傅的飯店吃。

再說了, 他本來就是容易發胖的體質,偏偏嘴巴還特彆愛吃,每次吃完大餐就必定得在日常的基礎鍛煉上加重訓練強度……像這樣既要花大錢還得增加訓練的方式, 不是實在嘴饞得厲害,譚昀倫也是舍不得這樣做。

亦是因此,在聽到蘇韻說要做一檔關於美食的綜藝節目而且有很多菜式都是高價特級海鮮、邀請的廚師嘉賓也是著名的“鮑魚大王”楊冠德之後,譚昀倫這才樂顛顛地答應了邀約:這時期的美食節目向來都是請名廚教做菜,拍完之後的樣品菜式即使可能會涼了些,但有原材料和名廚手藝打底終歸差不了多少,轉頭熱一下,便又是一份新鮮滾熱辣的美味大餐……

多好啊,不用花錢就能吃到名廚手藝,他做常駐試菜嘉賓都沒問題的!

大不了以後每次錄完節目,再做雙倍的運動訓練減去吃出來的脂肪就是了嘛!

直到來到現場得知真相的前一刻,譚昀倫在心裡都是這樣美滋滋地幻想著以後的“好”日子……

然後他就看到了這麼一群讓他瞬間沉默下來的參賽者們。

看到譚昀倫那一臉掙紮的表情,蘇韻毫無良心地站得非常穩定:因為知道參賽中的廚房苦手眾多,再加上這好歹還是第一期,要上來試菜的嘉賓自然需要接得了梗、對美食有熱情,並且最重要是身體素質要好的幾項特點。

於是蘇韻才會在經過深思熟慮後,選擇譚昀倫這個歌壇常青樹——作為八十年代“三王一後”之中地位最高資曆最老兼且待機時間最長的大佬,直到後世,他都還是能活躍在綠茵場上帶著明星足球隊踢球不說,且更能以高齡之身開演唱會還保質保量,必然是身體素質超級過硬的!

當然了,他往後在圍脖裡時不時就PO一下抱著海鮮大餐高興到五官都要飛出天際外的表情包模樣,也是蘇韻膽敢用花言巧語把他騙進節目攝製組裡的原因之一……

身體素質過硬不容易吃出毛病、又對美食有著十分的熱衷還不怎麼挑食的藝人,舍他其誰!

再者,這個節目的原型《美女廚房》裡,第一期的嘉賓也是他和他的樂隊隊友,以後節目複刻返場,還能請他再上來“黴開二度”一番……

“講開又講,這個節目為什麼叫做《廚房大丈夫》呢?”被按坐在試菜席上,譚昀倫有些疑惑地問。

“因為會下廚的男人,總是被人們用偏見的眼光稱之為‘小男人’嘍。”蘇韻半側臉對著鏡頭,很是耐心地給譚昀倫和觀眾們解釋這個名字的原因,“其實下廚煮東西是十分需要體力的,名廚大多數是男士,也就是因為男士天生的體力優於女士的原因,所以我覺得入廚房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民以食為天,媽媽的住家菜和大廚的專業菜,都是能帶給人以美食和美好的感受。”

“那是當然的,如果不是世界上有那麼多好吃的美味,我又何至於是這樣珠圓玉潤的身形呢?”沈定夏哈哈大笑起來。

“這就叫做食得是福……”鄭愉婷笑了笑,然後轉頭看向鐘步羅,“不過我記得,這個名字的意思不止是這樣吧?”

“是的,不如就由瑪麗你再解釋一下?”鐘步羅很快又把話頭拋了回去。

“另外一個意思,自然就是‘大丈夫’也采取了日語的諧音譯法,意為‘沒問題’——所以這個節目名字也是有著‘下廚房對於男人來說,也是沒問題的’這樣的意思。”蘇韻解釋完畢,隨後又和其他人一起看著作為現場工作人員的“美味使者”的登場。

既然是男性參賽者,那麼作為在旁輔助的美味使者自然也是經過了一番緊急訓練了廚房常識的新人,在蘇韻的刻意安排之下,這四名新人就全部由二十歲左右的後生靚仔兼職而成。其中就包括了之前被她拉過來拍戲的張瀚友、梁紹瑋和周星頤不說,順帶還尋摸來了剛剛中學畢業正在打工賺錢養家的劉迪樺。

趁著大明星還是雜草價的時候,她既能割一波韭菜,也能給現時工資低微的他們積累演出經驗和多賺一點錢養家。

這四個基本都是苦出身,除了正職的普通工作時不時還要打散工幫補家計,能有電視台的兼職做,肯定是比送報紙送牛奶做超市推銷員等工作要收入高。

介紹完美味使者小鮮肉們,節目就先開始來了一個熱身的小遊戲:拋薄餅。

考慮到這群家夥的現學現賣手藝,這就真的是單純的捏和拋,最後哪一組弄出來的薄餅皮最大就為之贏,不需要煎熟吃到肚子裡。

等示範的薄餅師傅下去後,果然不出蘇韻所料,第一個上場的香蕉組就把薄餅給拋到了地上。

“你們這些大俠呢,是不是平時吃東西也是這樣不講究衛生的?”香蕉組正是鄭兆秋和劉崇寅,鄭愉婷很是不客氣地調侃了一句。

“不是,甩手啊,我看他們像是在用內力發功拋餅,那塊餅虛不受補所以就羞愧地鑽到了地底咯。”鐘步羅接話道。

“不過姿勢還是有一定的可取性的……”鄭兆秋之前演楚留香時下過苦功練耍扇子的手藝,沈定夏好不容易是找到了一個誇誇點。

“你不要總是這樣幫著秋官啦!”沈定夏和鄭兆秋拍拖是香江街知巷聞的事了,其他人紛紛不許她再開口偏幫。

第二組菠蘿組上來之後,因為周源發從前就打過不少散工,所以自覺有過茶餐廳幫傭經驗的他,就自告奮勇說要作為拋餅的主力選手。

“你行不行啊?”呂強煒擔心地問。

“絕對行!”周源發嬉皮笑臉地比了個V的手勢,然後兩隻手一起把這個麵團按平搓開,作勢就要捏起來開拋,“保證和師傅的手勢差不了多少!”

還沒等人開口誇他有模有樣,他就已經瞬間折騰出了一塊千瘡百孔的薄餅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